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立法會主席在兩位局長的陪伴下打疫苗,而市民在寒風瑟瑟中排長隊等候核酸檢測,對比反差太鮮明。
按圖評論,無意要煽情,只是配合行政長官近日提出“全民起動,同心抗疫”的號召,希望政府及政界真心、用心與市民齊抗疫,讓大家在春節假期祥和快樂。

面對第五波的疫情來勢洶湧,之所以媒體報導這兩則新聞,並展示了兩張與社會民情很不協調的畫面,我認為主要原因是:
第一,唯我獨尊的精英主義依然盛行。
精英管治不是問題,而精英心態主導就有問題。
自然的流露最說明問題,面對洶湧的民情,竟然沒有感覺,說到底還是精英主義在作崇。
選舉制度改變後,一些制度內的人,依然可以繼續超然于社會,精英心態的管治思維沒有改變,“離地”作風更沒有收斂,必定成為政場的詬話。
我理解,政府官員派出外展隊到立法會給議員打疫苗,是希望借助議員的影響力,動員市民“同心抗疫”。
出發點是好,但任何形式的廣告宣傳,都應兼顧一個原則,不需要深奧的哲理,但必須是貼近社會大眾的想像和接受程度,讓廣告中傳遞的資訊,使當下觀者、受者一眼就可以明理的。
這則宣傳,在此時、此地、此民情下,明顯缺少人文關懷,甚至覺得政府和議會中人,有點不知外間冷暖。
在重大公共衛生發生危機面前,政府和政界人士以身作則很有必要,但不能與市民設身處地差距太遠,否則再好的廣告,都會適得其反,宣傳不到位,就是好心辦壞事。
第二,小圈子的精英主義讓決策變得兒戲。
在面對重大公共事件衝擊時,官員的口頭禪是“政府一定密切注意疫情的發展”、“政府會跟專家商量,聽取他們的意見”。
但在第五波疫情殺到時,需要什麼樣的措施,專家、傳媒、持份者已經講了很多,也很有建設性。
遺憾的是,前一天還說防疫暫時沒有改變的需要,後一天主事人卻說收到一個WhatsAPP,讓她改變了主意,即刻提升防疫措施為加強型。
之前鄰近地區已經出現疫情反彈,不少輿論指出政府要提高警惕,有些外圍專家特別指出要收緊航空出入境措施,但這些預警全然不在政府的謀劃之中。
一條手機消息可以改變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決策,說來真是有點兒戲。
並非否定這個消息的專業性,而是當特區政府忽然擺出嚴陣以待、如臨大敵的姿態時,是否胸有成竹有一套完整的行政措施?
有否計算將會出現多少人進行核酸檢測,相關專業部門準備好了嗎?
- 事實證明,這次決策有如倒泄蘿蟹,市民在寒風中大排長龍等檢測,許多人到處奔波尋找預約號;
- 一些名人高官也因突然提高防疫級別而轉身不及,陷入“洪門夜宴”成為社會事件;
- 更讓市民不滿的是,政府堅持所謂“行之有效”的政策,僅接受有病例的社區、商鋪人士檢測,市民願檢則檢都滿足不了,如何“全城起動”抗疫?
正如有評論指出,在市民心目中,“快、准、狠”地叫停,不等於敢擔當、果斷行事;能夠“快、准、狠”地讓社會重開,那才是領導能力。
第三,離地的精英主義不符“愛國者治港”要求。
日前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會見部分新當選的立法會議員,要勤勉、務實、貼地、廉潔,做真正的民意代言人。
夏特別強調,立法會議員肩負民意託付,勤勉履職、務實為民是天經地義的要求,議員們必須選前選後一個樣,時刻把市民和選民的訴求、利益放在心中,想市民之所想、急市民之所急、解市民之所困,深入社區和界別,廣泛瞭解民意、準確把握民情,積極與政府部門溝通,為民發聲,全心全意為民服務。
貼地施政,貼地做議員,核心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管治理念,也是任何政治人物的基本要求。
兩張照片,反映出我們的為政者,未做到夏提的要求。
過去時的“精英管治”,雖然虛偽但有時還注意包裝成“為社會服務,是人生的光榮”職業家形象。現在我們的一些政治人物,連包裝一下也認為是費時失事。
當他們看不到社會大眾的需求時,那麼市民也會看在眼裡,不再尊重無論位置有多高、權力有多大的政治人物,只會將他們當作茶餘飯後的笑料。
所以,夏副主席對政治人物的一再勸喻,不是無的放矢,而是訓誡。
作者:
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