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和相問價馮相鞋 鬧出烏龍致「哄堂大笑」

史空穿梭

和相問價馮相鞋 鬧出烏龍致「哄堂大笑」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和相問價馮相鞋 鬧出烏龍致「哄堂大笑」

2023年12月01日 20:00

「哄堂大笑」這個成語最早是出自於唐代趙璘的《因話錄》,但成語典故卻是衍生自宋代歐陽修所寫的《歸田錄》:「馮相道、和相凝同在中書,一日,和問馮曰:『公靴新買,其直幾何?』馮舉左足示和,曰:『九百。』和性褊急,遽回顧小吏雲:『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詬責久之。馮徐舉其右足曰:『此亦九百。』於是哄堂大笑。」

宋朝的時候,朝廷中有兩個朝廷命官。一個姓馮,另一個姓和。因此,眾人都分別稱之為和相和馮相。雖然兩人同為宰相,但是性子截然相反。前者做事風風火火,後者卻是悠悠忽忽,所以兩人共事時總是會鬧出不少笑話。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次兩人在中書府辦公時,和相留意到他的同僚換上了一雙新鞋。只見鞋子做工精細,烏黑透亮,馮相穿上它後整個人都顯得精神奕奕。於是,和相便上前,一臉着急地問道:「馮相,你新買的這雙鞋子很適合你!你花了多少錢呀?」習慣做事慢悠悠的馮相自然不理解和相心中的焦急,所以他慢不經心地抬起了左腳說:「九百文錢。」好不容易等到答案的和相一聽只要九百文錢,心裡頓時就變得不平靜了,他氣急敗壞地道:「甚麼!只要九百文錢!怎麼可能!」馮相見他驚訝得合不攏嘴的模樣便繼續道:「我還沒說完⋯⋯」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可是沒等馮相說完,和相就打斷了他說:「你的怎麼可以這樣便宜的呢?我這雙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呀!」本來想不明白的和相突然靈光一閃,轉頭就質問身旁的侍童說:「肯定是你在背後撈油水!看我回去怎樣收拾你!」儘管馮相話被打斷了,但他也沒被和相火急火燎的樣子所影響,而是再次不急不慢地抬起了右腳說:「這只腳也要九百文錢。」

府內在場的官員一開始時不以為然,以為兩人有甚麼磨擦。仔細一聽,才知道原來馮相的靴子也要一千八百文錢,只不過他還沒解釋清楚就被急性子的和相打斷而已。一想到兩人因為性子不同而再度鬧出烏龍後,眾人都不禁大笑了起來。後來人們得知此事後都議論道,兩人身為一朝之相卻因為這樣的一件小事而鬧得洋相百出,到底怎樣治理好國家呢?因此眾人聽後都不禁搖了搖頭,表示着無奈。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人據此典故提煉出「哄堂大笑」這個成語,意指滿屋子的人都在同時大笑。

往下看更多文章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徵兵歌《送郎當紅軍》

2024年04月29日 10:00

從唐代杜甫詩《兵車行》的「耶孃妻子走相送,牽衣頓足攔道哭」,到近來解放軍徵兵的宣傳大片來看,歷來徵兵都不是易事。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江西,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紅軍為了招兵,流出《送郎當紅軍》一曲,「切莫想家庭,妹妹會小心」。

《送郎當紅軍》曲譜 (網上圖片)

《送郎當紅軍》曲譜 (網上圖片)

《送郎當紅軍》誕生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江西,在紅軍開始長征時迅速由江西傳播到相鄰的革命根據地,後又隨著紅軍長征流傳到了各地。這首歌謠是江西女性支持革命無私心聲的真實流露,表現了江西女性,尤其是紅軍妻子深明大義、無私奉獻、舍小家為大家的革命情懷和珍愛親人、關心親人、期盼團圓的革命柔情。

在中國傳統的農耕社會中,除了重利的商人,考科舉的學子,中國人很少有別離他鄉的。商人離妻別子,為的是賺錢養家;學子離鄉,為的是高中做官;平民百姓偶然別離,為的是人生的義務與責任。

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蠟像《擴大紅軍》(網上圖片)

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蠟像《擴大紅軍》(網上圖片)

分離在中國文化中是冷清與淒慘的,有無奈與不舍。文學作品中描寫分離的詩文,可以說是一字一淚,包含著離別人的無限情愫。其中的意蘊,只有別離人自知。民間諺語「在家千日好,出門時時難」裡包含著別離的多少辛酸。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中國大地上,誕生了一支與眾不同的軍隊,人稱它為紅軍,在紅軍離別的地方,我們可以看到一種與所有分離不同的分離,那就是妻子唱歌送郎當紅軍。

夫唱婦隨,革命道路上的農民夫妻。(網上圖片)

夫唱婦隨,革命道路上的農民夫妻。(網上圖片)

送郎當紅軍的隊伍中,有新婚燕爾的年輕妻子,有相濡以沫的中年妻子。難道她們不懂得分別的意味,不知曉分別的後果,不懂得夫妻一別就可能是永別?她們的丈夫是去參軍打仗,「要戰鬥,就會有犧牲」。

懂得,她們都懂得,而且她們懂得的比我們要多,但她們比我們要高尚。她們懂得只有割捨自己的小家才會有人民的大家,她們懂得只有獻身革命,才有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於是,她們以自己的毅力、膽識、決心、柔情,用純真的情懷唱起了《送郎當紅軍》,情感真熾,聽者為之動容。

江西瑞金有位名為陳發姑的老人,當年便是唱著《送郎當紅軍》送別紅軍丈夫朱吉梯。(網上圖片)

江西瑞金有位名為陳發姑的老人,當年便是唱著《送郎當紅軍》送別紅軍丈夫朱吉梯。(網上圖片)

江西瑞金有位名為陳發姑的老人,生於1894年,2008年去世。當時,她唱著《送郎當紅軍》送別紅軍丈夫朱吉梯。在其後的70多年中,她每天唱著這首歌,期盼著有一天她的丈夫朱吉梯能夠凱旋而歸。「革命呐成功啊,親郎回家庭」,這是一種期盼,一種希望,更是一種寄託。儘管青絲唱成了白髮,儘管明眸唱成了濁眼,但她依然在遙望、唱著這首歌、等待著她當年送走的丈夫能夠凱旋而歸。正是有了這些舍小家顧大家的她們,才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現在解放軍的宣傳片有時用上明星 (網上圖片)

現在解放軍的宣傳片有時用上明星 (網上圖片)

不只是留在家中照顧老幼的女子們會唱《送郎當紅軍》,紅軍戰士也會唱。黃加棟老人是1933年參加紅軍的,當年的很多事情他已經淡忘了,可是那首《送郎當紅軍》卻準確無誤地留在了他的記憶裡。但無論誰唱,唱《送郎當紅軍》,就是唱紅軍與親人們的故事,唱《送郎當紅軍》,就會激起一種慷慨坦蕩的氣魄。

另一款解放軍宣傳片,主打「參軍報國,準備出發」。(網上圖片)

另一款解放軍宣傳片,主打「參軍報國,準備出發」。(網上圖片)

《送郎當紅軍》的民歌原型是《懷胎調》,這是一首真正原生態的江西民歌,沒有經過整理改編,基本上保持了原來風貌。當年,這首歌受到了各個進步劇團的青睞,在「擴大百萬紅軍」的宣傳中,每次演出都會唱它,每次演唱後人們都會深受感召,掀起一片參軍熱潮。其實,只要是紅軍生活或經過的地方,都有這種歌謠在流傳。現在流行的版本只是諸多版本中的一種。歌名相同,歌詞大同小異,曲調各不相同,附著在歌詞上的故事也不相同。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