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內地36歲歌手患口腔癌離世 皆因常吃一種「致癌物」

生活事

內地36歲歌手患口腔癌離世 皆因常吃一種「致癌物」
生活事

生活事

內地36歲歌手患口腔癌離世 皆因常吃一種「致癌物」

2022年09月21日 17:00

檳榔

內地男歌手傅松2007年因參加選秀節目《快樂男聲》而正式出道,其後不僅發行過多首歌曲作品,2014年獲廣州市流行音樂年度最受歡迎男歌手獎,亦曾參演電視劇《少年包青天》,然而近年卻鮮有出現幕前。去年,傅松曾公開表示,自己愛吃檳榔的習慣導致其患上口腔癌,更需要接受手術切除左臉,導致臉容盡毀,最終不敵病魔離世,終年36歲。

更多相片
網上圖片

檳榔

傅松2007年因參加選秀節目《快樂男聲》而正式出道。(微博圖片)

3度復發切除左臉

傅松曾於2014年獲廣州市流行音樂年度最受歡迎男歌手獎。(微博圖片)

今年6月,他再次拍片,指其口腔癌已復發第3次,更向網友展示傷口,可見其半邊臉已潰爛。他又痛苦地表示,自己最大的幸福是「希望夜晚時傷口不痛」,讓他可安心入睡,同時呼籲網友要遠離檳榔,「我只是想以我的經歷來告訴大家,檳榔真的很可怕。」

傅松臉部長出腫瘤,需要接受手術切除左臉。(微博圖片)

直至本月10日,其病友證實傅松不敵病魔離世,「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願他在另一個世界,再沒有檳榔、沒有痛哭、沒有癌症,同時也警醒了正在嚼檳榔的人,關愛自己的口腔、遠離檳榔!」不少網友紛紛留言哀悼,「還這麼年輕,太可惜了」、「安息吧,一路好走」。

傅松呼籲網友要遠離檳榔。(微博圖片)

檳榔屬第一類致癌物

傅松因愛吃檳榔導致患上口腔癌,最終不敵病魔離世。(微博圖片)

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口腔腫瘤是口腔內的硬或軟組織出現不正常的增生或病變,它多發生在長者身上。口腔腫瘤可分為良性和惡性。惡性腫瘤就是口腔癌,它是會蔓延的,並會對生命構成威脅。因此一旦發現口腔組織出現異常現象,就應立即找醫生或牙科醫生作詳細檢查,尋求適當治療。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3度復發切除左臉

去年年底,傅松表示因臉部長出腫瘤,求醫後證實患上口腔癌,並踏上抗癌之路。術後他再拍片稱,原來他早於2016年已確診,亦透露患癌原因是以往去常吃檳榔,「不管任何場合、時間,都會吃上一顆檳榔。」他亦強調癌症未有將他打倒,反而讓他越戰越勇。

傅松2007年因參加選秀節目《快樂男聲》而正式出道。(微博圖片)

傅松2007年因參加選秀節目《快樂男聲》而正式出道。(微博圖片)

今年6月,他再次拍片,指其口腔癌已復發第3次,更向網友展示傷口,可見其半邊臉已潰爛。他又痛苦地表示,自己最大的幸福是「希望夜晚時傷口不痛」,讓他可安心入睡,同時呼籲網友要遠離檳榔,「我只是想以我的經歷來告訴大家,檳榔真的很可怕。」

傅松曾於2014年獲廣州市流行音樂年度最受歡迎男歌手獎。(微博圖片)

傅松曾於2014年獲廣州市流行音樂年度最受歡迎男歌手獎。(微博圖片)

直至本月10日,其病友證實傅松不敵病魔離世,「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願他在另一個世界,再沒有檳榔、沒有痛哭、沒有癌症,同時也警醒了正在嚼檳榔的人,關愛自己的口腔、遠離檳榔!」不少網友紛紛留言哀悼,「還這麼年輕,太可惜了」、「安息吧,一路好走」。

傅松臉部長出腫瘤,需要接受手術切除左臉。(微博圖片)

傅松臉部長出腫瘤,需要接受手術切除左臉。(微博圖片)

檳榔屬第一類致癌物

亞洲許多地區如湖南、海南、越南、台灣等,均有嚼食檳榔的風俗,除了入藥外,還有抵禦寒冷、驅除濕熱之用。然而在2003年,世界衞生組織(WHO)旗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檳榔列為第一類致癌物,即使不含任何添加物也會致癌。

傅松呼籲網友要遠離檳榔。(微博圖片)

傅松呼籲網友要遠離檳榔。(微博圖片)

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口腔腫瘤是口腔內的硬或軟組織出現不正常的增生或病變,它多發生在長者身上。口腔腫瘤可分為良性和惡性。惡性腫瘤就是口腔癌,它是會蔓延的,並會對生命構成威脅。因此一旦發現口腔組織出現異常現象,就應立即找醫生或牙科醫生作詳細檢查,尋求適當治療。

醫學界至今還沒確知口腔腫瘤的成因,但以下4大因素跟口腔腫瘤則有關係:

1. 化學因素

化學物質例如煙草中的尼古丁和焦油、酒精、或檳榔的汁液等會慢慢地破壞口腔組織,因此長期吸煙、咀嚼煙草、過量喝酒或咀嚼檳榔都有機會引致口腔腫瘤。

2. 物理因素

長期過度吃喝太熱的食物、配戴不合適的假牙托以致口腔組織長期受損、長期過度曝曬或受到放射性物質傷害等,都有可能使口腔內的組織出現病變。

3. 受病毒或細菌感染

病毒如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跟口腔腫瘤有密切的關係。

4. 健康問題

內分泌、免疫系統或新陳代謝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口腔腫瘤。

口腔癌常見症狀

口腔癌的患者或會出現以下5大症狀:

潰瘍長期不愈,表面組織壞死脫落並向周圍擴展,形成中間凹陷或表面凹凸不平的腫塊。

口腔疼通,且無故或容易出血。

面部忽然局部麻痺。

頜骨突然腫脹,牙齒無故鬆脫。

頜下或頸部淋巴無故腫脹。

傅松因愛吃檳榔導致患上口腔癌,最終不敵病魔離世。(微博圖片)

傅松因愛吃檳榔導致患上口腔癌,最終不敵病魔離世。(微博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常飲酒或減弱手術麻醉效果?台醫生揭2大可能性

2024年04月29日 07:00

坊間流傳,常飲酒會對手術麻醉效果造成影響,有醫生則解釋背後可能的原因。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過度飲酒會危害身體健康且影響手術麻醉效果?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說「飲酒傷身」,過度飲酒會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它不僅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在接受手術麻醉時也會帶來額外的風險。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常飲酒人士在手術時往往需要更大的麻醉劑藥量

有醫生特別指出,對於那些雖然器官功能尚保持正常,但習慣性飲酒的人來說,在麻醉過程中,往往需要更大劑量的麻醉藥量。這是因為這類人群的肝臟中分解麻醉藥物的酵素活性較高,並且他們的身體對這類中樞神經抑制藥物已經產生耐受性,導致藥量需加大。因此戒酒或在不傷身體的情況下適度飲酒尤為重要。

酗酒或器官衰退的患者在手術麻醉中需要特別注意藥物劑量的調整

台灣知名外科醫生鍾雲霓指出,飲酒量及頻率會影響施行麻醉的過程。對於酗酒者或因飲酒導致肝腎及心臟功能衰退的患者,在手術中使用麻醉時需謹慎考量,根據器官的實際情況調整適當的藥劑量,或可能需減少藥物劑量。

醫生揭示常飲酒人士需要更高麻醉藥劑量的兩大原因

鍾雲霓進一步說明,檢測器官功能並非患者自行判斷,而需進行抽血和超音波等檢查,由專業醫生進行診斷。此外,對於器官功能正常但經常飲酒的人士而言,則需要更高的麻醉藥劑量。其主要原因包括,酒精作為一種中樞神經抑制劑,經常性使用會使肝臟分解此類物質的酵素逐漸增多。其次是身體對酒精或麻醉藥會產生耐受性,從而需要增加藥物劑量以達到相同的麻醉效果。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醫生提倡標準化酒精攝入量以減少健康風險

鍾雲霓表示,避免飲酒或控制酒量是最佳選擇,在2023年加拿大的研究亦顯示,飲酒無任何益處,但由於在社交場合飲酒似乎難以避免。因此,醫生建議將酒精攝入量標準化,例如將40%酒精濃度的威士忌或高粱設定為一個shot杯為一個單位,而酒精濃度大概10%至15%的葡萄酒、白酒或紅酒則可以用一個高腳玻璃杯計算,5%酒精濃度的氣泡酒或啤酒則以一樽為一單位。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醫生強調飲酒過量會增加癌症風險且導致器官功能衰退

鍾雲霓認為,每週攝入不超過兩個單位的酒精為低風險,相當於兩個shot的威士忌、兩杯紅酒或兩瓶啤酒。若每週飲酒量達三至六個單位,則會增加患乳癌、大腸癌的風險,超過七個單位以上,諸如每天睡前喝一杯紅酒,除了罹癌機率外,也會影響心臟、腎臟或肝臟功能、還有高血脂,骨密度下降,負面作用會開始顯著累積。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