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堅決回應美台升級勾連挑釁 解放軍71架戰機抵近台灣 規模創紀錄

博客文章

堅決回應美台升級勾連挑釁 解放軍71架戰機抵近台灣 規模創紀錄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堅決回應美台升級勾連挑釁 解放軍71架戰機抵近台灣 規模創紀錄

2022年12月26日 15:21 最後更新:15:47

美國總統拜登23日正式簽署了軍事開支總額高達8579億美元的「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該法案含有多項涉華消極條款,大肆操弄涉台、涉港、涉疆等問題,無端抹黑中國發展道路,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嚴重損害中方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尤其是其中包含為台提供「軍事融資」、加速對台售武等內容,妄圖「把台灣納入美國的國家安全體系」,使台灣「烏克蘭化」。12月24日,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外交部、國防部、國台辦就美國「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涉華消極條款發表談話或答記者問,表達中方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12月25日,解放軍東部戰區位台島周邊海空域組織諸軍兵種聯合戰備警巡和聯合火力打擊演練。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陸軍大校表示,這是針對當前美台升級勾連挑釁的堅決回應。戰區部隊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更多相片
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陸軍大校。

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陸軍大校。

台軍發布的示意圖。

台軍發布的示意圖。

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陸軍大校。

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陸軍大校。

台灣軍方26日發布消息稱,根據台灣防務部門的信息,自25日上午6時至26日上午6時,共偵獲71架解放軍軍機、7艘解放軍軍艦在台海周邊活動,其中47架解放軍軍機飛越海峽中線,進入台灣西南空域。其中包含12架「殲-11」、6架「蘇-30」戰機、6架「殲-10」戰機、18架「殲-11」戰機,以及「彩虹4無人機」、「運-8遠程干擾機」、「運-8反潛級」、「空警-500」偵察機和「無偵-7」無人機各1架。

這也是2022年以來解放軍軍機抵近台灣規模最大的一次,比8月5日佩洛西竄訪台灣時的單日架次還要多。同時也是解放軍軍機架次進入台灣西南空域以及飛越海峽中線第二多的一次。

台軍發布的示意圖。

台軍發布的示意圖。

解放軍東部戰區微信公眾號在發布台海演練的消息同時,配發了三張圖片,分別為轟炸機接令升空,作戰艦艇向目標海域高速機動,空中眺望台島中央山脈。12月25日是西方聖誕節,有網友分析認為,解放軍選擇此時位台島周邊海空域組織演練,從一個側面也彰顯出解放軍全時待戰、隨時能戰,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與能力。

美國總統拜登23日正式簽署了軍事開支總額高達8579億美元的「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內容是,美國在2023年至2027年間向台灣提供總額100億美元、每年最多2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該法案還要求加速處理台灣軍購請求,並建議邀請台灣參與2024年「環太平洋軍演」。此外,眾議院同一天通過的「綜合撥款法案」授權向台灣提供最多20億美元的「軍事貸款」。

針對美方此舉,外交部發言人24日表示,該案罔顧事實渲染「中國威脅」,肆意干涉中國內政,攻擊抹黑中國共產黨,是對中方的嚴重政治挑釁。該案還包含大量涉台消極條款,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給台海和平穩定造成嚴重損害。當天,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國防部、國台辦也發表談話或答記者問,表達中方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我們強烈敦促美方摒棄冷戰零和思維,不得實施有關法案中的涉華消極條款,不要低估中國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意志和強大能力,不要在涉及中國主權和核心利益問題上存有僥幸冒險心理。」

軍事專家宋忠平指出,美國國會最近通過「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軍援」台灣,加快對台軍售,美台勾結進一步加劇,這次東部戰區位台島周邊海空域組織諸軍兵種聯合戰備警巡和聯合火力打擊演練針對性極強,是對美國企圖對台軍事化、軍售加速化的有力回應。他警告未來一旦觸及紅線,即使面對域外勢力干涉,解放軍亦有能力一勞永逸解決台灣問題。他認為,解放軍台島周邊海空域組織的聯合演練已經常態化、頻繁化,且已按需進行演習。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聖誕節

6月12日,歐盟委員會公佈關於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的初步裁決,計劃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高達38.1%臨時反補貼稅。這一舉動引發了中國業界的強烈反彈,紛紛譴責歐盟此舉的不合理性,並敦促中國政府採取相應的反制措施。


2024年6月3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車輛駛過歐盟委員會大樓。新華社圖片

2024年6月3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車輛駛過歐盟委員會大樓。新華社圖片

據業內人士透露,中方內部正在推進提高大排量汽油車進口暫定關稅的相關程序。同時,商務部早在年初已對源自歐盟的白蘭地啓動反傾銷調查,業內專家預測,此案的初步裁定有望在8月底之前公佈。

針對歐方表態,外交部、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中方將密切關注歐方後續進展,並將堅決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捍衛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2024年5月4日,參觀者在2024北京車展比亞迪品牌展台參觀。新華社圖片

2024年5月4日,參觀者在2024北京車展比亞迪品牌展台參觀。新華社圖片

央視資深政經記者「玉淵潭天」深度解讀此次爭端,據一位參與應對調查的中方人員指出,中國的「堅決反對」有明確、足夠的法理依據。他強調,從調查啓動的那一刻起,直至最近發佈的初裁披露,整個過程都暴露出「不合理」的標籤。

首先,今次調查的發起方式打破了常規,是由歐委會主動發起,而非歐盟相關產業主動申訴。

2024年1月17日,人們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辦的2024布魯塞爾汽車展上參觀上汽名爵電動汽車。新華社圖片

2024年1月17日,人們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辦的2024布魯塞爾汽車展上參觀上汽名爵電動汽車。新華社圖片

相關產業發起和歐委會發起,區別在哪兒?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是這次調查的行業抗辯方,孫曉紅作為該商會汽車國際化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對這次調查的情況非常了解。孫曉紅表示,歷史上,歐委會幾乎沒有主動發起反補貼調查的先例。通常情況下,反補貼調查多由受到潛在競爭壓力的產業界自行發起。他們由於擔憂外國產品的競爭優勢可能損害自身的經濟利益,因此會提出調查請求,並提供實質性的證據支持。

那麼,今次歐委會發起的理由是什麼呢?是歐委會主觀判斷中國電動汽車產業「有威脅」。

在隨後的調查過程中,也有很多不合理之處。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直言,今次調查存在「缺乏公正性、客觀性及透明度」的問題。

2024年5月29日,馬耳他哈桑-扎米特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德古阿拉(左)介紹一輛比亞迪純電動汽車。新華社圖片

2024年5月29日,馬耳他哈桑-扎米特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德古阿拉(左)介紹一輛比亞迪純電動汽車。新華社圖片

首先是抽樣的不公正。

歐委會抽取的三家企業,是上汽、吉利和比亞迪。為什麼抽取這三家,歐委會並沒有給出有說服力的理由。

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郝潔表示,為達到預設目標,構造並誇大所謂「補貼」項目,歐盟委員會罔顧世貿組織規則,摒棄出口量最大代表性標準,在抽樣中排除了出口量靠前的歐美企業,只選擇中國本土企業,抽樣標準不合規、過程不透明、結果不公正。

相關數據統計,中國品牌在歐洲電動汽車市場的份額大概在8%左右,這三家企業佔的比例只會更少。

歐委會嘴裡的「威脅」從何而來,人們本就不得而知。而面對這樣的「威脅」,歐委會要求中國電動汽車企業提供的調查信息,異常苛刻。

3家被抽樣的中國企業有超過200家關聯企業被要求提交問卷,並答復了超過100份補充問卷,配合歐委會進行了長達數月的實地核查。無論是時間還是調查樣本量,在孫曉紅的印象中都是歷史少見的。

從發佈的初裁披露來看,歐委會對3家中國車企徵收的稅率從17.4%到38.1%不等,差距之大,歐委會尚未給出解釋。

孫曉紅說,中國企業反映歐方在調查中,要求他們提供電池的配方。

據他了解,歐委會要求中國企業提供的信息中,有很多都是涉及企業隱私、商業機密、核心技術等信息或數據。

2024年1月26日,在匈牙利比奧托爾巴吉,員工在蔚來能源歐洲工廠工作。新華社圖片

2024年1月26日,在匈牙利比奧托爾巴吉,員工在蔚來能源歐洲工廠工作。新華社圖片

這些都是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歐盟電動汽車競爭不過中國電動汽車,歐委會就想用搶的方式來獲取嗎?

孫曉紅表示,更加不透明不合理的是,歐盟還採用自己收集的數據來補充那些他們拿不到的數據,至於這些數據是否客觀真實,並不在他們的考慮中。

在整個調查過程中,面對中方的抗辯,歐委會也從未進行實質性回應。

孫曉紅表示,在多輪調查及聽證會期間,中方的立場與關切,從未被歐委會考慮,他們似乎並不看重交流,注意力始終全部放在完成調查上,做完自己想做的。

面對這樣的調查,中方也用一句話形容:是赤裸裸的保護主義行為,是製造並升級貿易摩擦,是以「維護公平競爭」為名行「破壞公平競爭」之實,是最大的「不公平」。

面對這樣的行徑,中方當然要採取措施,進行反制。

事實上,這也不是中方第一次面對來自歐洲的反補貼調查。

根據專業機構梳理,自2010年歐盟對華發起第一起反補貼調查開始,到目前,歐方對華發起了十多起反補貼調查。

其中,最為大家熟知的,就是歐盟對中國光伏產業發起的反補貼和反傾銷調查。

中國光伏製造企業主要以出口為主,當時,歐洲是中國光伏企業主要的出口市場。

在這種情況下,歐盟在初裁中計劃對中國徵收47.6%的關稅,無疑是想把中國光伏產業拒之門外。

消息發佈後,中歐開展了多輪政府間談判。最終,歐盟終止了自己徵收關稅的行動。

中國政府會堅定捍衛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對於中國企業而言,如果歐方的行為損害了自己的利益,中國企業也會發出維護自身權益的聲音。

現在,離作出裁定還有一段時間。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這也意味著,歐方還有著重回正確軌道的機會。

什麼是正確軌道,歐方內部,並不是不清楚。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在歐委會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徵收臨時反補貼稅的消息傳出後,德國、匈牙利、瑞典等國家,第一時間站出來表示了反對。

這些國家,恰恰是歐盟內部與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合作走在前列的國家。

2024年4月30日,觀眾在2024北京車展寧德時代展區參觀。新華社圖片

2024年4月30日,觀眾在2024北京車展寧德時代展區參觀。新華社圖片

在全球化時代,只有發揮比較優勢,各國才能獲得更好發展。中歐汽車產業雖有競爭,更有合作。

合作之下的雙贏,不只體現在汽車行業——與中國加強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合作,還有利於歐洲應對氣候變化以及經濟的綠色轉型。

根據歐洲運輸與環境協會數據,2023年歐洲銷售的電動汽車中有19.5%(約30萬輛)產自中國,按照每輛電動汽車每年可減碳約1.66噸估算,相當於每年減碳49.8萬噸。

歐盟一直自詡為全球綠色轉型的「先行者」。歐委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的決定,不僅將阻礙其汽車產業轉型步伐,也將損毀其綠色轉型「先行者」的形象。

事實上,就連歐洲媒體自己都在說,歐盟一邊要求消費者轉向電動汽車,一邊卻又試圖阻止性價比高的電動汽車的供應,此舉荒謬可笑。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中歐汽車產業高度互補,雙方合作有基礎、有空間、有前景。中國積極支持各國汽車公平競爭,維護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但如果歐盟罔顧自身產業界呼籲、基本市場規律和世貿組織規則,執意對中國電動汽車強加關稅,破壞中歐汽車產業合作基礎,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手段,維護中國企業合法權利。

是選擇雙贏還是選擇損人不利己,歐盟還有思考的時間。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