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台確診網民高呼:「Omicron不是流感!」 醫療擠兌嚴重

博客文章

台確診網民高呼:「Omicron不是流感!」 醫療擠兌嚴重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台確診網民高呼:「Omicron不是流感!」 醫療擠兌嚴重

2022年05月09日 13:41 最後更新:13:51

台灣上個月放棄嚴控,轉為與病毒共存,其中一大考量就是Omicron毒性弱。不過,日前就有一位台灣確診網民發帖分享自己緊急送院的驚險經歷,直呼「這病毒根本就不是流感,拜託拜託,別再這樣宣導了」!

台灣疫情大爆發。AP圖片

台灣疫情大爆發。AP圖片

台灣疫情已經爆到單日確診破4萬宗,這位網民一家四口也都全部中招。樓主表示他們已經算比較幸運,因為是前幾波確診,都還在區公所能處理的範圍內。但到了5月5日下午,他的血氧跌到96%,同時出現胸悶症狀,因為有電子圍籬,只能等待1922與醫院通知才能就醫。

他指自己等到當天晚上9點,血氧值已經剩下93%,胸悶的狀況也愈來越嚴重,甚至伴隨著劇烈頭暈,「我甚至覺得再等下去應該會沒命,最後只好報請轄區員警,並自行就醫」。

沒想到到了醫院後是另一個考驗。他發現急診室人滿為患,更因為他是確診者,所有檢測及治療都必須花費大批人力獨立作業,他直指,只處理自己一人,急診室人員就需要花費大把時間包膜、拆膜消毒,「如果未來一次10人確診,急診室根本就不用玩了」。

樓主指,最驚魂的一刻是看到自己抽出的血液呈黑色:「大概是我這輩子看過最深的黑色了,黑到我真的怕了」。所幸經過醫院治療,他目前已在家休養。

樓主直言新冠和流感大不同。

樓主直言新冠和流感大不同。

經歷過急診室驚魂,樓主直言,「這病毒根本就不是流感」,自己飽受喉嚨痛、咳嗽、流鼻水、全身無力和疲倦等症狀輪流折磨,如果得流感就算也很不舒服,但只要症狀緩解就會慢慢好了,但若確診新冠肺炎,就算症狀緩解,「它會換另一症狀繼續折磨」。

他就呼籲,拜託不要再宣傳Omicron和流感差不多,令人放鬆警惕,又喊話指揮中心,別再愈放愈鬆,像整個要棄守似的,「至少保持醫療量能穩定⋯⋯請循序漸進,現在放太快,真的會出事」。

他坦言,自己5月5日致電就醫等待時間就已經超過7小時,前線醫護亦已經壓力爆煲,親見有護理師被咆哮和霸凌仍含淚照顧病人。他質疑若感染人數再繼續飆升,醫院是否能夠承受得住。

事實上,由於Omicron傳播速度快、感染人數多,疫情造成的死亡總數及社會危害與影響,並沒有因此而減輕。早前就有研究對有關國家在2021年8月至10月與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兩個時間段的相關數據作了比較分析,Omicron流行期間的病死率確實下降了,但因疫情造成的死亡總數卻高於Delta毒株流行的同期死亡數。

如果當局一邊宣傳Omicron病毒比流感致死率還低,一邊沒有充分部署逐步放寬而是直接「躺平」,台灣今次疫情真的好危。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台灣

「月球是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支撐人類走向更遠深空。」除了載人航天取得的成就,中國牽頭組織的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未來又是什麽樣?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4月24日是第九個中國航天日。當日,國家航天局通過一小段影片,公布了探月工程的最新進展,令所有人一睹為快。

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由中國牽頭發起,已經吸引10多個國家和機構加入,並計劃在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以月球南極為核心開展月球環境探測和資源利用試驗驗證。拓展型建設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計劃2045年前建成。

從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視頻中可以看到,國際月球科研站擁有多種多樣的功能。

為什麽要建國際月球科研站?又要怎麽建?

國際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軌道上,建設可進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等多學科多目標科研活動、長期自主運行的綜合性科學實驗基地。

隨著深空探測技術、經驗的不斷積累,中國也已制定了對深空和國際月球科研站的研究方向。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稱:「過去我們能够到達月球,現在我們主要是要到上面去開展科學實驗;過去都是到某一個點去,現在可能要大面積探索,要深入探索;過去都是以政府主導,現在開始向政府來牽引商業航天積極參與轉變;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聯合起來共同來進行探測。」

吳偉仁介紹,國際月球科研站將按照2個階段分步實施,第一步是基本型建設階段,2035年前,以月球南極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齊備、要素基本配套的綜合科學設施。第二步是拓展型建設階段,2045年前,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建成功能完善、相當規模、穩定運行的設備設施。

吳偉仁稱,月球這是一個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就為以後人類走向更遠深空提供一個長時間科研研究、長時間能够在上面進行作業、進行工作、進行生活,為以後奔向火星,奔向更遠的深空做技術儲備和物資、智力上這方面的儲備。

另外,在4月24日上午舉行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紹說,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各系統正按計劃開展研製建設。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2023年,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經中央政府批准啟動實施,總體目標是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據悉,中國第四批航天員選拔即將完成,不久將正式對外發布相關信息。第四批航天員入隊後,將和現役航天員一起,實施空間站後續任務,+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目前,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夢舟載人飛船、攬月月面著陸器、登月服等主要飛行産品均已完成方案研製工作,正在全面開展初樣産品生産和各項試驗。飛船、著陸器已基本完成力熱試驗産品研製,火箭正在開展各型發動機地面試車,文昌載人月球探測發射場建設全面啟動實施,向全社會公開徵集的載人月球車、月面載荷方案正在進行競爭擇優。

相比空間站任務,登月任務中航天員需要訓練掌握夢舟飛船和攬月著陸器正常以及應急飛行情况下的操作,月面出/進艙,六分之一重力條件下負重行走,月球車遠距離駕駛,月面鑽探、采樣和科學考察等技能。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