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飛奪瀘定橋式救援」地震災區上演 救援人員用身體和繩索搭起生命通道

博客文章

「飛奪瀘定橋式救援」地震災區上演 救援人員用身體和繩索搭起生命通道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飛奪瀘定橋式救援」地震災區上演 救援人員用身體和繩索搭起生命通道

2022年09月07日 16:29 最後更新:16:31

截至9月6日21時,四川瀘定6.8級地震已造成74人遇難,其中甘孜州40人遇難、雅安市34人遇難。

全力以赴搜救失聯人員、救治傷員,加緊打通救援通道,嚴防餘震和次生災害,加快搶修受災地區基礎設施,妥善安排受災群眾……,抗震救災各項工作正在持續緊張有序進行。

更多相片

截至9月6日21時,四川瀘定6.8級地震已造成74人遇難,其中甘孜州40人遇難、雅安市34人遇難。

面對湍急的河水,特警用身體和繩索搭起生命通道。

9月5日12時52分四川甘孜州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 ,多支救援力量趕赴現場展開救援。5日,甘孜特警隊員行至磨西鎮與青崗坪交會處時,被湍急的流水攔住去路,為轉移受傷群眾,特警們用身體和繩索搭建橋樑,徒手爬繩索前往對岸,進行了一場「飛奪瀘定橋般的救援」。

救援人員在湍急河流上架起空中溜索轉移被困民眾。

他們用身體和繩索搭建橋樑,借助腰間鎖扣,爬繩索前往對岸。身下是洶湧咆哮的河水,急流中石頭相互撞擊的聲音清晰可聞。土登汪秋坦言,雖然平時進行過相關訓練,但他還是忍不住打顫,「盡管心裏害怕,但沒有人猶豫,我們都著急過河去轉移傷員」。

消防現場砍樹製作了一座簡易橋救援傷員。

重慶巴南應急救援隊隊長袁志成,一直從事民間救援以及相關培訓,特別是繩索救援,已經專研十余年。兩次選點,排除了地勢較高的河岸。最終,他選定了河壩中一處河道約10米寬的地方,准備「空中架橋」。

第77集團軍某陸航旅兩架運輸直升機趕赴災區。

地震之後,因為道路中斷,瀘定縣磨西鎮青崗坪村同樣成為孤島,一條湍急的河流橫在救援人員與受困群眾之間。

在地震災區救援人員用身體和繩索搭起生命通道,繩索攀爬、以樹搭橋、自製擔架……「飛奪瀘定橋般的救援」在多處上演。

「飛奪瀘定橋」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中的一場重要戰役,發生於1935年5月29日,在前有大渡河天險、後有國民黨追兵的危急時刻,22位勇士臨危受命組成突擊隊,冒著迎面射來的彈雨,以強攻手段飛奪瀘定橋,打通了紅軍北上的道路。

9月5日12時52分四川甘孜州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 ,多支救援力量趕赴現場展開救援。5日,甘孜特警隊員行至磨西鎮與青崗坪交會處時,被湍急的流水攔住去路,為轉移受傷群眾,特警們用身體和繩索搭建橋樑,徒手爬繩索前往對岸,進行了一場「飛奪瀘定橋般的救援」。

甘孜公安局特警土登汪秋是執行此次任務的隊員之一,他介紹說,5日地震發生後,他和隊友迅速集結前往一線行至磨西鎮與青崗坪交會處時,湍急的河水攔住了他們的去路。「因山體垮塌,周邊已經無路可走,為了爭取時間,我們決定渡河」。

面對湍急的河水,特警用身體和繩索搭起生命通道。

面對湍急的河水,特警用身體和繩索搭起生命通道。

他們用身體和繩索搭建橋樑,借助腰間鎖扣,爬繩索前往對岸。身下是洶湧咆哮的河水,急流中石頭相互撞擊的聲音清晰可聞。土登汪秋坦言,雖然平時進行過相關訓練,但他還是忍不住打顫,「盡管心裏害怕,但沒有人猶豫,我們都著急過河去轉移傷員」。

渡河後,他與隊友們就地取材在水面搭起一座簡易木橋,為被困群眾打通「生命通道」。當天,有數百人通過這座小橋,順利轉移到了安全地帶。

道路泥濘,碎石散落,特警們晝夜不停轉移群眾,土登汪秋說,當時有群眾受傷嚴重,有的甚至無法行走,在醫療員進行包扎固定後,特警隊員們四五個人分成一組,用竹竿、樹枝制作拐杖和擔架,扶著、抬著傷員分批次進行轉移。

起起伏伏的山路上,每一步都要加倍小心。「要隨時小心掉落的碎石,還要注意腳下打滑的泥土,更得避免爬山、下坡時磕碰到群眾」。隊員們當天共計轉移傷者30多名,「抬最後一名重傷群眾轉移時已經深夜11點多,山路難行再加上視野變差,這一趟花費了近4個小時」。

土登汪秋介紹,他和妻子都是甘孜公安局特警支隊的民警,這次兩人都赴災區參與救援,還沒有告訴父母。接下來,他和隊友們會繼續在一線執行救援任務。

地震發生後,震中附近磨西鎮燕子溝一側的共和村,道路、橋樑中斷,成了「水中孤村」。9月6日早晨7時,武警四川總隊某部和重慶巴南應急救援隊一道,利用繩索,拉起了空中溜索救援通道,轉移被困民眾。

救援人員在湍急河流上架起空中溜索轉移被困民眾。

救援人員在湍急河流上架起空中溜索轉移被困民眾。

重慶巴南應急救援隊隊長袁志成,一直從事民間救援以及相關培訓,特別是繩索救援,已經專研十余年。兩次選點,排除了地勢較高的河岸。最終,他選定了河壩中一處河道約10米寬的地方,准備「空中架橋」。

打結、縛石,拉住繩索距離石頭半米左右的位置,甘孜州行政執法局海螺溝大隊隊員郭靈將石頭掄圓,借助石頭的慣性,將帶著繩子的石頭扔到了對岸。對岸邊,共和村村民桂樹兵,坐在水中抓住了繩索。此前,兩支隊伍嘗試十餘次,均以失敗告終。

繩索順利牽好,袁志成採用仰式朝對岸攀爬。此時水流也逐漸增大,他的身體數次與河水接觸,好在有驚無險。早上10時許,兩根救援繩和一根牽引繩成功橫亙在燕子溝河上。

袁志成介紹,這是傷員轉運的備用方案,如果直升機無法停降,那麼就要從這裡轉運。

救援「空中通道」打通,武警官兵、救援隊員、特警和醫護人員也陸續渡到對岸,朝著共和村安置點前進。截至6日下午1時許,已經通過直升機轉運出共和村7名傷員中的6名,剩餘一名傷員,也將由直升機轉移送醫。

從9月6日下午5點過開始,當地開始在燕子溝河上架設一座便橋,通宵施工,爭取盡快將滯留人員安全轉移。

消防現場砍樹製作了一座簡易橋救援傷員。

消防現場砍樹製作了一座簡易橋救援傷員。

地震之後,因為道路中斷,瀘定縣磨西鎮青崗坪村同樣成為孤島,一條湍急的河流橫在救援人員與受困群眾之間。

危急時刻,四川森林消防總隊甘孜支隊30名消防員踏著一條不到一腳掌寬的管道,一步步從河上挪到對岸。過河後,他們現場砍樹製作了一座簡易橋。隨後,森林消防、武警、公安等救援力量通過這座簡易橋展開了一場生命大救援。截至6日,青崗坪村300余名群眾均已安全轉移,其中包括29名重傷員。

第77集團軍某陸航旅兩架運輸直升機趕赴災區。

第77集團軍某陸航旅兩架運輸直升機趕赴災區。

人民有難,軍隊當先。地震發生後,瀘定縣得妥鎮灣東村通信中斷、交通中斷,成為一座「震中孤島」。接到轉移重傷員的命令,處於待命出動狀態的第77集團軍某陸航旅兩架運輸直升機立即起飛趕赴災區。抵達灣東村紅花崗組上空後,機組人員向村民空投了食品和飲用水。由於當地地形復雜,時金勝通過空中懸停、單輪懸停和吊籃救生等方式,爭分奪秒搶運傷員。

第一批3名重傷員轉運至甘孜州醫院後,兩架直升機又飛往共和村等地,轉運23名重傷員和6名群眾,空投食品和醫療物資3噸左右。

地震發生後,川藏兵站部官兵緊急趕赴磨西鎮開設臨時供應站,為救援人員和受災群眾提供熱食供應、野外住宿、醫療救治等保障。

四川省瀘定縣磨西鎮衛生院由於房屋及設備損壞嚴重,電力中斷且無法使用應急電源,受傷群眾難以得到及時救治。經協調,西藏軍區川藏兵站部決定立刻派出一台野戰發電車前去支援。野戰發電車趕到磨西鎮衛生院後,僅用10多分鐘就恢復了該院供電。

茫茫黑夜,燈光突然亮起,衛生院皮膚科主任謝濤激動萬分:「今天醫院停電後,縫合傷口時只能靠手電筒照明。沒想到這麼快就能恢復供電,太感謝子弟兵了!」

負責保障電力供應的兵站部操作員張吉告訴記者:「保障醫院電力供應就是保生命。有了電,就有了希望。」

根據官方通報,截至6日8時,已累計出動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消防救援、森林消防、安全生產、交通通信電力、醫療救援等各類救援力量6650余人、9架直升機。

災情當前,無論是「飛奪瀘定橋式救援」,還是野戰發電點亮「希望之光」,都是各方救援人員爭分奪秒抓住72小時黃金救援期,全力以赴去搶救生命的真實寫照。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地震

往下看更多文章

神舟十七號航天員帶返31.5公斤「太空手信」有D咩?

2024年05月01日 16:05 最後更新:16:18

圓滿完成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於4月30日凱旋歸來,歷經187日的太空之旅,他們也帶回來重達31.5公斤的「太空手信」,令人好奇當中究竟有什麼東西?

神舟十七號航天員順利返回(央視圖片)

神舟十七號航天員順利返回(央視圖片)

31.5公斤空間科學實驗樣品順利被帶回

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於去年10月26日發射升空,隨後與天和核心艙對接。3名航天員在軌飛行187天後,搭乘飛船返回艙於4月30日下午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平安返回,同時也也將一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順利帶回並交付給科學家。

航天員帶回31.5公斤的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央視圖片)

航天員帶回31.5公斤的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央視圖片)

這批中國空間站第六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隨神舟十七號飛船順利返回。當中涉及23項科學實驗項目,包括人成骨細胞、骨髓間充質幹細胞、蛋白質晶體、生命有機分子、種子等32種生命實驗樣品以及無容器材料、高溫材料和艙外暴露材料等19種材料樣品,總重量約31.5公斤。

航天員帶回31.5公斤的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央視圖片)

航天員帶回31.5公斤的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央視圖片)

空間科學實驗樣品順利交付給科學家

5月1日淩晨,生命類科學實驗樣品先期轉運至北京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作為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總體單位,對返回的生命實驗樣品基本狀態進行檢查確認後,現場交付科學家。

航天員帶回31.5公斤的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央視圖片)

航天員帶回31.5公斤的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央視圖片)

樣品可為藥物研制、疫苗開發提供技術支撐

後續,科學家將對返回的生命類細胞樣品進行轉錄組測序、蛋白組學檢測等生物學分析,通過微重力環境下細胞生物學機制研究,為相關疾病預防與幹預提供新的線索;對生命類蛋白質樣品進行晶體衍射分析,獲得更精準的蛋白質三維結構信息,研究靶點蛋白,為相關藥物研制、疫苗開發提供技術支撐。

航天員帶回31.5公斤的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央視圖片)

航天員帶回31.5公斤的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央視圖片)

另外,材料類科學實驗樣品將隨神舟十七飛船返回艙運抵北京,科學家將進行地面和空間樣品的組織形貌、化學成分及其分布差異等測試分析,研究重力對材料生長、成分偏析以及凝固缺陷的影響規律,為重要新材料制備提供支撐,同時有望在月壤加固材料、月壤原位資源化利用等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航天員帶回31.5公斤的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央視圖片)

航天員帶回31.5公斤的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央視圖片)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消息,圓滿完成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於5月1日乘坐任務飛機平安抵達北京。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領導到機場迎接。3名航天員抵京後將進入隔離回復期,進行全面的醫學檢查和健康評估,並安排休養。隨後將在京與新聞媒體集體見面。

航天員帶回31.5公斤的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央視圖片)

航天員帶回31.5公斤的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央視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