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西方媒體報道,在俄烏衝突中,美國援助烏克蘭的「海馬斯」火箭炮系統助烏軍在與俄軍消耗戰中獲取優勢,包括精確炸毀俄軍控制的橋梁,打擊俄軍後方重要基地等等。
美軍「海馬斯」發射火箭彈。AP圖片
環球時報旗下軍事公眾號「 樞密院十號 」指出,在遠火(遠程火箭炮)領域技術積累豐厚的中國,且不論解放軍現役的多型先進遠程火箭炮,就拿本屆珠海航展上的多型遠火而言,也足以對「海馬斯」火箭炮形成壓倒性優勢。
點擊看圖輯
據西方媒體報道,在俄烏衝突中,美國援助烏克蘭的「海馬斯」火箭炮系統助烏軍在與俄軍消耗戰中獲取優勢,包括精確炸毀俄軍控制的橋梁,打擊俄軍後方重要基地等等。
環球時報旗下軍事公眾號「 樞密院十號 」指出,在遠火(遠程火箭炮)領域技術積累豐厚的中國,且不論解放軍現役的多型先進遠程火箭炮,就拿本屆珠海航展上的多型遠火而言,也足以對「海馬斯」火箭炮形成壓倒性優勢。
「 樞密院十號 」指出,中國展出的多型遠火雖然受國際軍控條約限制,最大射程不能超過300公里,無法發揮中國遠火射程上的絕對優勢,但依靠其他特色技術,仍遙遙領先於「海馬斯」。
相比「海馬斯」配備的一個發射箱,SR-5擁有兩個發射箱,火力打擊能力明顯提升。同時,SR5配備的兩個發射箱還可以利用共架發射技術,讓SR-5獲得了「海馬斯」沒有的新能力。
此外SR-5具備發射巡飛彈的能力,讓後者在操作上就融入了整套火箭炮的系統之中。巡飛彈起飛後,完成前端偵察,發射車可以立即發射共架的遠程火箭彈,根據巡飛彈的引導對目標實現精確打擊。如果需要更進一步對遠距離的點目標實施精確打擊,SR-5還可以配備有高精度的無人機,提供的定位精度比巡飛彈和其他前端偵察手段更為精確,這樣中國遠程火箭炮能獲得非常精准的目標信息,並加上「捷聯制導-衛星制導-末制導」的復合制導模式,就可以保證高精度的點目標打擊效果。
除了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外,這次珠海航展上海展出了航天科工集團的「神鷹400(SY400)」制導火箭炮和航天科技集團的「衛士」系列遠程火箭炮等。它們同樣在射程、打擊精度和彈藥多樣化方面明顯超過了美國同行。例如「衛士-600L(WS-600L)」采用多重制導模式,在300公里外的命中精度小於10米,而且還配備了各種戰鬥部——包括導電纖維戰鬥部!
「海馬斯」的優點簡單來說,它選擇高機動輪式發射車底盤,具備很好的戰術機動能力,可以用運輸機空運;採用集儲藏、運輸、發射為一體的多用途模塊化箱體,可以大幅縮短火箭炮的准備時間;此外,它攜帶的非制導火箭彈(射程約50公里)比俄軍同類火箭彈更為精准,此外還配備了衛星制導的M30/M31制導火箭彈(射程80公里)和ATACMS戰術導彈(射程300公里)。
「 樞密院十號 」指出,中國展出的多型遠火雖然受國際軍控條約限制,最大射程不能超過300公里,無法發揮中國遠火射程上的絕對優勢,但依靠其他特色技術,仍遙遙領先於「海馬斯」。
以經常被拿來與「海馬斯」相提並論的SR-5遠火為例,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這次展出的SR-5同樣采用高機動性輪式發射底盤和模塊化發射箱,但在射程、彈藥種類和制導模式的多樣性方面更勝一籌。SR-5的彈藥包括常規的122毫米火箭彈、「火龍」系列衛星制導精確彈藥以及采用激光末制導/圖像末制導的「神龍」系列末制導精確彈藥等,保證了對點目標的打擊准確性。
相比「海馬斯」配備的一個發射箱,SR-5擁有兩個發射箱,火力打擊能力明顯提升。同時,SR5配備的兩個發射箱還可以利用共架發射技術,讓SR-5獲得了「海馬斯」沒有的新能力。
SR-5可以發射飛龍系列巡飛彈。
此外SR-5具備發射巡飛彈的能力,讓後者在操作上就融入了整套火箭炮的系統之中。巡飛彈起飛後,完成前端偵察,發射車可以立即發射共架的遠程火箭彈,根據巡飛彈的引導對目標實現精確打擊。如果需要更進一步對遠距離的點目標實施精確打擊,SR-5還可以配備有高精度的無人機,提供的定位精度比巡飛彈和其他前端偵察手段更為精確,這樣中國遠程火箭炮能獲得非常精准的目標信息,並加上「捷聯制導-衛星制導-末制導」的復合制導模式,就可以保證高精度的點目標打擊效果。
珠海航展現場專家表示,SR-5的遠程精確打擊能力相比「海馬斯」有過之而無不及。
SR-5還不算兵器工業集團公司這次推出的最強大遠程打擊火力。例如AR-3遠程火箭炮同樣配備了多型精確制導彈藥,其中威力最強的750毫米精確制導彈藥,射程300公里,既保證了射程、威力,也有足夠的精度,是非常強大的遠程打擊武器。
除了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外,這次珠海航展上海展出了航天科工集團的「神鷹400(SY400)」制導火箭炮和航天科技集團的「衛士」系列遠程火箭炮等。它們同樣在射程、打擊精度和彈藥多樣化方面明顯超過了美國同行。例如「衛士-600L(WS-600L)」采用多重制導模式,在300公里外的命中精度小於10米,而且還配備了各種戰鬥部——包括導電纖維戰鬥部!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關於中國海軍第三艘航母福建艦的動態,一直是外界關注的話題。
海外媒體和分析人士近日注意到,衛星圖片顯示,去年下水以來一直在碼頭舾裝、進行繫泊試驗的福建艦已經在拖船輔助下離開碼頭。相關分析認為,這艘「史上最強大常規動力航母」的海試即將展開。
新加坡《聯合早報》稱,最新衛星圖像顯示,福建艦19日短暫離開碼頭。西方海軍情報分析專家薩頓發布的衛星圖像顯示,福建艦19日離開碼頭,可能是執行傾斜試驗或清理之前船底的淤泥,而且外側航道的上海吳淞口零號錨地船隻也被清空大半。報道由此猜測,福建艦距離正式海試已經不遠了。
台灣《聯合報》稱,對照一周前衛星照片,福建艦周圍有多艘拖船,福建艦與碼頭間距離拉大,顯示福建艦是被多艘拖船拖曳離開碼頭。照片還顯示,甲板上的紅色方塊,推測是重物小車,可能在執行小車重物彈射試驗。中時新聞網稱,從衛星圖片上看來,有不少於6艘大型拖輪正在將福建艦拖離碼頭,「國外媒體與軍事觀察人士注意到,福建艦已緩慢地偏離碼頭,顯見已經啟動首次海試作業」。
網上圖片
據介紹,電磁彈射系統是攸關航母整體戰鬥力、作戰靈活性的最核心部件之一。但在電磁彈射器軌道正式完工後,並不意味艦載機的彈射時刻馬上到來。為了穩妥慎重起見,在彈射艦載機之前,會用與艦載機等重的彈射車進行大量測試。重達幾十噸的試驗車,被電磁彈射的巨大動能彈出後,快速飛出甲板落入海面,而後會由拖船打撈送返航母,再次進行彈射測試。
此舉是為了充分檢驗彈射軌道性能,確保萬無一失。譬如,彈射器的穩定性和靈敏度就需要反覆驗證。因為海上飄浮環境條件下,電磁彈射軌道的性能與陸地試驗時會有所差異。
香港軍事評論員梁國樑認為,福建艦進行的重物小車電磁彈射試驗,是在第三號電磁彈射器進行,這項試驗是模擬飛機在甲板的彈射起飛過程,在海試前和海試後都會進行多次,但他認為,福建艦應該很快進行海試,「不會推到明年」。
《聯合早報》的分析稱,通過對福建艦彈射器與航母的長度數據對比,發現福建艦電磁彈射器長度達110米,與美國最新福特級航母的彈射器長度相近,而美國現役尼米茲級航母彈射器長度只有99米。也就是說,福建艦在噸位不及尼米茲級航母的情況下,彈射器長度卻比尼米茲級航母長了11米。福特級航母最大彈射重量是45噸,以此估計,福建艦航母電磁彈射器彈射重量應該會在40噸以上,大於尼米茲級航母蒸汽彈射器的34噸。
報道還引用軍事裝備專家王雲飛的分析稱,航母的彈射載荷當然越大越好:一來可以讓艦載機攜帶更多燃油,增大航程或作戰半徑;二來可以讓艦載機攜帶更多彈藥,增強對海、對地或空中打擊能力;三來可以讓艦載預警機、運輸機等有更多載荷執行保障任務。
8萬噸級的福建艦去年6月下水,是中國第一艘電磁彈射型航母,也是繼美軍福特號航母後全球第二艘電彈航母,同時還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常規動力航母。借助電磁彈射系統,福建艦可以搭載殲-15T彈射型戰機、殲-15D電子戰機、殲-35隱身戰機、空警-600艦載預警機、攻擊-11艦載無人機等多種機型。艦載機的數量、種類、作戰體系較之前的遼寧艦、山東艦有重大飛躍。
台灣媒體還猜測稱,福建艦未來最重要的幾個海試項目包括動力與操控系統有效性試驗、電力系統滿負荷試驗、高速轉彎試驗、作戰系統測試評估、電子設備運行試驗、艦載機指揮控制系統試驗、電磁彈射器運行試驗、艦體抗衝擊試驗等。但福建艦首次海試應該不會測試電磁彈射器,在第3次海試時再進行的可能性比較大。根據前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的經驗,福建艦大約需要進行9次海試。但也有分析認為,由於福建艦採用的新技術遠比山東艦多,因此海試過程可能更長。
台媒稱,預計將上艦的空警-600預警機與殲-35戰鬥機正加緊試飛,它們將首次與福建艦在海上進行電磁彈射試驗,直至該艦完成所有海試任務。考慮到全部測試大約要16個月時間,屆時應該會有12架殲-35完成電磁彈射起飛訓練。此外,首次登艦的空警-600也將首次進行海上彈射起飛訓練。
報道稱,美軍首次裝備電磁彈射器的福特號航母在相關技術上持續遭遇挫折,導致推遲多年才得以服役。按此估算,中國航母的電磁彈射時代僅與美國海軍相差8年。未來福建艦「不但要直追美國新型航母,還要有力壓日本與南韓輕型航母搭載F-35B的能力」,福建艦將成為航母王牌,解放軍海軍也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擁有3艘航母或以上的強大海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