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官媒再強調嚴肅追責一刀切、層層加碼 暗示官員執行不力要下台

博客文章

官媒再強調嚴肅追責一刀切、層層加碼 暗示官員執行不力要下台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官媒再強調嚴肅追責一刀切、層層加碼 暗示官員執行不力要下台

2022年12月03日 13:24 最後更新:13:30

官媒近日密集發聲,強調加大「一刀切」、層層加碼問題整治力度,嚴肅追責。分析認為,相關力度將會與之前追責防疫不力相若,暗示官員再「一刀切、層層加碼」會被問責而下台。

內地防疫鬆綁正在加速。

內地防疫鬆綁正在加速。

二十條優化措施提出科學精準防控疫情之後,內地防疫鬆綁正在加速。不過,仍有個別地方出現層層加碼情況。人民網官方賬號今日(12月3日)發布「優化防控二十條措施問答」,要求及時有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再次強調對各類層層加碼行為,要加大通報、公開曝光力度,對造成嚴重後果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追責。

文章指出,當前國內疫情防控形勢非常嚴峻複雜,地方防控壓力大。為了盡快控制疫情,個別地方出現了層層加碼的行為,群眾反映最主要問題,包括3個方面:

一是一些地方採取的防控措施不精準,對群眾的生產生活影響比較大,且與國家政策不符;二是個別基層工作人員工作方法單一、態度生硬、缺乏耐心,與群眾溝通不暢;三是少數地方涉疫信息發佈不及時、不充分。

文章強調,要整治層層加碼,地方黨委和政府必須落實屬地責任,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防控政策,對於隨意封校停課、停工停產,還有未經批准阻斷交通、隨意採取「靜默」管理、隨意封控、長時間不解封、隨意停診等各類層層加碼行為,要加大通報、公開曝光力度,對造成嚴重後果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追責。必須及時有效解決群眾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讓各項工作做得更精準、更有溫度。

在嚴肅追責的基礎上,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有關專家對於如何確保二十條優化措施落實到位,也在執行層面進行了詳細的解讀,令到各地展開防疫鬆綁時有足夠的指引。例如:確定高風險地區和低風險地區的依據是什麼?解封條件又是什麼?居家隔離要如何管理?如何防止疫情外溢?

根據二十條優化措施要求,原則上是將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動頻繁且疫情傳播風險較高的工作地和活動地等區域划為高風險區,高風險區一般以單元、樓棟為單位划定,不得隨意擴大範圍。高風險區所在的縣(市、區、旗)的其他地區劃定為低風險區。在高風險區連續5天沒有新增感染者,且第五天風險區域內所有人員完成一次核酸檢測,檢測結果均為陰性以後降為低風險區,符合解封條件的高風險區要及時解封。

至於密切接觸者在居家隔離期間,其共同居住者要按照什麼標準管理?

居家隔離人員的共同居住者或者陪護人員,要一並遵守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的管理要求。一是在居家隔離期間嚴格做到不外出,拒絕一切探訪;對因就醫等確需外出人員,要向社區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安排專人專車,全程做好個人防護,落實閉環管理。二是盡量不進入居家隔離人員的房間,避免共用衛生間或生活用品等。如果有任何直接接觸或者在處理污染物時,應做好自我防護,及時進行雙手清潔與消毒。三是有基礎性疾病的人員和有重症風險的人群,不要作為居家隔離人員的陪護人員。

另外,由於現時多地疫情仍然嚴峻,要如何統籌滯留人員疏解和有效防止疫情外溢?

根據二十條優化措施要求,當疫情發生地滯留人員較多時,發生地要專門制定疏解方案,加強與目的地信息溝通和協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穩妥安排人員疏散。目的地要增強大局意識,不得拒絕接受滯留人員返回,並按照要求落實好返回人員的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碼管控。

近期部分省份在返回人員中持續發現感染者,這說明部分有疫情發生省份在防範疫情外溢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環節,未能有效控制疫情跨地區傳播擴散風險。對此,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專門部署,對各地加強風險人員管控提出了明確要求。

一是針對當前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地方,要切實承擔起防範疫情外溢的首要責任,及時精準划定風險區域,盡快排查管控風險人員和風險點位。對非隔離、非管控的人員,在離開出發地前要嚴格查驗健康碼和核酸檢測的信息,防止非法運營車輛載客跨省運營等行為。同時加強與目的地的信息溝通與協作配合,及時推送溢出的風險人員的相關信息。

二是針對當前沒有疫情但溢入風險較高的地區,要關口前移,面向流入人員要提供「落地檢」服務。疫情所在縣區返回人員要主動向當地報備,社區要主動開展摸排登記,嚴格落實間隔24小時以上的3天2次核酸檢測措施。各地還可以基於疫情輸入風險的研判結果,對流入的高風險人員按照相關要求採取相應管控措施。

專家同時呼籲,各地對高風險地區返回人員,加強關心關愛,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

總括而言,針對Omicron變異株傳播力和致病力的特性,以及重症率、死亡率等情況,包括國際上疫情形勢的變化,內地防控措施已經明顯轉向。疫情爆發以來,內地有不少官員因為防疫不力遭撤職,令人記憶猶新,相信隨著各地陸續推出新舉措,加大通報、公開曝光「一刀切、層層加碼」問題力度,亦將會有官員因此落馬。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月球是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支撐人類走向更遠深空。」除了載人航天取得的成就,中國牽頭組織的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未來又是什麽樣?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4月24日是第九個中國航天日。當日,國家航天局通過一小段影片,公布了探月工程的最新進展,令所有人一睹為快。

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由中國牽頭發起,已經吸引10多個國家和機構加入,並計劃在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以月球南極為核心開展月球環境探測和資源利用試驗驗證。拓展型建設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計劃2045年前建成。

從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視頻中可以看到,國際月球科研站擁有多種多樣的功能。

為什麽要建國際月球科研站?又要怎麽建?

國際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軌道上,建設可進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等多學科多目標科研活動、長期自主運行的綜合性科學實驗基地。

隨著深空探測技術、經驗的不斷積累,中國也已制定了對深空和國際月球科研站的研究方向。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稱:「過去我們能够到達月球,現在我們主要是要到上面去開展科學實驗;過去都是到某一個點去,現在可能要大面積探索,要深入探索;過去都是以政府主導,現在開始向政府來牽引商業航天積極參與轉變;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聯合起來共同來進行探測。」

吳偉仁介紹,國際月球科研站將按照2個階段分步實施,第一步是基本型建設階段,2035年前,以月球南極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齊備、要素基本配套的綜合科學設施。第二步是拓展型建設階段,2045年前,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建成功能完善、相當規模、穩定運行的設備設施。

吳偉仁稱,月球這是一個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就為以後人類走向更遠深空提供一個長時間科研研究、長時間能够在上面進行作業、進行工作、進行生活,為以後奔向火星,奔向更遠的深空做技術儲備和物資、智力上這方面的儲備。

另外,在4月24日上午舉行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紹說,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各系統正按計劃開展研製建設。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2023年,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經中央政府批准啟動實施,總體目標是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據悉,中國第四批航天員選拔即將完成,不久將正式對外發布相關信息。第四批航天員入隊後,將和現役航天員一起,實施空間站後續任務,+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目前,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夢舟載人飛船、攬月月面著陸器、登月服等主要飛行産品均已完成方案研製工作,正在全面開展初樣産品生産和各項試驗。飛船、著陸器已基本完成力熱試驗産品研製,火箭正在開展各型發動機地面試車,文昌載人月球探測發射場建設全面啟動實施,向全社會公開徵集的載人月球車、月面載荷方案正在進行競爭擇優。

相比空間站任務,登月任務中航天員需要訓練掌握夢舟飛船和攬月著陸器正常以及應急飛行情况下的操作,月面出/進艙,六分之一重力條件下負重行走,月球車遠距離駕駛,月面鑽探、采樣和科學考察等技能。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