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天然清潔劑亦含致敏物質? 專家籲小心選購並慎用

樂活道

天然清潔劑亦含致敏物質? 專家籲小心選購並慎用
樂活道

樂活道

天然清潔劑亦含致敏物質? 專家籲小心選購並慎用

2023年01月27日 17:00

「有機」、「天然」 標籤名不符實?

近年來「疫情持續反復」不少人在搞家居衞生時難免更着力。雖然大家都知道要支持環保,但強調不使用化學成分產品的清潔劑,是否真的可靠?

尤其自行製作,或市面有售,標榜「天然」、「有機」的環保酵素、清潔劑等,原來同樣可含致敏成分,而且於製作過程中,很易埋下「種菌炸彈」,恐防愈洗愈邋遢,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系教授繆謙便呼籲消費者小心勿被誤導,以及慎用。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要先了解清潔劑去污原理

有機用品大行其道,清潔產品亦不例外,除取其對人體有害的風險較低外,有利於環保,更是大家都支持使用的一大原因。

近年,有很多有機清潔產品都強調不含化學成分,然而原來「有機」兩字大多只描述了部分事實,大家只要了解清楚去污原理,自然會明白此言非虚。

必含界面活性劑 難免具刺激性

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系教授修謙指,一般而言,清潔劑的成分都會使用界面活性劑,以產生化學反應來去除污垢。

市面上的清潔劑都聲稱去污力強、溫和不傷肌膚,亦同時大都註明「成分天然」,但即使成分再天然,也要依靠界面活性劑產生化學反應,才能達到去污功效。

因此,消費者在選購時不應只着眼於「有機」或「天然」二字,應仔細閱成分表,看清當中有否致敏成分,才再小心選購。

缪教授續指,大家可以把界面活性劑想像為個首尾兩端特性的分子,一端喜歡水,另一端則喜歡油脂。

在清洗的過程親油端會把油污吸起抓住之後由親水端順着水流 ,一起把髒污除掉。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界面活性劑 應用範圍廣泛

缪教授提醒大家,界沐浴乳、洗髮水均含有面活性劑的使用範圍十分廣泛,當中,其實包括了大部分日常經常使用的清潔產品及日用品,與我們的生活可謂息息相關。

含界面活性劑清潔用品

地板清潔劑

廁浴清潔劑

洗髮水

沐浴乳

洗碗液

洗衣液

化妝品

厕浴清潔劑含有界面活性劑

沐浴乳、洗髮水均含有界面活性劑

界面活性劑 對皮膚具刺激性 

容易殘留皮膚表面導致過敏

缪教授指,界面活性劑可對皮膚產生刺激作用,使皮膚發紅、變乾。有研究指出,SLS等烷基硫酸鹽較容易殘留在人體的肌膚表面。

皮膚如長期對SLS等烷基硫酸鹽有高濃度接觸,會導致角質層被破壞,引致皮膚敏感等問題。

然而,消費者在購買清潔劑時,也不可單靠看貨品名稱所寫的「天然」、「有機」或「植物萃取物」等字眼,便以為一概防敏。

事實上清潔劑難免會使用界面活性劑,即使天然的原料(如椰子油)經過皂化反應變成界面活性劑後,也已經不再天然。故此,選購清潔產品前,應該看清原料成分標籤,查看當中是否含有界面活性成分。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如何辨識隱藏化學成分?

認清常見界面活性劑成分

最常見的界面活性劑包括脂肪酸鹽和烷基硫酸鹽(Sulfates),都是由人工合成得來。

脂肪酸鹽是甚麼?

脂肪酸鹽其實就是肥皂,是由天然油脂在驗性條件下發生良化反應得來的產物,其結構隨油脂原料而改變。

烷基硫酸鹽是甚麼?

烷基硫酸鹽包括:

聚氧乙烯烷基硫酸钠(Sodium LaurethSulfate, SLES)

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Lauryl Sulfate,即SLS)

月桂醇聚继硫酸铵(Ammonium Laureth Sulfate,即ALES)

十二烷基硫酸铵Ammonium Laury Sulfate,即ALS)

烷基硫酸鹽的潔力、起泡能力和去脂能力都較強,故不少清潔劑都會使用這類化學物質,然而其致敏性亦相對地較高。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改選低致敏成分清潔劑

皮膚敏感的人士,建議可以選擇性質較溫和的界面活性劑產品,例如含「葡萄糖苷」(簡稱APG)的清潔劑,因其對皮膚的刺激度較低。

皮膚敏感人士要避免使用含高刺激性的清潔劑

含「葡萄糖昔」的清潔劑刺激度較低。

自製酵素 潔力難有保障

有別於正規酵素容易繁殖細菌

不少環保人士都推崇自製酵素清潔劑,不過缪教授表示,所謂「環保酵素」,其實主要成分是「發酵」作用後的「產物」,跟正規所指的酵素(Enzyme)是不一樣的。

酵素(Enzyme)是可以幫助食物的消化,以及令代謝過程順利進行,或加快反應速度的成分。

環保酵素於自製時採用的自然發酵方式),一旦在製作過程中稍有不慎發酵過程中便很易繁殖細
菌,甚至引致病菌產生。

至於符合標準的環保酵素,它們用來清潔的功效,其實與—般酒精的功能無大分別。

使用不合標準的環保酵素易愈洗愈邋遢

合標準的環保酵素功能類同酒精

自製環保酵素很易引致細菌滋生

往下看更多文章

常飲酒或減弱手術麻醉效果?台醫生揭2大可能性

2024年04月29日 07:00

坊間流傳,常飲酒會對手術麻醉效果造成影響,有醫生則解釋背後可能的原因。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過度飲酒會危害身體健康且影響手術麻醉效果?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說「飲酒傷身」,過度飲酒會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它不僅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在接受手術麻醉時也會帶來額外的風險。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常飲酒人士在手術時往往需要更大的麻醉劑藥量

有醫生特別指出,對於那些雖然器官功能尚保持正常,但習慣性飲酒的人來說,在麻醉過程中,往往需要更大劑量的麻醉藥量。這是因為這類人群的肝臟中分解麻醉藥物的酵素活性較高,並且他們的身體對這類中樞神經抑制藥物已經產生耐受性,導致藥量需加大。因此戒酒或在不傷身體的情況下適度飲酒尤為重要。

酗酒或器官衰退的患者在手術麻醉中需要特別注意藥物劑量的調整

台灣知名外科醫生鍾雲霓指出,飲酒量及頻率會影響施行麻醉的過程。對於酗酒者或因飲酒導致肝腎及心臟功能衰退的患者,在手術中使用麻醉時需謹慎考量,根據器官的實際情況調整適當的藥劑量,或可能需減少藥物劑量。

醫生揭示常飲酒人士需要更高麻醉藥劑量的兩大原因

鍾雲霓進一步說明,檢測器官功能並非患者自行判斷,而需進行抽血和超音波等檢查,由專業醫生進行診斷。此外,對於器官功能正常但經常飲酒的人士而言,則需要更高的麻醉藥劑量。其主要原因包括,酒精作為一種中樞神經抑制劑,經常性使用會使肝臟分解此類物質的酵素逐漸增多。其次是身體對酒精或麻醉藥會產生耐受性,從而需要增加藥物劑量以達到相同的麻醉效果。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醫生提倡標準化酒精攝入量以減少健康風險

鍾雲霓表示,避免飲酒或控制酒量是最佳選擇,在2023年加拿大的研究亦顯示,飲酒無任何益處,但由於在社交場合飲酒似乎難以避免。因此,醫生建議將酒精攝入量標準化,例如將40%酒精濃度的威士忌或高粱設定為一個shot杯為一個單位,而酒精濃度大概10%至15%的葡萄酒、白酒或紅酒則可以用一個高腳玻璃杯計算,5%酒精濃度的氣泡酒或啤酒則以一樽為一單位。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醫生強調飲酒過量會增加癌症風險且導致器官功能衰退

鍾雲霓認為,每週攝入不超過兩個單位的酒精為低風險,相當於兩個shot的威士忌、兩杯紅酒或兩瓶啤酒。若每週飲酒量達三至六個單位,則會增加患乳癌、大腸癌的風險,超過七個單位以上,諸如每天睡前喝一杯紅酒,除了罹癌機率外,也會影響心臟、腎臟或肝臟功能、還有高血脂,骨密度下降,負面作用會開始顯著累積。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