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赴烏參戰的台灣志願兵 月薪8000港元:「防衛台灣」也可以,看人工多少….

博客文章

赴烏參戰的台灣志願兵 月薪8000港元:「防衛台灣」也可以,看人工多少….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赴烏參戰的台灣志願兵 月薪8000港元:「防衛台灣」也可以,看人工多少….

2022年06月21日 17:25 最後更新:17:43

炮彈落在近在咫尺的地上、身邊多位戰友陣亡、被白人軍官種族歧視……

6月20日,英國BBC中文網報導了中國台灣志願兵李成零赴烏克蘭作戰的經歷,他稱自己去烏克蘭是「為了能在人生中留下紀念」,但烏克蘭的經歷卻讓他有些不適,他遭遇了種族歧視,白人軍官不准他像歐美志願兵那樣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戰場視頻,認為他會洩漏機密。

BBC在採訪中還特意問道,未來台灣如果爆發軍事衝突,「你是否也願意披甲上陣?」李成零回答道,這關鍵要看美國怎麼回應,自己也可以參戰,但主要看薪資多少,「我是很實際的人」。

李成零。BBC圖片

李成零。BBC圖片

據李成零自己的介紹,他身材中等,戴著一副眼鏡, 個性拘謹,話不多,喜歡獨處。不喜歡交際的他把所有想說的話,都寫在了社交媒體上。

10年前,他曾參加過法國外籍兵團,在那兒接受過軍事訓練,並結識了來自世界各國的僱傭兵。此次赴烏克蘭作戰前,他是台灣的一名外賣仔。

俄烏軍事衝突爆發後,台當局曾表態稱「不鼓勵」民眾去烏克蘭參加戰爭。但李成零卻很快做出了決定,他用「10元硬幣正反面」作賭,有了結果後迅速動身飛到八千公里外的烏克蘭,來到炮火連天的俄烏衝突前線。

由於自身有軍事背景,李成零很快就通過面試加入了烏克蘭「國際戰隊」,對抗俄羅斯軍隊。

李成零在採訪中介紹了自己的一些戰場經歷。

有一次夜間,他戴著夜視鏡看到有一架無人機劃過寂靜的冬日夜空。不一會兒,一枚飛彈落在近在咫尺的地上,劇烈的爆炸讓他感覺死神就在腳邊徘徊。

「炮彈攻擊最讓我感到威脅,很危險,因為碎片會往四處彈射,可能造成極大傷害...... 但死去的話,或許可以給世人留下正面啟發與參考。」李成零說道。

還有一次,他所在的隊伍跟著烏軍炮兵一起行動,計畫奪回一個村莊。他的一個隊友落在後面迷路了,竟然不小心跑進俄軍控制的村莊,這個人5分鐘後竟然活著逃了出來,這成了他們日後閒暇時的談資。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幸運,李成零表示,自己最近被調到了烏東地區的某個戰區,他身邊已經有4名隊友死亡。

李成零社交媒體截圖。

李成零社交媒體截圖。

除了戰場上的殘酷外,李成零面臨的還有戰場外的歧視。他表示,在烏克蘭最讓他感到不適的,是其十分複雜的軍團內部政治,以及白人軍官的差別待遇。

李成零舉例道,歐美國家的白人志願兵會把自己的自拍以及戰場視頻分享在Tiktok等社交媒體上,然而當自己要這麼做時,對方卻認為他會洩漏軍隊資訊,強烈要求他不能分享。

「這很大可能是因為我是黃皮膚,膚色不同吧。」李成零說道,後來他和這些人相處久了,也就都慢慢放下了成見。

李成零把自己的經歷分享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島內眾多軍事社群和軍迷網站的關注。有人向他喊話,讓他回台訓練台軍;也有人批評他,在語言難以溝通的戰場上很難幫上忙,還會拖累別人。

對於這些關注,李成零並不在意。他說,他以前在台灣送外賣的時候,很少有人關心他的生活,「好似對這些人來說,我上了戰場就變成了另一個人。」

李成零表示,他赴烏參戰,並不是為了代表所謂的「台灣人」,實現「民主和自由的志向」,而是「為了能在人生中留下紀念。」

李成零在基輔革命廣場。

李成零在基輔革命廣場。

BBC記者採訪時特意問他,未來台灣如果爆發軍事衝突,「你是否也願意披甲上陣?」

「我覺得這要看美國怎麼回應,畢竟台灣是美國軍售的VIP客戶。」李成零笑著回答道,「還要看台當局如何回應,假設要打仗,我可能會先去超市買吃的和喝的。我也願意『防衛』台灣,可是要看人工多少,我是很實際的人。」

對於BBC特別提到的「台灣人」的身份,李成零回應道:「我是在台灣體系、體制下生存的人,我一直需要為水電費、各種帳單煩惱,雖然不代表永遠會這樣。所以,我沒有作為一個『台灣人』的普遍感受。」

據悉,在烏克蘭「國際戰隊」的士兵,月薪大約有1000多歐元(8000多港元),遠超當地人均收入。此外,烏克蘭官方也表態稱,戰爭結束後,「國際戰隊」的士兵可以獲得居留權。

根據烏克蘭官方3月初向美媒透露,該國境內約有2萬多名國際志願軍團成員,其中來自美國的成員最多,來自台灣的約有30名。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月球是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支撐人類走向更遠深空。」除了載人航天取得的成就,中國牽頭組織的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未來又是什麽樣?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4月24日是第九個中國航天日。當日,國家航天局通過一小段影片,公布了探月工程的最新進展,令所有人一睹為快。

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由中國牽頭發起,已經吸引10多個國家和機構加入,並計劃在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以月球南極為核心開展月球環境探測和資源利用試驗驗證。拓展型建設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計劃2045年前建成。

從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視頻中可以看到,國際月球科研站擁有多種多樣的功能。

為什麽要建國際月球科研站?又要怎麽建?

國際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軌道上,建設可進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等多學科多目標科研活動、長期自主運行的綜合性科學實驗基地。

隨著深空探測技術、經驗的不斷積累,中國也已制定了對深空和國際月球科研站的研究方向。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稱:「過去我們能够到達月球,現在我們主要是要到上面去開展科學實驗;過去都是到某一個點去,現在可能要大面積探索,要深入探索;過去都是以政府主導,現在開始向政府來牽引商業航天積極參與轉變;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聯合起來共同來進行探測。」

吳偉仁介紹,國際月球科研站將按照2個階段分步實施,第一步是基本型建設階段,2035年前,以月球南極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齊備、要素基本配套的綜合科學設施。第二步是拓展型建設階段,2045年前,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建成功能完善、相當規模、穩定運行的設備設施。

吳偉仁稱,月球這是一個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就為以後人類走向更遠深空提供一個長時間科研研究、長時間能够在上面進行作業、進行工作、進行生活,為以後奔向火星,奔向更遠的深空做技術儲備和物資、智力上這方面的儲備。

另外,在4月24日上午舉行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紹說,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各系統正按計劃開展研製建設。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2023年,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經中央政府批准啟動實施,總體目標是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據悉,中國第四批航天員選拔即將完成,不久將正式對外發布相關信息。第四批航天員入隊後,將和現役航天員一起,實施空間站後續任務,+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目前,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夢舟載人飛船、攬月月面著陸器、登月服等主要飛行産品均已完成方案研製工作,正在全面開展初樣産品生産和各項試驗。飛船、著陸器已基本完成力熱試驗産品研製,火箭正在開展各型發動機地面試車,文昌載人月球探測發射場建設全面啟動實施,向全社會公開徵集的載人月球車、月面載荷方案正在進行競爭擇優。

相比空間站任務,登月任務中航天員需要訓練掌握夢舟飛船和攬月著陸器正常以及應急飛行情况下的操作,月面出/進艙,六分之一重力條件下負重行走,月球車遠距離駕駛,月面鑽探、采樣和科學考察等技能。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