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清末鐵道事故頻生 因缺乏管理 工程豆腐渣

歷史長河

清末鐵道事故頻生 因缺乏管理 工程豆腐渣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清末鐵道事故頻生 因缺乏管理 工程豆腐渣

2018年07月17日 10:00

鐵路運輸是最便捷又舒適的陸上交通方式之一。歷史上,希臘是首個擁有路軌運輸的國家,在至少二千年前已有馬拉的車沿著軌道運行。現代鐵路運輸系統出現於19世紀初的英國,因為鐵路的發展甚具潛力,在1820年代起,鐵路在英國和世界各地流行起來,領導著世界交通近一個世紀,直至飛機和汽車發明,才減低鐵路的重要性。

莫理循於1901年12月18日拍攝的秦皇島鐵路 (網上圖片)

莫理循於1901年12月18日拍攝的秦皇島鐵路 (網上圖片)

當19世紀歐美各國爭相修建鐵路時,大清卻在內部激烈爭論要不要修鐵路。從1860年代中期直到1880年代末,爭論了20多年,朝廷才認識興修鐵路的必要。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慈禧下發懿旨,明確修建鐵路的戰略目標,並指定由海軍衙門主持。當各條鐵路陸續建成通車,衍生了另一現象:鐵路交通事故接二連三。

更多相片
莫理循於1901年12月18日拍攝的秦皇島鐵路 (網上圖片)

鐵路運輸是最便捷又舒適的陸上交通方式之一。歷史上,希臘是首個擁有路軌運輸的國家,在至少二千年前已有馬拉的車沿著軌道運行。現代鐵路運輸系統出現於19世紀初的英國,因為鐵路的發展甚具潛力,在1820年代起,鐵路在英國和世界各地流行起來,領導著世界交通近一個世紀,直至飛機和汽車發明,才減低鐵路的重要性。

莫理循與中國人合影 (網上圖片)

當19世紀歐美各國爭相修建鐵路時,大清卻在內部激烈爭論要不要修鐵路。從1860年代中期直到1880年代末,爭論了20多年,朝廷才認識興修鐵路的必要。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慈禧下發懿旨,明確修建鐵路的戰略目標,並指定由海軍衙門主持。當各條鐵路陸續建成通車,衍生了另一現象:鐵路交通事故接二連三。

莫理循鏡頭下的順德府火車出軌事故 (網上圖片)

鐵路事故在清末不少中外報刊中常有報道。英國《泰晤士報》記者、澳州蘇格蘭移民莫理循,著有《莫理循眼中的近代中國》(Old China Through G.E. Morrison's Eyes)三冊系列叢書,當中在《目擊變革》一冊中,就記載了京漢鐵路直隸順德府(今邢台)一次火車出軌事故,記錄還有幾張照片,不過就沒有詳述故事發生的具體時間及情況。

莫理循鏡頭下的順德府火車出軌事故 (網上圖片)

事實上,莫理循用鏡頭記錄了清末時期超過3000張圖片資料,成為理解和研究近代中國歷史和社會狀況珍貴圖像資料。包括這次鐵路事故的記錄,是珍貴的第一手史料,但沒有留下太多文字信息,所以需要從媒體對此類事故的報道,深入了解鐵路事故。

莫理循鏡頭下的鐵路工人與洋人 (網上圖片)

1906年《通問報:耶穌教家庭新聞》 第192期有一篇新聞,標題為:「京漢鐵路汽車又在內鄉出軌」,一個「又」字,透露了出軌事故相當頻密。報導載:「京漢鐵路汽車於二月初在河南柳林站出軌,已志前報。乃二月二十二日,汽車由漢赴京,行至內鄉地方,路段忽窒,又致車頭出軌,幸為車長查知,當將車環扭斷,始免肇禍。然貨車已毀三輛,貨物散失。」

莫理循鏡頭下的鐵路橋 (網上圖片)

1910 年《交通官報》第8期刊發登公文《批汴洛路局禀陳白沙站東鐵橋上火車出軌情形請核奪示遵由》,是汴洛鐵路運煤火車發生出軌事故的調查報告,詳細說明事故原因:道釘墊板被大量偷竊,令鐵軌鬆動,負責保養的小工沒有及時巡查維修,導致火車遇險。

清末鐵路安全事故頻發,是因為政府帶領的鐵路事業剛剛起步,一來對新事物認識不足,管理經驗缺乏,規章制度又不完善。然而,從當時的媒體報道中,也可發現兩個具體原因:安全意識淡薄。比如汴洛鐵路運煤車發生出軌事故,就是因為專責保養檢查工疏忽大意、沒有認真巡查軌道,相關負責人玩忽職守、有章不遵。二是鐵路「豆腐渣」,質量不過關。《通問報:耶穌教家庭新聞》 在報道內鄉鐵路出軌時透露:「甚多說者謂,京漢鐵路在河南一帶土工尚堅,而河北則每多減料,故時有失事云。」至於鐵路材料被偷竊,也是事故原因之一。

莫理循與中國人合影 (網上圖片)

莫理循與中國人合影 (網上圖片)

鐵路事故在清末不少中外報刊中常有報道。英國《泰晤士報》記者、澳州蘇格蘭移民莫理循,著有《莫理循眼中的近代中國》(Old China Through G.E. Morrison's Eyes)三冊系列叢書,當中在《目擊變革》一冊中,就記載了京漢鐵路直隸順德府(今邢台)一次火車出軌事故,記錄還有幾張照片,不過就沒有詳述故事發生的具體時間及情況。

莫理循鏡頭下的順德府火車出軌事故 (網上圖片)

莫理循鏡頭下的順德府火車出軌事故 (網上圖片)

事實上,莫理循用鏡頭記錄了清末時期超過3000張圖片資料,成為理解和研究近代中國歷史和社會狀況珍貴圖像資料。包括這次鐵路事故的記錄,是珍貴的第一手史料,但沒有留下太多文字信息,所以需要從媒體對此類事故的報道,深入了解鐵路事故。

1904 年《濟南報》 第22期報道:「本月初一日上午十一點半鐘,慢車由張店來省,在東關七里鋪地方出軌,坐客共傷五人,車頭及客車共毀四輛,火車上執役人等無一傷者。」1905年《山東官報》第76期報道:「二十六日高密縣姚大令來電:西來火車行至濰境出軌,碰壞煤車三輛、軌道二百餘米,索性人口並無傷損。」

莫理循鏡頭下的順德府火車出軌事故 (網上圖片)

莫理循鏡頭下的順德府火車出軌事故 (網上圖片)

1906年《通問報:耶穌教家庭新聞》 第192期有一篇新聞,標題為:「京漢鐵路汽車又在內鄉出軌」,一個「又」字,透露了出軌事故相當頻密。報導載:「京漢鐵路汽車於二月初在河南柳林站出軌,已志前報。乃二月二十二日,汽車由漢赴京,行至內鄉地方,路段忽窒,又致車頭出軌,幸為車長查知,當將車環扭斷,始免肇禍。然貨車已毀三輛,貨物散失。」

到了1909年,《北京當日畫報》第93期報道:「上月三十日晚七點鐘,膠濟鐵路火車出軌,當時火起,焚斃華人三名,碾斃洋人二名,華人受傷者數名,內有二名受傷甚重,恐有性命之憂。」

莫理循鏡頭下的鐵路工人與洋人 (網上圖片)

莫理循鏡頭下的鐵路工人與洋人 (網上圖片)

1910 年《交通官報》第8期刊發登公文《批汴洛路局禀陳白沙站東鐵橋上火車出軌情形請核奪示遵由》,是汴洛鐵路運煤火車發生出軌事故的調查報告,詳細說明事故原因:道釘墊板被大量偷竊,令鐵軌鬆動,負責保養的小工沒有及時巡查維修,導致火車遇險。

另一方面,鐵路被雨水沖毀的消息屢屢見諸報端。1906 年《山東官報》 第82期《鄭州鐵路又壞》的短消息,說鄭州鐵路被大雨沖毀,十六日修好,哪知十七日下了一場雨,鐵路再次被沖毀。

莫理循鏡頭下的鐵路橋 (網上圖片)

莫理循鏡頭下的鐵路橋 (網上圖片)

清末鐵路安全事故頻發,是因為政府帶領的鐵路事業剛剛起步,一來對新事物認識不足,管理經驗缺乏,規章制度又不完善。然而,從當時的媒體報道中,也可發現兩個具體原因:安全意識淡薄。比如汴洛鐵路運煤車發生出軌事故,就是因為專責保養檢查工疏忽大意、沒有認真巡查軌道,相關負責人玩忽職守、有章不遵。二是鐵路「豆腐渣」,質量不過關。《通問報:耶穌教家庭新聞》 在報道內鄉鐵路出軌時透露:「甚多說者謂,京漢鐵路在河南一帶土工尚堅,而河北則每多減料,故時有失事云。」至於鐵路材料被偷竊,也是事故原因之一。

往下看更多文章

載重超3萬噸運煤量大增 中國「最重貨運列車」朔黃鐵路試運成功

2024年05月01日 10:20 最後更新:11:43

中國迄今最重的貨運列車在朔黃鐵路上完成試運行,載重量超過3萬噸,開鐵路貨運新篇章。

朔黃鐵路3萬噸重載組合列車運行試驗成功

「嗚——」4月20日8時18分,伴隨著汽笛聲,總長超4公里、載重3萬噸級的55066次貨運重載列車,從朔黃鐵路肅寧北站出發,經過3個多小時行駛,於11時39分順利到達黃驊港站,標誌著朔黃鐵路3萬噸級重載列車運行試驗取得成功。該重載列車是目前中國鐵路編組最長、載重最大的重載列車。

3萬噸重載組合列車運行試驗成功(CCTV圖片)

3萬噸重載組合列車運行試驗成功(CCTV圖片)

是次開行的3萬噸級重載列車,總長4088米,滿載324節車廂,總重量約32400噸。該列車由4台大功率電力機車牽引,總功率38400千瓦,相當於52000多匹馬力,行駛在途中,宛如一條舞動的「鋼鐵煤龍」。

CCTV圖片

CCTV圖片

採用先進重載列車操控技術  一年增加鐵路運量315萬噸

國家能源集團朔黃鐵路機輛公司經理王建華表示「該列車採用牽引網絡控製、空氣製動、無線同步操控等我國多項自主研發的先進重載列車操控技術,是大功率交流電力機車與重載型貨運車輛的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行駛安全高效。如果每天開行1列3萬噸級重載列車,與開行1列2萬噸級列車相比,一年可增加鐵路運量315萬噸。」

這次試驗的成功,不僅提高了鐵路運輸能力,滿足日益增長的鐵路運輸需求,還推動了中國鐵路重載技術的創新發展,為促進鐵路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國家能源集團朔黃鐵路機輛公司經理王建華(CCTV圖片)

國家能源集團朔黃鐵路機輛公司經理王建華(CCTV圖片)

據悉,中國80%煤炭資源位於北方地區,而能源需求量大的南方地區煤炭資源則較少,需要常年把大量煤炭從北方主產區運往南方消費區。

CCTV圖片

CCTV圖片

鐵路運輸佔比超過60%  重載鐵路總里程已超5000公里

一般煤炭運輸方式有鐵路、公路和水路三種,而鐵路運輸佔比超過60%。重載鐵路,是列車總重大、運量大和運距長的鐵路,主要用於大型原材料貨物運輸。中國自1984年開始試行重載鐵路運輸,至1992年第一條重載鐵路全線開通。經過30多年發展,目前包括大秦鐵路、朔黃鐵路等煤運專線在內,中國牽引重量8000噸以上的重載鐵路總里程已超5000公里。

CCTV圖片

CCTV圖片

黃驊港煤炭年運輸能力從2.1億噸提升至2.6億噸 探索重載技術前沿水平

作為中國西煤東運第二大通道的朔黃鐵路,連接山西省煤炭基地和河北省黃騅港,已常態化開行2萬噸級重載列車8年,列數突破10萬列,運輸煤炭超11億噸。

CCTV圖片

CCTV圖片

3萬噸級重載列車到達黃驊港後,其所運載的煤炭將通過船運送至煤炭需求地區。黃驊港是中國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的重要樞紐港口。為加強港口能力建設,今年,黃驊港將推進碼頭擴建工程,新增4個7萬噸級煤炭裝船泊位,設計煤炭運輸能力為每年5000萬噸。

碼頭投入運營後,得益于3萬噸級重載列車等運輸力量保障和碼頭接卸能力的提升,黃驊港煤炭年運輸能力將從2.1億噸提升到2.6億噸,為打造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大港提供有力支撐。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