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從天宮睇到赤臘角機場 今晚飛越香港 這個時間拍攝最佳

博客文章

從天宮睇到赤臘角機場 今晚飛越香港 這個時間拍攝最佳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從天宮睇到赤臘角機場 今晚飛越香港 這個時間拍攝最佳

2022年10月05日 13:20 最後更新:13:31

中國航天員首次在太空度過國慶佳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官方發布大量神舟十四號乘組航天員在軌拍攝的攝影作品,香港亦出現在「太空照片」中。更值得期待的是,中國空間站天宮還將飛躍香港,今天傍晚18時50分,正是最佳觀測拍攝時機。

官方發布大量中國航天員最新攝影作品。

官方發布大量中國航天員最新攝影作品。

未來數日,香港均能觀測到中國空間站過境,今天18時50分左右,若視野良好,市民眺望東南方,即可看到天宮快速掠過香港上空。此時,空間站亮度達-1.2等,與夜空中最亮的恆星天狼星亮度相差無幾,即使是在有光污染的區域,僅憑肉眼也能輕鬆觀測。

更多相片
官方發布大量中國航天員最新攝影作品。

中國航天員首次在太空度過國慶佳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官方發布大量神舟十四號乘組航天員在軌拍攝的攝影作品,香港亦出現在「太空照片」中。更值得期待的是,中國空間站天宮還將飛躍香港,今天傍晚18時50分,正是最佳觀測拍攝時機。

觀測、拍攝天宮過境時機。大公報記者整理

未來數日,香港均能觀測到中國空間站過境,今天18時50分左右,若視野良好,市民眺望東南方,即可看到天宮快速掠過香港上空。此時,空間站亮度達-1.2等,與夜空中最亮的恆星天狼星亮度相差無幾,即使是在有光污染的區域,僅憑肉眼也能輕鬆觀測。

正在中國空間站執行任務的神舟十四號乘組向國旗敬禮。

大家若想拍下空間站過境的照片,宜提前選擇視野良好區域,特別是東、南方向無明顯遮擋物,並盡可能避開光污染較重的地區。無論採用相機或手機拍攝,均宜配備三腳架等固定裝置,方便長時間曝光。

陳冬拍攝的地月同框。

我們在地球上看天宮,航天員也在太空中回望我們。神舟十四號任務長達半年,跨越夏、秋、冬三個季節,航天員在鏡頭中,寄託了對祖國家園的無限思念與祝福。

在劉洋拍攝的照片中,香港赤臘角機場輪廓清晰可見。

今年9月11日也就是農曆八月十六,陳冬記錄下了空間站中看到的月亮,天地共賞一輪月,美輪美奐。陳冬寫道,房間裏看外時間過得快,想的是國,念的是家,九天逐夢,滿滿都是愛。

高原明珠青海湖。

今年7月24日,「問天」實驗艙從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那天中午,中國空間站組合體過境海南島上空,神舟十四號乘組在等待「問天」時,也紛紛拍攝了海南島。在劉洋拍攝的相片中,左側清晰可見海南島和對岸的雷州半島,而自雷州半島沿着粵西海岸線往右,坐落在珠江口右側的一個個綠色小島和半島,就是香港。

蔡旭哲種下的番茄已經長出幼苗。

首次上太空的蔡旭哲,更是瘋狂「打卡」,雄偉壯麗的錢塘江口、高原明珠青海湖、京津冀、太湖、山東臨沂……全都拍攝了下來。他還搞出新意思,帶上植物種子設計小實驗。

陳冬拍攝的華東夜景。

蔡旭哲在太空中栽種的番茄,已經成功長出了幼苗。蔡旭哲為這株珍貴的植物拍下了特寫,嫩綠的番茄苗,在充滿科技感的空間站裡,格外惹人喜愛。

在空間站拍攝要用高速快門。

要拍攝「太空照片」,還要練就火眼金睛。太空裡沒有大氣層,陽光直射相機,異常明亮,反而深邃的夜空吸收全部太陽光,完全沒有反光。如何把握光影效果也是一大考驗。航天員陳冬就抓住太陽剛剛羅山的時刻,拍攝到華東萬家燈火的盛景,照片中,餘暉給大氣層鑲嵌上一道金邊,宇宙繁星與地上燈光交相輝映。

觀測、拍攝天宮過境時機。大公報記者整理

觀測、拍攝天宮過境時機。大公報記者整理

大家若想拍下空間站過境的照片,宜提前選擇視野良好區域,特別是東、南方向無明顯遮擋物,並盡可能避開光污染較重的地區。無論採用相機或手機拍攝,均宜配備三腳架等固定裝置,方便長時間曝光。

由於空間站在港上空的過境可見時間多為三至五分鐘,機會稍縱即逝,建議提前10分鐘將手機或相機鏡頭對準東南方向天空並固定穩妥,手機調整到專業拍照模式,光圈開至最大,快門設為1/10秒左右進行試拍,根據照片曝光程度調整感光度。正式拍攝時,需開啟連拍功能,後期再利用星軌堆棧合成軟件對照片批量疊加,即可合成一張空間站過境的軌跡圖。

正在中國空間站執行任務的神舟十四號乘組向國旗敬禮。

正在中國空間站執行任務的神舟十四號乘組向國旗敬禮。

我們在地球上看天宮,航天員也在太空中回望我們。神舟十四號任務長達半年,跨越夏、秋、冬三個季節,航天員在鏡頭中,寄託了對祖國家園的無限思念與祝福。

陳冬拍攝的地月同框。

陳冬拍攝的地月同框。

今年9月11日也就是農曆八月十六,陳冬記錄下了空間站中看到的月亮,天地共賞一輪月,美輪美奐。陳冬寫道,房間裏看外時間過得快,想的是國,念的是家,九天逐夢,滿滿都是愛。

在劉洋拍攝的照片中,香港赤臘角機場輪廓清晰可見。

在劉洋拍攝的照片中,香港赤臘角機場輪廓清晰可見。

今年7月24日,「問天」實驗艙從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那天中午,中國空間站組合體過境海南島上空,神舟十四號乘組在等待「問天」時,也紛紛拍攝了海南島。在劉洋拍攝的相片中,左側清晰可見海南島和對岸的雷州半島,而自雷州半島沿着粵西海岸線往右,坐落在珠江口右側的一個個綠色小島和半島,就是香港。

高原明珠青海湖。

高原明珠青海湖。

首次上太空的蔡旭哲,更是瘋狂「打卡」,雄偉壯麗的錢塘江口、高原明珠青海湖、京津冀、太湖、山東臨沂……全都拍攝了下來。他還搞出新意思,帶上植物種子設計小實驗。

蔡旭哲種下的番茄已經長出幼苗。

蔡旭哲種下的番茄已經長出幼苗。

蔡旭哲在太空中栽種的番茄,已經成功長出了幼苗。蔡旭哲為這株珍貴的植物拍下了特寫,嫩綠的番茄苗,在充滿科技感的空間站裡,格外惹人喜愛。

在太空艙中拍照,和在地球上有什麼不同?中國航天員有什麼特別的拍攝神技?

由於空間站高度只有400公里,在太空艙內無法拍攝完整地球。航天員要從直徑不足30厘米的圓窗取景,取景角度受限,往往要守株待兔,抓緊機會迅速拍下美景。

陳冬拍攝的華東夜景。

陳冬拍攝的華東夜景。

要拍攝「太空照片」,還要練就火眼金睛。太空裡沒有大氣層,陽光直射相機,異常明亮,反而深邃的夜空吸收全部太陽光,完全沒有反光。如何把握光影效果也是一大考驗。航天員陳冬就抓住太陽剛剛羅山的時刻,拍攝到華東萬家燈火的盛景,照片中,餘暉給大氣層鑲嵌上一道金邊,宇宙繁星與地上燈光交相輝映。

在空間站拍攝要用高速快門。

在空間站拍攝要用高速快門。

另外,航天員在飛速行進的空間站上,用三腳架拍星空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在飛行速度達到每秒十公里的空間站上拍攝,一天要經歷十五次日出日落。相機長時間的曝光會造成畫面拖尾,星星會拍成一條線。為兼顧曝光量,必須提高感光度,盡可能把快門速度提上來。

除了拍攝太空美景供我們欣賞,三位航天員還有大量繁重的工作。就在這個月,空間站將迎來夢天實驗艙,在太空見證中國空間站的建成。陳冬、劉洋、蔡旭哲表示:「感謝全國人民支持!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我們一定會精心準備,精準操作,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圓滿完成好此次飛行任務,把祖國的榮耀寫滿太空。」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月球是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支撐人類走向更遠深空。」除了載人航天取得的成就,中國牽頭組織的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未來又是什麽樣?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4月24日是第九個中國航天日。當日,國家航天局通過一小段影片,公布了探月工程的最新進展,令所有人一睹為快。

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由中國牽頭發起,已經吸引10多個國家和機構加入,並計劃在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以月球南極為核心開展月球環境探測和資源利用試驗驗證。拓展型建設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計劃2045年前建成。

從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視頻中可以看到,國際月球科研站擁有多種多樣的功能。

為什麽要建國際月球科研站?又要怎麽建?

國際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軌道上,建設可進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等多學科多目標科研活動、長期自主運行的綜合性科學實驗基地。

隨著深空探測技術、經驗的不斷積累,中國也已制定了對深空和國際月球科研站的研究方向。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稱:「過去我們能够到達月球,現在我們主要是要到上面去開展科學實驗;過去都是到某一個點去,現在可能要大面積探索,要深入探索;過去都是以政府主導,現在開始向政府來牽引商業航天積極參與轉變;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聯合起來共同來進行探測。」

吳偉仁介紹,國際月球科研站將按照2個階段分步實施,第一步是基本型建設階段,2035年前,以月球南極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齊備、要素基本配套的綜合科學設施。第二步是拓展型建設階段,2045年前,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建成功能完善、相當規模、穩定運行的設備設施。

吳偉仁稱,月球這是一個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就為以後人類走向更遠深空提供一個長時間科研研究、長時間能够在上面進行作業、進行工作、進行生活,為以後奔向火星,奔向更遠的深空做技術儲備和物資、智力上這方面的儲備。

另外,在4月24日上午舉行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紹說,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各系統正按計劃開展研製建設。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2023年,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經中央政府批准啟動實施,總體目標是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據悉,中國第四批航天員選拔即將完成,不久將正式對外發布相關信息。第四批航天員入隊後,將和現役航天員一起,實施空間站後續任務,+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目前,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夢舟載人飛船、攬月月面著陸器、登月服等主要飛行産品均已完成方案研製工作,正在全面開展初樣産品生産和各項試驗。飛船、著陸器已基本完成力熱試驗産品研製,火箭正在開展各型發動機地面試車,文昌載人月球探測發射場建設全面啟動實施,向全社會公開徵集的載人月球車、月面載荷方案正在進行競爭擇優。

相比空間站任務,登月任務中航天員需要訓練掌握夢舟飛船和攬月著陸器正常以及應急飛行情况下的操作,月面出/進艙,六分之一重力條件下負重行走,月球車遠距離駕駛,月面鑽探、采樣和科學考察等技能。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