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曾為兩黨爭奪紅人 李之龍慘遭國民黨暗殺 又不獲中共追認為烈士 為甚麼?

歷史長河

曾為兩黨爭奪紅人  李之龍慘遭國民黨暗殺  又不獲中共追認為烈士  為甚麼?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曾為兩黨爭奪紅人 李之龍慘遭國民黨暗殺 又不獲中共追認為烈士 為甚麼?

2022年03月30日 10:09 最後更新:04月24日 15:37

前文談到「中山艦百年傳奇」時,提到這艘名艦經歷的「中山艦事件」,而該事件也成為當年「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國民黨和共產黨關係惡化的導火線,這當中有一個人物似乎是被動地捲入事件,並因此受連累而入獄、去職。三年後,這位年僅31歲的熱血青年於廣州黃花崗犧牲,飽含怨恨地結束了短暫而壯烈的一生。令人扼腕。

諷刺的是,1897年出生於湖北沔陽縣今缸桃市)一個農民家庭的李之龍一生為革命,他自小讀書成績優異,16歲跟隨叔父參加了李烈鈞發動的「湖口起義」;1921年,在董必武的引介入,成為中共最早一批黨員;1924年,成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更是該期學生中最早佩戴將星肩章、也最早獲授予中將軍銜,成為中共在國民革命軍中軍銜最高的軍事將領。

更多相片
李之龍是黃埔軍校第一期傑出學生。圖為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

前文談到「中山艦百年傳奇」時,提到這艘名艦經歷的「中山艦事件」,而該事件也成為當年「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國民黨和共產黨關係惡化的導火線,這當中有一個人物似乎是被動地捲入事件,並因此受連累而入獄、去職。三年後,這位年僅31歲的熱血青年於廣州黃花崗犧牲,飽含怨恨地結束了短暫而壯烈的一生。令人扼腕。

在兩頭不到岸的李之龍成為國共交惡下的悲劇英雄。

李之龍是作為中共黨員加入國民黨的,在國共兩黨之間遊刃自如,受到時任校長蔣介石器重,並獲汪精衛委任為廣東國民政府高職,成為國民黨各派拉攏的才俊,少年得志,鋒頭一時無雙。最後卻落得被國民黨開除黨籍,乃至殺害,死後則因曾登報「脫黨」而不獲中共追認為烈士。到底是怎麼回事?

蔣介石對李之龍由信任到懷疑,到最後決裂。圖為1926年的蔣介石。

雖然蔣介石並沒有殺掉這位得意門生,並在壓力下「無罪釋放」,但也解除了他海軍局所有職務。一個月後,給他安排了一個閒職: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新劇團主任。

李之龍被捕情形。

「寧漢合流」後,李之龍在武漢秘密組織新海軍社,從事兵運運動。隨後潛往上海,企圖策動中山、寶璧、自由等軍艦的起義;不久潛往廣州,以港商身份從事海軍兵運工作;未幾,李之龍身份暴露,被迫東渡日本。

周恩來不批准追認李之龍為烈士。

李之龍或許早有預感,他死前給妻子寫好一封遺書,裡面說道:「我革命的義務現在結束了,不要悲傷。希望你把孩子撫養成人,繼承我未完成的革命事業。」

2013年上映的電視劇《紅流》中塑造的悲情英雄李之龍(江寧波飾)。

周恩來的理由是:「李之龍在被抓之後曾經在國民黨的書面報紙上刊登過脫離我黨的悔過書,在廣州被槍斃,實屬國民黨內部矛盾所致,因此李之龍同志不能被授予烈士稱號,其家屬也不能享受烈士待遇。」周恩來短短幾句話顯然難令一般人理解。

李之龍畫像。背景正是一代名艦「中山艦」。

首先,李之龍涉及的「中山艦事件」屬個人行為,跟中共無關。雖然案發時,其身份仍是共產黨員,卻受到了留黨察看的處分。陳獨秀在1926年6月4日致蔣介石的信中提到:「當李之龍因中山艦案被捕訊息傳到此間時,我們因為李最近曾受留黨察看的處分,以為他已加入反動派了,後來見報載中山艦案乃是李之龍受命於共產黨的倒蔣陰謀,我們更覺得離奇,最後接周恩來來信,才知道李之龍是上了反動派的圈套,憑空受這反革命的栽誣,這是我們不能夠再守沉默的了!」由此可見,當時的中共對李之龍的看法已有定論。

修復後的中山艦,可在武漢的中山艦博物館參觀。

第三,李之龍被殺並非參加共產黨組織的活動。因為李之龍在寧漢合流後組織海軍兵運,並不是共產黨所組織的革命活動,因而其被殺純為國民黨內部矛盾所致,與「革命」無關。

李之龍是黃埔軍校第一期傑出學生。圖為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

李之龍是黃埔軍校第一期傑出學生。圖為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

李之龍是作為中共黨員加入國民黨的,在國共兩黨之間遊刃自如,受到時任校長蔣介石器重,並獲汪精衛委任為廣東國民政府高職,成為國民黨各派拉攏的才俊,少年得志,鋒頭一時無雙。最後卻落得被國民黨開除黨籍,乃至殺害,死後則因曾登報「脫黨」而不獲中共追認為烈士。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們先回頭再看看「中山艦事件」。時年28歲的李之龍當時是國民政府代理海軍局局長、海軍局參謀廳長兼中山艦艦長。1926年3月18日,身兼兩黨黨員的他「奉命」調派寶璧、中山二艦開赴黃埔門前備用,時逢蘇聯顧問和共產黨員要劫持蔣介石的謠言傳出;20日,蔣介石在廣州實行緊急戒嚴,他不但否認發過調艦命令,更以「擅自」調派軍艦、企圖合謀挾持校長等罪名逮捕李之龍。

在兩頭不到岸的李之龍成為國共交惡下的悲劇英雄。

在兩頭不到岸的李之龍成為國共交惡下的悲劇英雄。

雖然蔣介石並沒有殺掉這位得意門生,並在壓力下「無罪釋放」,但也解除了他海軍局所有職務。一個月後,給他安排了一個閒職: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新劇團主任。

同年5月18日,李之龍在《廣州民國日報》刊發《李之龍啟事》,宣布退出中共,其文曰:茲為避開糾紛,便利工作起見,特鄭重聲明退出中國共產黨及一切有關係的社會團體,以單純的中國國民黨黨員資格,受吾師蔣介石先生指導,以謀三民主義之實現。耿耿此心,尤盼共產黨同志予以原諒。

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事件」──4月12日,蔣介石領導國民黨右派,在上海青幫協助下,大規模逮捕、處決中共黨員和部分國民黨左派人士,並取締蘇聯顧問。李之龍在中央人民俱樂部主辦的《人民日報》上發表了《「三二〇」反革命政變真相》一文,揭露「中山艦事件」內幕,公開痛斥蔣介石。「師徒」關係自此決裂。

蔣介石對李之龍由信任到懷疑,到最後決裂。圖為1926年的蔣介石。

蔣介石對李之龍由信任到懷疑,到最後決裂。圖為1926年的蔣介石。

「寧漢合流」後,李之龍在武漢秘密組織新海軍社,從事兵運運動。隨後潛往上海,企圖策動中山、寶璧、自由等軍艦的起義;不久潛往廣州,以港商身份從事海軍兵運工作;未幾,李之龍身份暴露,被迫東渡日本。

1928年2月6日,李之龍從日本乘坐法國郵輪經香港秘密回到廣州,準備繼續在海軍中進行策反工作。一下船就被特務發現,當晚深夜在住所再度被捕。

次日,蔣介石得知消息,立即打電報給主持廣州「清黨」的李濟深,命令把李解往南京。但當李濟深打電話給承辦李之龍案件的海軍第四艦隊司令陳策時,陳策已以「策動海軍叛亂」罪名於2月8日將其在黃花崗執行槍決。

李之龍被捕情形。

李之龍被捕情形。

李之龍或許早有預感,他死前給妻子寫好一封遺書,裡面說道:「我革命的義務現在結束了,不要悲傷。希望你把孩子撫養成人,繼承我未完成的革命事業。」

由此可見,李之龍雖然一生不斷革命,追求正義,卻因為同時脫離「兩黨」,不但孤身作戰,成效不彰,更因此犧牲了性命。精神可嘉,實為不值。

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李之龍的遺孀潘慧勤(又名陳正明)和兒子李光慈向武漢政府提交李之龍弟弟所編纂的《李之龍簡略》和恢復黨籍要求報告,希望政府能追認李之龍為革命烈士,卻遭時任總理周恩來否決了。

周恩來不批准追認李之龍為烈士。

周恩來不批准追認李之龍為烈士。

周恩來的理由是:「李之龍在被抓之後曾經在國民黨的書面報紙上刊登過脫離我黨的悔過書,在廣州被槍斃,實屬國民黨內部矛盾所致,因此李之龍同志不能被授予烈士稱號,其家屬也不能享受烈士待遇。」周恩來短短幾句話顯然難令一般人理解。

據說,位處武漢的中南民政局當時向周恩來總理、董必武副總理、武漢市市長吳德峰等人發函,請求提供相關證明和意見。當年,周恩來是李之龍在黃埔軍校的直接領導,董必武是李之龍入黨介紹人兼武漢中學同事,加上兩位建國後在中共的地位,他們的意見顯然很權威。否定李之龍的烈士資格,主因有三:

2013年上映的電視劇《紅流》中塑造的悲情英雄李之龍(江寧波飾)。

2013年上映的電視劇《紅流》中塑造的悲情英雄李之龍(江寧波飾)。

首先,李之龍涉及的「中山艦事件」屬個人行為,跟中共無關。雖然案發時,其身份仍是共產黨員,卻受到了留黨察看的處分。陳獨秀在1926年6月4日致蔣介石的信中提到:「當李之龍因中山艦案被捕訊息傳到此間時,我們因為李最近曾受留黨察看的處分,以為他已加入反動派了,後來見報載中山艦案乃是李之龍受命於共產黨的倒蔣陰謀,我們更覺得離奇,最後接周恩來來信,才知道李之龍是上了反動派的圈套,憑空受這反革命的栽誣,這是我們不能夠再守沉默的了!」由此可見,當時的中共對李之龍的看法已有定論。

其次,李之龍再次被捕時早已公開「脫黨」。蔣介石於1926年5月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上提出「黨務整理案」及要求國民黨內的共產黨人退出共產黨後,據周恩來回憶,在蔣任軍長的第一軍中,退出國民黨和第一師的有250多人,包括蔣介石最得意門生蔣先雲,但只有39人退出共產黨。李之龍在這個特定的環境下作出了退出共產黨的決定,實際上也為其死後未能獲追為烈士埋下了伏筆。

李之龍畫像。背景正是一代名艦「中山艦」。

李之龍畫像。背景正是一代名艦「中山艦」。

第三,李之龍被殺並非參加共產黨組織的活動。因為李之龍在寧漢合流後組織海軍兵運,並不是共產黨所組織的革命活動,因而其被殺純為國民黨內部矛盾所致,與「革命」無關。

不過,這個早期對李之龍沒資格評為烈士的身份定論後,中共黨史界及李之龍家屬多年來對於李之龍的「變節」、「脫黨」問題多次進行了重新調查和論證,這其中具代表性的包括有「延安五老」之一吳玉章、「十大元帥」之一聶榮臻和當年黃埔第一期學員李奇中、原廣東區委組織部祕書饒衛華、早期廣東工人運動領導人譚天度等人出具的證明材料,說明「李之龍沒有叛變行為」……然而,事實存在的《李之龍啟事》卻成為一道不可踰越的歷史鴻溝。

修復後的中山艦,可在武漢的中山艦博物館參觀。

修復後的中山艦,可在武漢的中山艦博物館參觀。

雖然李之龍在國共兩黨內的角色極富爭議性,未能獲正式追認為烈士,但各級政府對其後代仍有各種補助。在其家鄉湖北省仙桃市西流河鎮杜窯村,人們更不會忘記這位一生為革命的熱血青年,2013年,總佔地面積一萬平方米李之龍故居建成開放,當中附設資料陳列館,院子正中的一尊李之龍半身雕像,雄姿英發。含怨早逝的李之龍泉下可知?

往下看更多文章

王莽篡漢後 竟迫太后女兒改嫁

2024年05月13日 10:00

雖說虎毒不吃兒,但中國歷史上每多政治婚姻,因此有生在帝皇王,身不由己之說。女子若然生在王莽之家,可謂禍福難料。而在歷史上王莽為求篡漢,選擇置自己兒女的幸福於不顧,淪為政治工具。偏王莽的太后女兒是歷史上有名的烈女,即使再俊美的男子也不放在眼內,堅持走自己的路。

王莽是歷史上有名的野心家。為求目的不惜犧牲女兒的幸福。(網上圖片)

王莽是歷史上有名的野心家。為求目的不惜犧牲女兒的幸福。(網上圖片)

王莽有三個女兒,長女與正妻所生,也是歷史上有名的孝平皇后、定安太后(前4年-23年)。其名已失考,她在新朝建立後獲封為「黃皇室主」,在正史《漢書》上可見其言行事跡的記載。另外,王莽長女故事原型為小說《啞舍》所採用,角色設定為王嬿,成為現今流行的版本。

漢元壽二年(前1年)哀帝去世,王莽再出任大司馬,太皇太后(即漢元帝孝元皇后)與王莽商議帝位繼承人選,決定擁立劉衎為帝,成為歷史上的漢平帝。自始王莽大權在握,仍開始全速實現其篡漢大計。元始元年(1年)王莽接受了「安漢公」的尊號,為了牢牢地控制這位兒皇帝,在元始三年(3年),王莽安排他的長女成為皇后,即《漢書‧王莽傳》所載︰「莽既尊重,欲以女配帝為皇后,以固其權。」

王莽長女以8歲之齡成為漢平帝皇后 (網上圖片)

王莽長女以8歲之齡成為漢平帝皇后 (網上圖片)

王莽的做法在歷史上有先例可依,那便是漢宣帝時的權臣霍光女兒霍成君為后的故事。不過王女要在眾女中勝出並不容易,首先要過輿論這關。於是王莽先來個故弄玄虛,上言:「身亡德,子材下,不宜與眾女並采。」而太皇太后也使出欲擒故縱這招,先下詔:「王氏女,朕之外家,其勿采。」隨後的故事,是由平民、諸生、郎吏等過千人聯手上書,表示︰「天下安所歸命!願得公女為天下母。」接下來,王莽一再推辭,最後太皇太后派遣長樂少府、宗正、尚書令等大官見王女,說王女怎樣有德行,有「窈窕之容」,就這樣,王女便正式成為漢平帝的皇后了。不過平帝繼位時僅得9歲,結婚時為12歲,而王女為8歲,兩人皆尚未成年,十分可笑。然而兩人婚後時間甚短,如《漢書‧外戚傳》所言︰「后立歲餘,平帝崩。」

新莽 「張惲之印」銅印。鎏金,龜鈕全身精細雕刻,鱗甲清晰,龜足立於四角,龜尾亦垂立成五支點,形若前趨狀,栩栩如生,是新莽時龜鈕標準形式。(網上圖片)

新莽 「張惲之印」銅印。鎏金,龜鈕全身精細雕刻,鱗甲清晰,龜足立於四角,龜尾亦垂立成五支點,形若前趨狀,栩栩如生,是新莽時龜鈕標準形式。(網上圖片)

在王女成為平帝后後,王莽離篡漢不遠矣! 元始四年(4年),王莽加號宰衡,為上公。大力宣揚禮樂教化,得到儒生的擁戴,被加九錫。元始五年(5年),王莽毒死漢平帝,結束其短暫的一生。王莽立年僅兩歲的孺子嬰為皇太子,並先後稱「攝皇帝」、「假皇帝」。初始元年(9年),王莽正式稱帝,改國號為「新」,以孺子嬰為定安公,而王女也有了新的身份--定安公太后

在西漢滅亡的那年,王女以18歲之齡成為西漢最後一位太后。女生18歲原來應該是最美好的時光,但西漢的亡國之恨深深地打擊這位婉瘱有節操、善良的女孩。作為亡國之太后,王女自覺沒面目見人,自是稱病不願出席大小活動,「自劉氏廢,常稱疾不朝會」。

新莽嘉量。新莽「始建國」時,遵從舊制,重鑄度量器,有名之為「嘉量」者。(網上圖片)

新莽嘉量。新莽「始建國」時,遵從舊制,重鑄度量器,有名之為「嘉量」者。(網上圖片)

王女以行動對於父親篡漢的行為作出無聲抗議,父女間如是僵持數年,王莽始終拿女兒也沒有辦法,於是「莽敬憚傷哀,欲嫁之」。敬是出於女兒尊貴的身份;憚是害怕畏懼之意,而傷哀對於父親來說是有虧欠女兒之意。女兒少年守寡,閨房寂寞近十年,完全拜他所賜,該做出補償了,他於是有讓女兒改嫁的想法。

古代中國十分重視禮法,為讓女兒得以名正言順再嫁一次,王莽先把女兒改封為「黃皇室主」,如是便不必再因為太后的身份而難於改嫁吧!而王莽為了補償過失,也準備了一位俊美的男子。

新莽時期 「仙人不老」博局鏡 (網上圖片)

新莽時期 「仙人不老」博局鏡 (網上圖片)

該美男是新朝的忠實支持者孫建長子孫襐。孫襐儀表不俗,風流俊俏,王莽認為門當戶對,是女婿的最佳人選。始建國五年(13年)的某天,王女正在寢宮休息,忽有侍者傳報:醫生來了。待覲見畢,王女發現,來者並非醫生,而是成新公孫建的世子孫襐假扮的,名為問疾,實如相親,不由大怒,當著孫襐的面,將孫襐的下人挨鞭笞,慘叫聲中,孫襐隻好灰溜溜告辭。

王女為何有美男而不要呢?一則孫襐是長安城有名的富家公子,品行不端。其二是王女忠於漢室,有節操,豈能改嫁!事後王莽自知不能勉強女兒,「遂不復彊也」。

地皇四年(23年),新朝滅亡。(網上圖片)

地皇四年(23年),新朝滅亡。(網上圖片)

地皇四年(23年),新朝滅亡,王女一句︰「何面目以見漢家!」於是便「自投火中而死」。死時僅二27歲,令人惋惜。王女既為西漢最後一位太后,原本應該留下的,可惜她的父親是漢賊王莽,使她無面目面對漢兵,或許死是最好的解脫方法。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