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專家稱中國可一周內在台海擊潰美國 郭正亮:蔡英文只看到2024年下莊

博客文章

美專家稱中國可一周內在台海擊潰美國 郭正亮:蔡英文只看到2024年下莊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專家稱中國可一周內在台海擊潰美國 郭正亮:蔡英文只看到2024年下莊

2022年10月02日 16:16 最後更新:16:16

即使美國總統拜登連番強調,美國會派兵保衛台灣,但各方都質疑美國能力不足。

《紐約時報》有關評論文章。《紐約時報》官網截圖。

《紐約時報》有關評論文章。《紐約時報》官網截圖。

《紐約時報》日前發表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外交與國防政策研究主任寇里.沙克的文章。沙克批評,拜登政府缺乏遠見,執政18個月以來,都沒有清晰的國家安全戰略,導致盟友難以適從。一方面,美國缺乏具體的國際經濟政策,減少自身和盟友對中國大陸的依賴;另一方面,美國只有一支未有獲得充分資助的軍隊,以致太平洋的艦船、兵力、飛機和導彈防禦系統都不敵中國。美國陶醉模糊的政治承諾,不會帶來日後的成功,拜登謹慎的外交政策正危及美國。

美國空軍專家奧莉安娜·斯凱勒·馬斯特羅(Oriana Skylar Mastro)。網上圖片。

美國空軍專家奧莉安娜·斯凱勒·馬斯特羅(Oriana Skylar Mastro)。網上圖片。

而事實上,美國空軍專家奧莉安娜·斯凱勒·馬斯特羅(Oriana Skylar Mastro)早前曾發表了一篇有關台海戰爭的研究報告,指出中美雙方一旦在台海地區爆發衝突,中國將在一周內擊潰美國。中國擁有東風17、東風26、東風21D等先進導彈,幾乎能第一時間摧毀美國部置在中國周邊的所有軍事目標,同時形成巨大的防禦圈,使得美軍航母難以進入戰場。

那美國有辦法在台海擊敗中國嗎?

根據蘭德公司的報告,美國如果想抗衡,就必須要在第一波攻擊,摧毀中國沿海超過2萬個軍事目標,即便美軍動用全部軍事力量,都無法實現這個目標,更何況美國要維持其他地區的部隊和裝備數目。

前美軍情報部門官員斯科特曾形容,美軍要在台海地區抗衡中國,需要增派調用140萬名士兵、320艘海軍艦艇和3200架各式飛機,但美軍的總兵力卻僅有140萬人,無法達成作戰人數的條件。

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網上圖片。

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網上圖片。

針對美國援台,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表示,美國如果要對外一致,需要政治、軍事、經濟三種精英達成共識,美國的亂正是三種精英的意見不一致,例如,礙於選舉壓力,美國政治人物被迫宣講價值,提出一些實際上做不到的論述;軍事精英身陷大國衝突的第一線,對風險評估很直接;經濟精英則對貿易戰、科技戰有不同看法。

郭正亮直言,美國的問題在於政治精英不誠實之餘,又不願面對現實。他舉例指,軍事精英給拜登的建議是「第一島鏈」 勝率很低,經濟精英則認為美國已在貿易戰輸給中國,但拜登找不到台階下,惟有拉攏更多盟邦參與。除非所有邏輯窮盡、扯不下去、邊際效應低時,美國的論述才會大調整。

郭正亮認為,台灣政壇同樣身陷困境,甚至比美國更嚴重。商界和軍方說出很多現實情況,但當權者卻越來越短視,認為台海戰爭暫時不會發生,實際上是買時間。他以蔡英文為例,對方只看到2024卸任,安全離任就沒事,拜登或許都有類似的思維,看得更短,不知道中期選舉能否過關,這才是真正的問題。

郭正亮指出,台海目前有兩種危機,第一是政治精英始終不去面對危機,讓危機越來越嚴重;第二是政治精英會冒險、高估自己的能力,認為40至50%選民支持已經足夠沿用這項主張,導致他們距離現實越來越遠。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月球是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支撐人類走向更遠深空。」除了載人航天取得的成就,中國牽頭組織的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未來又是什麽樣?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4月24日是第九個中國航天日。當日,國家航天局通過一小段影片,公布了探月工程的最新進展,令所有人一睹為快。

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由中國牽頭發起,已經吸引10多個國家和機構加入,並計劃在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以月球南極為核心開展月球環境探測和資源利用試驗驗證。拓展型建設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計劃2045年前建成。

從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視頻中可以看到,國際月球科研站擁有多種多樣的功能。

為什麽要建國際月球科研站?又要怎麽建?

國際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軌道上,建設可進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等多學科多目標科研活動、長期自主運行的綜合性科學實驗基地。

隨著深空探測技術、經驗的不斷積累,中國也已制定了對深空和國際月球科研站的研究方向。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稱:「過去我們能够到達月球,現在我們主要是要到上面去開展科學實驗;過去都是到某一個點去,現在可能要大面積探索,要深入探索;過去都是以政府主導,現在開始向政府來牽引商業航天積極參與轉變;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聯合起來共同來進行探測。」

吳偉仁介紹,國際月球科研站將按照2個階段分步實施,第一步是基本型建設階段,2035年前,以月球南極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齊備、要素基本配套的綜合科學設施。第二步是拓展型建設階段,2045年前,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建成功能完善、相當規模、穩定運行的設備設施。

吳偉仁稱,月球這是一個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就為以後人類走向更遠深空提供一個長時間科研研究、長時間能够在上面進行作業、進行工作、進行生活,為以後奔向火星,奔向更遠的深空做技術儲備和物資、智力上這方面的儲備。

另外,在4月24日上午舉行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紹說,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各系統正按計劃開展研製建設。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2023年,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經中央政府批准啟動實施,總體目標是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據悉,中國第四批航天員選拔即將完成,不久將正式對外發布相關信息。第四批航天員入隊後,將和現役航天員一起,實施空間站後續任務,+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目前,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夢舟載人飛船、攬月月面著陸器、登月服等主要飛行産品均已完成方案研製工作,正在全面開展初樣産品生産和各項試驗。飛船、著陸器已基本完成力熱試驗産品研製,火箭正在開展各型發動機地面試車,文昌載人月球探測發射場建設全面啟動實施,向全社會公開徵集的載人月球車、月面載荷方案正在進行競爭擇優。

相比空間站任務,登月任務中航天員需要訓練掌握夢舟飛船和攬月著陸器正常以及應急飛行情况下的操作,月面出/進艙,六分之一重力條件下負重行走,月球車遠距離駕駛,月面鑽探、采樣和科學考察等技能。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