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50歲男天天食蔬菜血壓飆升險變腎衰竭 醫生揭冬季1行為惹禍

樂活道

50歲男天天食蔬菜血壓飆升險變腎衰竭 醫生揭冬季1行為惹禍
樂活道

樂活道

50歲男天天食蔬菜血壓飆升險變腎衰竭 醫生揭冬季1行為惹禍

2022年11月24日 17:00 最後更新:12月02日 16:18

蔬菜多吃有益,但也要留注意食法

蔬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維他命C,多吃對身體有益,但仍要注意食法,以免引致高血壓及腎臟受損。台灣一名50歲男子平時血壓控制良好,亦有按照吩咐天天進食蔬菜,惟近日覆診時卻發現數值大大飆升,險致腎衰竭。醫生經問診後,發現他因做錯1個行為而惹禍。

更多相片
Getty示意圖

蔬菜多吃有益,但也要留注意食法

酸菜白肉鍋。

打邊爐注意鈉攝取量

麻辣鍋。

2. 麻辣鍋

薑母鴨。

3. 薑母鴨

羊肉煲。

4.羊肉煲

麻油雞。

5. 麻油雞

Getty示意圖

陳欣湄醫生又表示,酸菜白肉鍋看似健康,但實際上鈉含量非常高,而羊肉煲及麻油雞雖然是5種之中較不會有太鹹問題,不過仍不可大意,並建議高血壓患者可多吃蔬菜,因高鉀能幫助血壓平衡。

Getty示意圖

打邊爐5大食用貼士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打邊爐注意鈉攝取量

台灣家庭醫學科醫生陳欣湄在節目《健康2.0》表示,根據統計,通常要接受洗腎的患者都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的問題,其中後者與攝取過多鈉有關,而冬天打邊爐最常出事,因為進食期間往往不覺得鹹,但實際上鈉含量很可能已超標。以下為5大鈉含量高的火鍋:

1.酸菜白肉鍋

熱量:約500kcal

納含量:約3600毫克

酸菜白肉鍋。

酸菜白肉鍋。

2. 麻辣鍋

熱量:約850kcal

納含量:約3200毫克

麻辣鍋。

麻辣鍋。

3. 薑母鴨

熱量:約900kcal

納含量:約2700毫克

薑母鴨。

薑母鴨。

4.羊肉煲

熱量:約700kcal

納含量:約2400毫克

羊肉煲。

羊肉煲。

5. 麻油雞

熱量:約1000kcal

納含量:約1320毫克

麻油雞。

麻油雞。

陳欣湄醫生又表示,酸菜白肉鍋看似健康,但實際上鈉含量非常高,而羊肉煲及麻油雞雖然是5種之中較不會有太鹹問題,不過仍不可大意,並建議高血壓患者可多吃蔬菜,因高鉀能幫助血壓平衡。

做錯1行為致血壓飆升

不過,陳欣湄醫生透露曾有一名50歲男患者,平時血壓控制得相當不錯,惟有一次於冬天覆診時,其血壓報告由過去平均120的數值,突然飆升至150,更險致腎衰竭。

陳醫生經問診後,發現男子雖然有按照吩咐天天進食蔬菜,但近來卻因冬天天氣轉冷,覺得吃放在盤子內的蔬菜太冷,因此加入火鍋烹煮後,吸附大量湯汁後才吃,導致身體攝入過多鈉,令血壓急升。後來陳醫生建議他若想吃火鍋,可將食物過一下溫水後再進食,其後血壓才恢復平衡。

肝硬化患者不宜進補

台灣彰基胃腸肝膽科醫生范泉山亦提醒,每逢天氣轉涼,很多人都會出現類似情況,並叮囑肝硬化患者切勿不要進食當歸鴨、羊肉煲或薑母鴨等補品,以免導致2恐佈後果:高熱量或高蛋白致肝昏迷;行氣行血的食物導致爆靜脈風險增加

同場加映:32款高嘌呤食物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醫生戴定恩在其Facebook專頁上表示,火鍋雖然有菜有肉,有助補充各種營養素,加上飲用湯底能令身體暖和,但要注意避免攝取過多「嘌呤」(purine),以免尿酸過高,引起痛風及腎臟問題。

他指出,有32款食物的嘌呤含量相當高,要小心食用:

1.肉類

2.內臟

3.馬鮫魚

4.白鯧

5.鰱魚

6.虱目魚

7. 吳郭魚

8.皮刀魚

9.竹莢魚

10.牙帶魚

11.烏頭

12.鰻仔

13.鯊魚

14.小魚乾

15.沙甸魚

16.大地魚乾

17.象拔蚌

18.蛤蜊

19.扇貝

20.海鰻

21.生蠔

22.蘆筍

23.乾豆類

24.蘑菇

25.金針菇

26.木耳

27.豆芽

28.火鍋湯底

29.長時間熬煮的肉湯

30.牛肉汁

31.雞精

32.啤酒

5類人士要慎吃

戴醫生說,雖然這並非代表完全不能吃火鍋,但以下5類高風險人士要注意控制攝取量:

1.愛喝酒

2.常大魚大肉

3.中老年人

4.肥胖人士

5.痛風家族史或病史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打邊爐5大食用貼士

他又建議,如果真的要飲火鍋湯底,最好在前15分鐘先喝,下了肉類和海鮮後就不要再喝,並呼籲打邊爐要留意5件事,有助吃得健康:

1.避免加工肉品

常見的魚餃、蛋餃、貢丸等加工肉品肉通常用肥絞肉為餡,再添加高鈉調味品,容易令热量超標,有慢性病人士尤其要避免。

2.少飲火鍋湯底

火鍋湯底越煮越濃鈉含量會隨之快速升高,除了熱量容易超標外亦會堆積嘌呤,尿酸過高及痛風的患者要注意。

3.不要冷熱搭配

若吃一口火鍋配光一口飲料或雪糕,一冷一熱互相刺激,容易使腸胃受損,甚至引發頭痛。

4.多吃天然食材

舆加工肉品相反,天然食材對人體負擔較低,熱量亦較低但五花肉等材料含有較高热量,因此需慎選或以適量海鮮替代。

5.食物跟湯稍微放涼再吃

火鍋湯底或是食材若直接入口,很可能燙傷食道,長期可引致食道癌。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往下看更多文章

常飲酒或減弱手術麻醉效果?台醫生揭2大可能性

2024年04月29日 07:00

坊間流傳,常飲酒會對手術麻醉效果造成影響,有醫生則解釋背後可能的原因。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過度飲酒會危害身體健康且影響手術麻醉效果?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說「飲酒傷身」,過度飲酒會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它不僅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在接受手術麻醉時也會帶來額外的風險。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常飲酒人士在手術時往往需要更大的麻醉劑藥量

有醫生特別指出,對於那些雖然器官功能尚保持正常,但習慣性飲酒的人來說,在麻醉過程中,往往需要更大劑量的麻醉藥量。這是因為這類人群的肝臟中分解麻醉藥物的酵素活性較高,並且他們的身體對這類中樞神經抑制藥物已經產生耐受性,導致藥量需加大。因此戒酒或在不傷身體的情況下適度飲酒尤為重要。

酗酒或器官衰退的患者在手術麻醉中需要特別注意藥物劑量的調整

台灣知名外科醫生鍾雲霓指出,飲酒量及頻率會影響施行麻醉的過程。對於酗酒者或因飲酒導致肝腎及心臟功能衰退的患者,在手術中使用麻醉時需謹慎考量,根據器官的實際情況調整適當的藥劑量,或可能需減少藥物劑量。

醫生揭示常飲酒人士需要更高麻醉藥劑量的兩大原因

鍾雲霓進一步說明,檢測器官功能並非患者自行判斷,而需進行抽血和超音波等檢查,由專業醫生進行診斷。此外,對於器官功能正常但經常飲酒的人士而言,則需要更高的麻醉藥劑量。其主要原因包括,酒精作為一種中樞神經抑制劑,經常性使用會使肝臟分解此類物質的酵素逐漸增多。其次是身體對酒精或麻醉藥會產生耐受性,從而需要增加藥物劑量以達到相同的麻醉效果。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醫生提倡標準化酒精攝入量以減少健康風險

鍾雲霓表示,避免飲酒或控制酒量是最佳選擇,在2023年加拿大的研究亦顯示,飲酒無任何益處,但由於在社交場合飲酒似乎難以避免。因此,醫生建議將酒精攝入量標準化,例如將40%酒精濃度的威士忌或高粱設定為一個shot杯為一個單位,而酒精濃度大概10%至15%的葡萄酒、白酒或紅酒則可以用一個高腳玻璃杯計算,5%酒精濃度的氣泡酒或啤酒則以一樽為一單位。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醫生強調飲酒過量會增加癌症風險且導致器官功能衰退

鍾雲霓認為,每週攝入不超過兩個單位的酒精為低風險,相當於兩個shot的威士忌、兩杯紅酒或兩瓶啤酒。若每週飲酒量達三至六個單位,則會增加患乳癌、大腸癌的風險,超過七個單位以上,諸如每天睡前喝一杯紅酒,除了罹癌機率外,也會影響心臟、腎臟或肝臟功能、還有高血脂,骨密度下降,負面作用會開始顯著累積。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