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宋真宗御駕親征 王飲若卻指「孤注一擲」

史空穿梭

宋真宗御駕親征 王飲若卻指「孤注一擲」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宋真宗御駕親征 王飲若卻指「孤注一擲」

2022年11月22日 20:00

「孤注一擲」這個成語出自《宋史》,當中的《寇凖傳》有言:「博者輸錢欲盡,乃罄所有出之,謂之孤注。」

自從宋太宗因箭傷發作病逝後,北宋面對遼軍的攻勢便開始轉攻為守。隨着時間的流逝,兩國的關係也變得越來越緊張。到了宋真宗時期,北方的遼國更是起兵突襲中原。剽悍的遼兵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要直搗黃龍。眼見敵軍快要兵臨城下,朝中大部份大臣都主張不抵抗政策,比起戰爭,他們似乎已經做好束手就擒的準備。不過當時的宰相寇準並不同意這樣坐以待毙,只見他一臉虔誠地向真宗提議:「陛下,儘管敵軍聲勢浩大,但只要陛下親臨戰場,便可以振奮將士,從而打倒敵軍!」

真宗最後採納了寇準的建議,親自統率三軍前往澶州與遼軍對峙。果其不然,宋軍見由聖上來督戰,士氣十分高昂,甚至後來敵方名將蕭撻凜也慘遭被宋軍所發明的床子弩射殺。因此遼軍很快就向宋朝稱臣求和,就此兩方達成了澶淵之盟,結束了這場為期25年的宋遼戰爭。

條約中規定宋遼為兄弟之國,但宋國需每年向遼提供銀十萬兩及絹二十萬匹。兩國自此以白溝河為邊界,各不相侵。雖然此後宋遼近一百年沒有大規模戰事,但兩國邊境仍存有小磨擦。(網上圖片)

條約中規定宋遼為兄弟之國,但宋國需每年向遼提供銀十萬兩及絹二十萬匹。兩國自此以白溝河為邊界,各不相侵。雖然此後宋遼近一百年沒有大規模戰事,但兩國邊境仍存有小磨擦。(網上圖片)

真宗班師回朝後對寇準更為重用,可是人紅是非多。朝中有不少人對寇準深受聖寵這點心感不忿,從而設法中傷寇準。有一個叫王飲若的奸臣也因為妒忌寇準,所以決定耍手段令真宗疏遠寇準。

那時他在陪真宗賭錢,只見他故意輸了好幾次後,便猛的一下把所有錢都下了注。真宗看到他採取如此激進的玩法後,也按耐不住地問他原因。豈料,王飲若並沒有直接回答真宗的問題,而是反問他:「陛下,你之所以重用寇準是因為他為社稷立了下汗馬功勳嗎?」真宗不明所以,但還是點了點頭。王飲若笑了笑,繼續問道:「澶淵那場戰役,陛下不但不以它為恥,反而認為寇準有功,這是為甚麼呢?」真宗聽後,一臉驚訝地問道:「為甚麼朕要以它為恥呢?」王欽若輕輕地搖頭說:「陛下,您實在太糊塗了!您明明是大國的君主卻要與遼國簽署這樣具屈辱性的條約,難道這還不羞恥嗎?您再想想,那時寇宰相堅持要您御駕親征,簡直把你的性命當做賭注一樣啊!陛下問我為甚麼孤注一擲,您也該問一下寇宰為甚麼他要您親征!要是當時我方軍事失利,那您不就有生命危險了嗎?」

真宗聽後臉色驟變,一想到自己的性命被拿來作賭注,不禁勃然大怒。不消數日,寇準便被貶為陝州知府。

後人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孤注一擲」,並多用於賭博一事上,意指把所有籌碼集中在一件事上。雖然現在這個成語的用途不局限於賭博上,但後人多把它用在壞事情上,例如投機買賣或作不正當的生意等。

往下看更多文章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徵兵歌《送郎當紅軍》

2024年04月29日 10:00

從唐代杜甫詩《兵車行》的「耶孃妻子走相送,牽衣頓足攔道哭」,到近來解放軍徵兵的宣傳大片來看,歷來徵兵都不是易事。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江西,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紅軍為了招兵,流出《送郎當紅軍》一曲,「切莫想家庭,妹妹會小心」。

《送郎當紅軍》曲譜 (網上圖片)

《送郎當紅軍》曲譜 (網上圖片)

《送郎當紅軍》誕生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江西,在紅軍開始長征時迅速由江西傳播到相鄰的革命根據地,後又隨著紅軍長征流傳到了各地。這首歌謠是江西女性支持革命無私心聲的真實流露,表現了江西女性,尤其是紅軍妻子深明大義、無私奉獻、舍小家為大家的革命情懷和珍愛親人、關心親人、期盼團圓的革命柔情。

在中國傳統的農耕社會中,除了重利的商人,考科舉的學子,中國人很少有別離他鄉的。商人離妻別子,為的是賺錢養家;學子離鄉,為的是高中做官;平民百姓偶然別離,為的是人生的義務與責任。

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蠟像《擴大紅軍》(網上圖片)

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蠟像《擴大紅軍》(網上圖片)

分離在中國文化中是冷清與淒慘的,有無奈與不舍。文學作品中描寫分離的詩文,可以說是一字一淚,包含著離別人的無限情愫。其中的意蘊,只有別離人自知。民間諺語「在家千日好,出門時時難」裡包含著別離的多少辛酸。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中國大地上,誕生了一支與眾不同的軍隊,人稱它為紅軍,在紅軍離別的地方,我們可以看到一種與所有分離不同的分離,那就是妻子唱歌送郎當紅軍。

夫唱婦隨,革命道路上的農民夫妻。(網上圖片)

夫唱婦隨,革命道路上的農民夫妻。(網上圖片)

送郎當紅軍的隊伍中,有新婚燕爾的年輕妻子,有相濡以沫的中年妻子。難道她們不懂得分別的意味,不知曉分別的後果,不懂得夫妻一別就可能是永別?她們的丈夫是去參軍打仗,「要戰鬥,就會有犧牲」。

懂得,她們都懂得,而且她們懂得的比我們要多,但她們比我們要高尚。她們懂得只有割捨自己的小家才會有人民的大家,她們懂得只有獻身革命,才有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於是,她們以自己的毅力、膽識、決心、柔情,用純真的情懷唱起了《送郎當紅軍》,情感真熾,聽者為之動容。

江西瑞金有位名為陳發姑的老人,當年便是唱著《送郎當紅軍》送別紅軍丈夫朱吉梯。(網上圖片)

江西瑞金有位名為陳發姑的老人,當年便是唱著《送郎當紅軍》送別紅軍丈夫朱吉梯。(網上圖片)

江西瑞金有位名為陳發姑的老人,生於1894年,2008年去世。當時,她唱著《送郎當紅軍》送別紅軍丈夫朱吉梯。在其後的70多年中,她每天唱著這首歌,期盼著有一天她的丈夫朱吉梯能夠凱旋而歸。「革命呐成功啊,親郎回家庭」,這是一種期盼,一種希望,更是一種寄託。儘管青絲唱成了白髮,儘管明眸唱成了濁眼,但她依然在遙望、唱著這首歌、等待著她當年送走的丈夫能夠凱旋而歸。正是有了這些舍小家顧大家的她們,才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現在解放軍的宣傳片有時用上明星 (網上圖片)

現在解放軍的宣傳片有時用上明星 (網上圖片)

不只是留在家中照顧老幼的女子們會唱《送郎當紅軍》,紅軍戰士也會唱。黃加棟老人是1933年參加紅軍的,當年的很多事情他已經淡忘了,可是那首《送郎當紅軍》卻準確無誤地留在了他的記憶裡。但無論誰唱,唱《送郎當紅軍》,就是唱紅軍與親人們的故事,唱《送郎當紅軍》,就會激起一種慷慨坦蕩的氣魄。

另一款解放軍宣傳片,主打「參軍報國,準備出發」。(網上圖片)

另一款解放軍宣傳片,主打「參軍報國,準備出發」。(網上圖片)

《送郎當紅軍》的民歌原型是《懷胎調》,這是一首真正原生態的江西民歌,沒有經過整理改編,基本上保持了原來風貌。當年,這首歌受到了各個進步劇團的青睞,在「擴大百萬紅軍」的宣傳中,每次演出都會唱它,每次演唱後人們都會深受感召,掀起一片參軍熱潮。其實,只要是紅軍生活或經過的地方,都有這種歌謠在流傳。現在流行的版本只是諸多版本中的一種。歌名相同,歌詞大同小異,曲調各不相同,附著在歌詞上的故事也不相同。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