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央媒集中發聲:築牢疫情防控屏障 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

博客文章

央媒集中發聲:築牢疫情防控屏障 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央媒集中發聲:築牢疫情防控屏障 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

2022年05月08日 16:22 最後更新:16:26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日前召開會議,分析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研究部署抓緊抓實疫情防控重點工作。今日(5月8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紀檢監察報均在頭版刊發評論,表示要堅決築牢疫情防控屏障,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

《人民日報》發表題為《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爭的行動 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的評論文章。

《人民日報》發表題為《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爭的行動 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的評論文章。

《人民日報》發表題為《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爭的行動 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的評論文章。文章指出,目前,全國疫情整體形勢有所好轉但仍複雜嚴峻,存在反彈風險,而全球疫情仍處於高位,病毒還在不斷變異,疫情的最終走向還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因此,目前的防疫形勢尤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文章強調要以快制快,堅持動態清零,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礎,發現一起、撲滅一起,就一定能築起牢固的安全屏障,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

《解放軍報》評論員文章《堅決築牢疫情防控屏障》。

《解放軍報》評論員文章《堅決築牢疫情防控屏障》。

《解放軍報》評論員文章表示,會議強調要「深刻認識抗疫鬥爭的複雜性和艱巨性,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充分發揚鬥爭精神,堅決築牢疫情防控屏障」,對於扎實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更好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年度各項工作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文章指出,疫情防控實踐證明,築牢疫情防控屏障是一項艱巨繁重又需要持久堅持的工作,要求全軍各級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決策部署上來,勠力同心、堅持不懈,落實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舉措,完善常態化防控和突發疫情應急處置機制,進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學精准水平。

《光明日報》強調,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要求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文章提到,中國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持以人為本,全力救治病患,從整體人口水平看,中國新冠死亡病例數、住院病例數遠低於全球平均值,我們的防控政策經得起歷史檢驗。

我國是14億多人口大國,老齡人口多,60歲及以上人口達2.67億,地區發展不平衡,醫療資源總體不足,「一老一小」疫苗接種率總體上還不夠高,放鬆防控勢必造成大規模人群感染、出現大量重症和病亡,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命安全、身體健康將受到嚴重影響。越到關鍵時刻,越要咬緊牙關、保持定力,堅持在思想上不松懈、在行動上不遲緩。

《經濟日報》強調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

《經濟日報》強調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

《經濟日報》同樣強調,堅持「動態清零」,不單止是由我國特殊人口國情決定,亦經受住了實踐和科學的檢驗。文章指,疫情防控形勢越是複雜,越是要保持清醒認識,保持戰略定力。快速精准的「動態清零」,正是中國的抗疫「法寶」。從嚴從實從快把防控措施落實到每一個環節,不斷提高科學精准防控水平,一定能實現以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中紀委機關報頭版文章《堅定自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中紀委機關報頭版文章《堅定自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中紀委機關報頭版文章表示,堅定自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形勢越是嚴峻複雜,越是要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凝聚力量。

文章直指「躺平」不可取,「躺贏」不可能,強調三個「堅決克服」,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即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松勁心態,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爭的行動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堅決克服認識不足、準備不足、工作不足等問題,以快速精准的防疫舉措下好先手棋、織牢防護網。堅決克服輕視、無所謂、自以為是等思想,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

總括而言,中國國情和全球疫情,都不容「躺平」,從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到幾大央媒齊齊發聲,傳達出極為明確的信號,就是必須繼續堅持「動態清零」的防疫路線。對於一些思想鬆懈、防疫不力的情況,措辭亦相當嚴厲,不但要求深刻、完整、全面認識黨中央確定的疫情防控方針政策,更直指當中存在思想問題,要堅決克服輕視、無所謂、自以為是等思想,堅決同一切歪曲、懷疑、否定我國防疫方針政策的言行做鬥爭。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月球是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支撐人類走向更遠深空。」除了載人航天取得的成就,中國牽頭組織的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未來又是什麽樣?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4月24日是第九個中國航天日。當日,國家航天局通過一小段影片,公布了探月工程的最新進展,令所有人一睹為快。

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由中國牽頭發起,已經吸引10多個國家和機構加入,並計劃在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以月球南極為核心開展月球環境探測和資源利用試驗驗證。拓展型建設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計劃2045年前建成。

從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視頻中可以看到,國際月球科研站擁有多種多樣的功能。

為什麽要建國際月球科研站?又要怎麽建?

國際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軌道上,建設可進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等多學科多目標科研活動、長期自主運行的綜合性科學實驗基地。

隨著深空探測技術、經驗的不斷積累,中國也已制定了對深空和國際月球科研站的研究方向。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稱:「過去我們能够到達月球,現在我們主要是要到上面去開展科學實驗;過去都是到某一個點去,現在可能要大面積探索,要深入探索;過去都是以政府主導,現在開始向政府來牽引商業航天積極參與轉變;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聯合起來共同來進行探測。」

吳偉仁介紹,國際月球科研站將按照2個階段分步實施,第一步是基本型建設階段,2035年前,以月球南極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齊備、要素基本配套的綜合科學設施。第二步是拓展型建設階段,2045年前,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建成功能完善、相當規模、穩定運行的設備設施。

吳偉仁稱,月球這是一個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就為以後人類走向更遠深空提供一個長時間科研研究、長時間能够在上面進行作業、進行工作、進行生活,為以後奔向火星,奔向更遠的深空做技術儲備和物資、智力上這方面的儲備。

另外,在4月24日上午舉行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紹說,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各系統正按計劃開展研製建設。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2023年,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經中央政府批准啟動實施,總體目標是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據悉,中國第四批航天員選拔即將完成,不久將正式對外發布相關信息。第四批航天員入隊後,將和現役航天員一起,實施空間站後續任務,+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目前,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夢舟載人飛船、攬月月面著陸器、登月服等主要飛行産品均已完成方案研製工作,正在全面開展初樣産品生産和各項試驗。飛船、著陸器已基本完成力熱試驗産品研製,火箭正在開展各型發動機地面試車,文昌載人月球探測發射場建設全面啟動實施,向全社會公開徵集的載人月球車、月面載荷方案正在進行競爭擇優。

相比空間站任務,登月任務中航天員需要訓練掌握夢舟飛船和攬月著陸器正常以及應急飛行情况下的操作,月面出/進艙,六分之一重力條件下負重行走,月球車遠距離駕駛,月面鑽探、采樣和科學考察等技能。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