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林毅夫:保持快速發展是中國駕馭變局的基礎,是當前最大的政治

博客文章

林毅夫:保持快速發展是中國駕馭變局的基礎,是當前最大的政治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林毅夫:保持快速發展是中國駕馭變局的基礎,是當前最大的政治

2022年05月21日 09:49 最後更新:09:57

5月18日,中信出版集團聯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邀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參加了《中國與西方:當前經濟、政策與應對》新書分享會。

林毅夫教授在會上發表了《中國經濟的新挑戰與應對》的主題演講,林毅夫認為,保持快速發展是中國駕馭變局的基礎,是當前最大的政治。他認為,中國到2035年以前,只要利用好國內的各種有利條件來克服面臨的困難,應該可以實現每年6%左右的增長。並且從2036年到本世紀中葉,同樣,利用好我們有利的條件,不管外面有什麼挑戰,應該可以實現每年4%左右的增長。

到2049年,建國一百周年的時候,以購買力平價計算,我國的人均GDP應該可以達到美國的50%,我們的經濟規模可以達到美國的兩倍。到那個時候,世界可以出現一個新的穩定的格局。所以保持穩定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林毅夫。

林毅夫。

以下是講座內容全文:

圖: 林毅夫。

【演講/林毅夫】

作為《中國與西方》這本新書的主編者之一,我特別高興今天晚上舉辦這一研討。

近幾年以來,我在各種場合內反反複複地談,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保持快速的發展是我國駕馭變局的基礎和關鍵,是我們當前最大的大局,最大的政治。

同時,我也反反複複地說,中國到2035年以前還有每年8%的增長潛力;只要利用好國內的各種有利條件來克服面臨的困難,應該可以實現每年6%左右的增長。並且從2036年到本世紀中葉,我們每年應該還有6%的增長潛力;同樣,利用好我們有利的條件,不管外面有什麼挑戰,應該可以實現每年4%左右的增長。

到2049年,建國一百周年的時候,我國的人均GDP應該可以達到美國的50%,我們的經濟規模可以達到美國的兩倍。人均GDP是按照購買力平價去算的。到那個時候,世界可以出現一個新的穩定的格局。

我很高興上述的看法在國內外都引起了不少關注,也得到了不少的肯定跟贊同。

上述看法談的是一個中長期的發展趨勢,今天晚上談的是當前的新挑戰以及怎麼應對這個挑戰。我同樣是從國外跟國內兩個方面談一談我的一些認識。

從國外來講,美國的新總統拜登在2021年上臺以後,基本上換湯不換藥,延續了特朗普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科技戰。而且在貿易戰、科技戰之外,還試圖組成所謂的民主同盟,以政策體制、意識形態、文化等等劃界,試圖在經濟上和中國脫鉤,在政治上孤立中國。

最新的行動包括美日印澳組成一個聯盟,想打造“亞洲版北約”。最近北約還邀請了日本、韓國這些西太平洋的國家去參加他們的峰會。

這些行動的目標當然是針對中國。不久前,拜登還邀請東盟領導人到華盛頓舉行特別峰會。一方面討論跟東盟國家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另外也想說服這些東盟國家把供應鏈搬離中國。這些行動基本上都是針對中國的。

除了美國的行動之外,俄烏戰爭從2月底爆發到現在80多天了,短期之內的影響是明顯的,因為它造成油價急劇上漲、糧食價格上漲,本來像美國、歐洲已經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俄烏戰爭就更加劇了通貨膨脹。

同時,我國也是石油的主要進口國,糧食也是有相當大的部分依靠進口。除了油價、糧價之外,有一些礦產資源價格也在上漲。因此,我國進口成本會增加,會影響到我國的增長。我想,這些短期是不可避免的。

從中長期來講,經過這次俄羅斯跟烏克蘭的戰爭,俄羅斯跟歐盟這些國家的緊張關係在相當長時間內是很難消除的。美國試圖渾水摸魚,把中國和俄國綁在一起,進一步挑撥中國跟歐洲的政治經濟關係,以安全為理由,使得歐洲跟我國在經濟、貿易上面脫鉤。這是在國外的新狀況。

國內的話,從2021年第三季度以來,我國的經濟出現了比較大的下滑,這個下滑是由於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這三重壓力造成的。實際上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延續到今年,還是處於一個下滑的週期當中。

進入3月份以後,可以講是雪上加霜。奧密克戎這個傳染率非常高的新冠病毒變種在深圳、廣州、上海出現。疫情爆發以後,上海從3月份以來基本上一直處於封控狀態,並且全國也有不少地方都在加強對奧密克戎的傳播控制,北京的情況我想大家也看到了。

這種封控的動態清零的舉措,必然影響到生產、投資、消費等各個方面,我們的經濟全面放緩。根據這種狀況,今年5.5%的增長目標能不能實現,就面臨新的挑戰。

我們怎麼化解這些挑戰,應對國內國外的挑戰?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

從國外來講,美國希望各國跟中國脫鉤,讓中國變成一個面向封閉的經濟體,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就會慢;增長速度慢了以後,趕上美國或者人均GDP達到美國50%的目標可能就不是2049、2050年能夠實現的了,可能要拖很長的時間,而且拖的時間越長,可能挑戰反而更多。這是美國的圖謀,打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步伐。

但是面對這種圖謀,我們也不用那麼緊張,因為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而且按照購買力平價是世界第一大市場。貿易是雙贏的,在貿易當中,小經濟體從貿易得到的好處,是比大經濟體大的。美國可能為了維持它的霸權地位,寧可為政治目的犧牲經濟利益,但是歐盟等其他國家如果順從美國那些舉措,就要犧牲它的經濟利益,那它政治上面又能得到什麼?只不過是為美國做嫁衣裳。

所以在這種狀況下,我們要做的是:保持比較高的增長,同時保持開放,繼續推動開放、擴大開放。從2008年以後,我們每年為世界經濟的增長貢獻在25到30%之間,就是最大的市場。在這種狀況之下,歐洲國家和東盟國家為了保障自己的就業和增長,就不會進入到美國的圈套。

面對俄烏衝突,我們還要繼續堅持現在國家採取的立場。我們是希望和平的,不願意看到戰爭。並且,我們要維護《聯合國憲章》,尊重每個國家領土的完整。

當然,我們也必須尊重各個國家的安全需求。我們不要落入美國的圈套,讓歐洲國家以為我們跟俄羅斯綁在一起;它們的矛盾短期之間是很難雙贏的,我們應該保持自己的一貫主張。

總之,除了美國可能為了維持霸權,寧可犧牲經濟利益之外,對其他國家而言,中國的增長、中國的開放、中國的發展是可以成為他們的發展機遇的。

對國內來講,我們從去年以來面臨三重壓力——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但我個人覺得其實最關鍵的是預期轉弱,因為預期轉弱以後,大家投資就沒信心,供給就會減少。而且要是沒有投資的話,就業就會受影響,收入不增長,需求當然會收縮。所以,我覺得在三重壓力當中,最關鍵的是預期轉弱。

預期怎麼會轉弱呢?我想有相當大的程度是在政策執行上面存在合成謬誤,這在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點出來了。有些政策,比如平臺治理、雙碳目標、房地產,當然對經濟高品質發展、對經濟穩定都是非常重要。但是,在執行上面,有的是中長期政策,不能把它短期化,也不能把它地方化。諸如此類的情況造成了我們形成的合成謬誤,讓大家對未來的發展沒有信心。

我們知道信心是比黃金重要的,所以在政策執行上面,非常需要像現在這樣及時糾偏。同時,有一些政策有很良好的願望,是我們長期堅持的、而且未來要實現的,這些政策也體現了我們社會主義國家跟其他國家的不同,比如共同富裕。但是這個目標提出來以後怎樣落實要解釋清楚,不要讓人家覺得這是針對富人的——其實是要大家共同富裕,在這個過程中先富帶後富等等,這個一定要說明清楚,不然會影響大家的信心。

同時,國家的政府工作從中央到地方,應該把所有的工作都落實到。過去講、在去年的經濟工作會議上也再次強調,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我前面講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其實基礎是我們的進一步發展,這也是關鍵。

對國內,我們當然有不少問題要解決,但是不發展,那些問題就更難解決。

以上很多都是中長期的。當前來講,新冠疫情的防控是最緊急的挑戰,在防控疫情上面動態清零政策是正確的,但在落實上面要科學、要有效、不能層層加碼。我們在媒體上看到有些地方藉口靜態管理,不讓農民下地,但農時一誤就影響一年,也影響到糧食安全。層層加碼是一種懶政的表現,這一點一定要把握好。

此外,在爭取動態清零以後,要迅速恢復生產生活。在一些封控城市,很多中小微企業已經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在此狀況下,一定要出臺有效的政策來幫助它們渡過難關,像減稅、免稅、減租金、貸款延期等等一系列措施都是必要的;否則這些企業倒閉以後,失業就會增加,再要恢復起來就有相當大的困難。

另外,有不少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經過兩年多疫情時斷時續的封控,一方面就業受到影響、收入受到影響,另一方面,有不少儲蓄也用得差不多了,最近不管在縣以上還是縣以下的消費都出現了崩塌式下跌。

針對這種情形,我和國發院的其他三位老師前陣子寫了一個建議,建議在這些封控的地方,給每個家庭發1000塊人民幣支持他們的消費。這1000塊錢人民幣中,500塊錢可以是消費券,針對其所在地的中小企業以哪個行業為主,那麼這個消費券就支持他們的消費。另外,可以發500塊人民幣現金,這些現金可以用數字人民幣,這樣也有利於我們推廣數字人民幣。

在上述基礎之上,積極的財政政策、積極的貨幣政策也要推行,支持新基建。我相信如果這樣努力,假定能夠在5月底全國真正達到動態清零,今年保持5.5%左右的增長還是有可能的。

我們在增長上面絕對不能低於美國,現在不能,將來也不能;將來不能,今年同樣也不能。我們必須努力保持增長,這樣可以加強信心,其他國家也會對我們有信心。這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外駕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最好的辦法。

我就講這些,謝謝!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拜登

「月球是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支撐人類走向更遠深空。」除了載人航天取得的成就,中國牽頭組織的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未來又是什麽樣?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4月24日是第九個中國航天日。當日,國家航天局通過一小段影片,公布了探月工程的最新進展,令所有人一睹為快。

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由中國牽頭發起,已經吸引10多個國家和機構加入,並計劃在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以月球南極為核心開展月球環境探測和資源利用試驗驗證。拓展型建設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計劃2045年前建成。

從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視頻中可以看到,國際月球科研站擁有多種多樣的功能。

為什麽要建國際月球科研站?又要怎麽建?

國際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軌道上,建設可進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等多學科多目標科研活動、長期自主運行的綜合性科學實驗基地。

隨著深空探測技術、經驗的不斷積累,中國也已制定了對深空和國際月球科研站的研究方向。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稱:「過去我們能够到達月球,現在我們主要是要到上面去開展科學實驗;過去都是到某一個點去,現在可能要大面積探索,要深入探索;過去都是以政府主導,現在開始向政府來牽引商業航天積極參與轉變;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聯合起來共同來進行探測。」

吳偉仁介紹,國際月球科研站將按照2個階段分步實施,第一步是基本型建設階段,2035年前,以月球南極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齊備、要素基本配套的綜合科學設施。第二步是拓展型建設階段,2045年前,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建成功能完善、相當規模、穩定運行的設備設施。

吳偉仁稱,月球這是一個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就為以後人類走向更遠深空提供一個長時間科研研究、長時間能够在上面進行作業、進行工作、進行生活,為以後奔向火星,奔向更遠的深空做技術儲備和物資、智力上這方面的儲備。

另外,在4月24日上午舉行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紹說,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各系統正按計劃開展研製建設。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2023年,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經中央政府批准啟動實施,總體目標是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據悉,中國第四批航天員選拔即將完成,不久將正式對外發布相關信息。第四批航天員入隊後,將和現役航天員一起,實施空間站後續任務,+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目前,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夢舟載人飛船、攬月月面著陸器、登月服等主要飛行産品均已完成方案研製工作,正在全面開展初樣産品生産和各項試驗。飛船、著陸器已基本完成力熱試驗産品研製,火箭正在開展各型發動機地面試車,文昌載人月球探測發射場建設全面啟動實施,向全社會公開徵集的載人月球車、月面載荷方案正在進行競爭擇優。

相比空間站任務,登月任務中航天員需要訓練掌握夢舟飛船和攬月著陸器正常以及應急飛行情况下的操作,月面出/進艙,六分之一重力條件下負重行走,月球車遠距離駕駛,月面鑽探、采樣和科學考察等技能。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