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古人鍾意「打邊爐」證據確鑿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古人鍾意「打邊爐」證據確鑿

2015年11月07日 00:30 最後更新:11月11日 10:50

近日江西出土的一座古墓中,再次發現古代的青銅火鍋,一再證實中國人很早就已經開始「打邊爐」。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這座西漢古墓距今2000多年,保存完好。據稱墓主可能是西漢中晚期海昏侯國的封侯,墓中出土過萬件珍貴文物,其中最特別的莫過於一個「青銅火鍋」。

更多相片
網上圖片

近日江西出土的一座古墓中,再次發現古代的青銅火鍋,一再證實中國人很早就已經開始「打邊爐」。

古墓中發現的青銅火鍋(網上圖片)

這座西漢古墓距今2000多年,保存完好。據稱墓主可能是西漢中晚期海昏侯國的封侯,墓中出土過萬件珍貴文物,其中最特別的莫過於一個「青銅火鍋」。

戰國溫爐(網上圖片)

雖然「打邊爐」看似非常現代的美食,但其實早在周朝,人們就已經有「打邊爐」這個概念,當時的火鍋用具正是青銅鼎。到了戰國時代還有一種叫「溫爐」的器具,分上下兩層,上層放食物或酒,下層放木炭燒。2010年在陝西西安出土的戰國秦墓中,考古學家發現青銅鼎下發現狗骨化石,猜測當時會吃「狗肉鍋」。

漢代龍柄錐鬥(網上圖片)

據記載,東漢的「錐鬥」外形已經與現代的火鍋相近,當時被用來加熱食物。《後魏書》中亦記錄過一種類似火鍋的器皿,「鑄銅為器,大口寬腹,名曰銅。既薄且輕,易於熟食。」今次漢代出土的火鍋形器皿,為古人有「打邊爐」的習慣提供實質佐證。

漢代分格鼎(網上圖片)

現時非常受歡迎的「鴛鴦火鍋」湯底都可能有古代版本。鴛鴦火鍋分隔湯底,品嚐不同滋味,據稱西漢江都王劉非最鐘意食這種火鍋。他的墓中出土過一個「分格鼎」,而且鼎旁還有懷疑是放置佐料的「染器」和「染爐」。分格鼎,實在與現代鴛鴦火鍋的設計無異。

染爐(網上圖片)

染爐(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除了「青銅火鍋」,今次在江西西漢古墓中,還有出土許多價值連城的文物,包括印有清晰漢隸字的竹簡、漢代的樂車和伎樂俑、一整套編鐘樂器等,當中有200萬枚五銖銅錢,數量相當龐大驚人。

古墓中發現的青銅火鍋(網上圖片)

古墓中發現的青銅火鍋(網上圖片)

雖然「打邊爐」看似非常現代的美食,但其實早在周朝,人們就已經有「打邊爐」這個概念,當時的火鍋用具正是青銅鼎。到了戰國時代還有一種叫「溫爐」的器具,分上下兩層,上層放食物或酒,下層放木炭燒。2010年在陝西西安出土的戰國秦墓中,考古學家發現青銅鼎下發現狗骨化石,猜測當時會吃「狗肉鍋」。

戰國溫爐(網上圖片)

戰國溫爐(網上圖片)

據記載,東漢的「錐鬥」外形已經與現代的火鍋相近,當時被用來加熱食物。《後魏書》中亦記錄過一種類似火鍋的器皿,「鑄銅為器,大口寬腹,名曰銅。既薄且輕,易於熟食。」今次漢代出土的火鍋形器皿,為古人有「打邊爐」的習慣提供實質佐證。

漢代龍柄錐鬥(網上圖片)

漢代龍柄錐鬥(網上圖片)

現時非常受歡迎的「鴛鴦火鍋」湯底都可能有古代版本。鴛鴦火鍋分隔湯底,品嚐不同滋味,據稱西漢江都王劉非最鐘意食這種火鍋。他的墓中出土過一個「分格鼎」,而且鼎旁還有懷疑是放置佐料的「染器」和「染爐」。分格鼎,實在與現代鴛鴦火鍋的設計無異。

漢代分格鼎(網上圖片)

漢代分格鼎(網上圖片)

染爐(網上圖片)

染爐(網上圖片)

除了「青銅火鍋」,今次在江西西漢古墓中,還有出土許多價值連城的文物,包括印有清晰漢隸字的竹簡、漢代的樂車和伎樂俑、一整套編鐘樂器等,當中有200萬枚五銖銅錢,數量相當龐大驚人。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食安中心火鍋食物調查 逾3百多個樣本全部通過檢測

2023年12月04日 16:33 最後更新:17:43

食物安全中心完成一項有關火鍋食物的調查,315個火鍋食物樣本全部通過檢測。

食安中心(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食安中心(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中心從食肆、超級市場、雜貨店、街市及零售商等,抽取不同種類的火鍋食物樣本,包括肉類及其製品、水產及其製品、豆製品、麵條、湯底、飲品和醬料,進行化學和微生物測試。

化學測試包括染色料、防腐劑及金屬雜質;而即食食品的微生物測試包括蠟樣芽孢桿菌、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沙門氏菌及凝固酶陽性葡萄球菌。  

發言人說香港市民喜歡吃火鍋,鑑於火鍋材料、佐餐飲品和醬料在製作過程可能會添加染色料、防腐劑等食物添加劑,中心進行專題食品調查,適時為消費者和業界提供有關食品的安全資訊。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