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營養師推介7款菇菌 減脂通便亦可改善皮膚乾燥 但2類人要慎食

樂活道

營養師推介7款菇菌 減脂通便亦可改善皮膚乾燥 但2類人要慎食
樂活道

樂活道

營養師推介7款菇菌 減脂通便亦可改善皮膚乾燥 但2類人要慎食

2023年02月06日 07:00

菇菌類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不但可改善皮膚乾燥,更有助減脂通便。

「營養生」(Negimen)的營養師Queenie Lam近日推介7款不同種類的菇菌,當中的營養價值及功效亦各有不同。除了有幫助減脂通便外,更有菇類可以改善皮膚乾燥的問題,不過,Queenie 亦提醒有2類人應該避免過量進食菇菌,以免影響腸胃。

更多相片
Getty示意圖

菇菌類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不但可改善皮膚乾燥,更有助減脂通便。

Getty示意圖

7款菇類營養功效

Getty示意圖

4.雞髀菇

Getty示意圖

2類人要慎吃菇菌

Getty示意圖

同場加映:8種食物滋潤皮膚

Getty示意圖

同場加映:5款滋陰潤燥湯水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7款菇類營養功效

營養師Queenie在「營養生」Facebook專頁發文指出,不同種類的菇菌都含有豐富膳食纖維,均能有助排便和減少脂肪吸收,而菇菌亦是維他命D唯一的植物性來源。每類菇菌的營養價值和好處亦大有不同,她又列出8款菇菌選擇,其中有提升免疫力功效之餘,又有治療腸胃不適之用:

1.黑木耳

黑木耳含有的纖維量最高,富抗凝血物質,有活血作用。

2.乾冬菇

經過日曜後的冬菇,有更多麥角固醇有效轉化為維他命D2,有助钙質吸收。

3.猴頭菇

猴頭菇被稱為素食界的高蛋白質食物,每100克乾猴頭菇含有26.5克蛋白質。

猴頭菇含有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促進肌肉生成。亦含抗氧化物,可治腸胃不適,保護胃黏膜,預防酒精性胃病。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4.雞髀菇

含有多糖活性體,有助減慢糖份吸收。

5.舞茸

含有α-及-β葡鬆糖,有助增強免疫力及改善皮膚乾燥。

6.鴻喜菇

鴻喜菇含維他命B12,屬少有的植物來源,能促進造血功能及新陳代謝。

7.羊肚菌

含有銅及磷,有助身體促進細胞代謝以及有抗疲勞的功效。經常用於湯水的羊肚菌配搭蟲草花更可滋補肝賢,提升免疫力。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2類人要慎吃菇菌

Queenie最後提醒,由於菇菌類嘌呤和纖維含量較高,所以患有痛風或腸胃較弱人士進食時,應避免過量食用。

營養生」網站:https://www.negimenforall.com 
營養生」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negimenforall

同場加映:皮膚敏感6大隱藏原因

1.含酒精或咖啡因飲料

原因:加快血管收縮及水份排走

2.飲食滴油不沾

原因:表皮層變弱,難以保留皮膚水份

3.進食精緻殿粉質

原因:糖份加速骨膠原分解

4.服用抗敏藥物

原因:減慢油脂及黏液分泌

5.進食加工食品

原因:加速水份流失引起皮膚發炎
6.蛋白質攝取不足

原因:減慢皮膚細胞生成。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同場加映:8種食物滋潤皮膚

1.士多啤梨

富含維他命C,促進骨膠原生成

2.蘑菇

含β-葡聚糖,舒緩乾燥敏感

3.淮山

含尿囊素,有助皮膚鎖水

4.乳酪

含鋅,可改善細胞免疫力

5.蕃薯

含Beta-胡羅萄素,減慢皮膚老化

6.牛油果

含奧米加3,屬皮膚屏障原材料

7.豆腐

含植物雌激素,有助玻尿酸形成

8.綠茶

含L-茶氨酸,有助防止水份流失

同場加映:抗敏強身飲食貼士

4個抗敏飲食貼士

1.補充足夠水分

水分好處:

1)提升身體免疫力細胞活性

2)帶走水溶性毒素

3)防止身體黏膜變得乾燥

4)毒素累積少了

5)自然不太容易出現敏感

補水貼士:每1小時最少飲250mL至2-2.2L水分

2.記得食飯

1)天氣溫度驗降的話,身體需要更多能量去維持體溫

2)如果我們攝取不夠激粉質,免疫力很難再維持

3)大家不用怕會影響體重管理

4)可補充適量的激粉質

食飯貼士:

如果正在吃體重管理餐單,晚上可加半碗白飯配合80至150克豬肉補充鐵質,可維持夜間免疫力。

3.補充更多維他命D

1)開始步入冬季

2)接觸陽光時間會慢慢減少

3)提升骨骼密度

4)提升呼吸道免疫力

5)促進免疫力細胞更快找到病原體

攝取維他命D貼士:如平時不能曜太多陽光,可嘗試在餐單加入多點含維他命D的食物。

食物例子:三文魚、大啡菇、芝士、牛奶、豬肉

4.每日一個啤梨/紅蘋果

食啤梨/紅蘋果好處:

1)很多人在冬天因為怕冷而不想吃水果

2)但有足夠的水溶性纖維可幫助我們降低腸胃的毒素

食水果貼士:晚餐前完成所有水果進食,因為轉季很容易出現胃酸倒流,於晚餐後再吃水果會加劇胃酸倒流情況。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同場加映:5款滋陰潤燥湯水

本港註冊中醫師何慧欣在其Facebook專頁為大家推介冬日必備的5款湯水、飲料,適合平日多捱夜、常吃辛辣煎炸食物,容易感覺口乾舌燥、聲沙、乾咳的人士。

1. 雪梨雪耳南北杏無花果湯(4人份量)

功效:清熱潤肺生津

材料:雪梨 2-3個、無花果 5粒、雪耳 1個(大)、 陳皮1片、南北杏10克、瘦肉300克

做法:

步驟1:先將瘦肉洗乾淨,切件氽水備用。

步驟2:雪梨清洗後,去皮去核切件備用。雪耳用水浸泡後切去根部備用。無花果洗乾淨後切開備用。

步驟3:大概準備八碗水煲滾,把瘦肉及其他材料加入,水滾後轉小火,大概煲1小時,調味後可以飲用。

適合人士:經常熬夜、打邊爐、吃辛辣煎炸食物人士、容易口乾舌燥、聲沙、乾咳的人士。

2. 新鮮淮山南杏奶露(4人份量)

功效:健脾潤肺

材料:新鮮淮山半支、大南杏50克、牛奶1升

做法:

步驟1:戴好手套,把淮山去皮切塊備用。

步驟2:把杏仁洗乾淨後,放入湯袋内拍碎,使用湯袋可以防止杏仁碎片散開。

步驟3:把牛奶加入煲中加入3碗清水,煲滾後加入淮山及杏仁碎的湯袋

步骤4:水滾後轉小火約煲45分鐘,調味即成。

適合人士:經常熬夜、打邊爐吃辛辣煎炸食物人士、容易口乾舌燥、聲沙、乾咳的人士。

3. 沙參百合麥冬玉竹湯(4人份量)

功效:補肺益氣生津

材料:北沙參30克、桂圓肉 10粒、麥冬15克、瘦肉 300克、玉竹20克、陳皮 1片、無花果5粒、百合20克

做法:

步驟1:先將瘦肉洗乾淨,切件氽水備用。

步驟2:無花果洗乾淨後,切開備用,其餘材料洗乾淨備用。

步驟3:準備大概八碗水煲滾加入以上所有材料,水滾後再轉小火,煲大概1小時後即可調味飲用。

適合人士:經常熬夜、打邊爐吃辛辣煎炸食物人士、容易口乾舌燥、聲沙、乾咳的人士。

4. 秋冬版甘筍竹蔗馬蹄水(4人份量)

功效:滋潤清熱生津

材料:甘筍3支、甘蔗1紮、馬蹄8粒、無花果5粒、麥冬15克

做法:

步骤1:將甘简洗乾淨,切件備用。

步骤2:馬蹄去皮備用,無花果洗乾淨後切開備用其餘材料洗乾淨備用。

步骤3:大概準備八碗水煲滾,加入以上所有材料,水滾後轉小火,大概煲1小時後即可飲用。

適合人士:經常熬夜、打邊爐吃辛辣煎炸食物人士、容易口乾舌燥、聲沙、乾咳的人士。

5. 椰子淮山雪耳瑤柱雞湯(4人份量)

功效:益氣養陰潤燥

材料:椰子1個、瑤柱6粒、新鮮淮山半條、雞半隻、雪耳 1個(大)、南北杏10克

做法

步骤1:先將雞皮切去,洗乾淨後切件氽水備用

步骤2:雪耳浸發後,把根部切去備用。瑤柱要煮先用熱水浸泡至軟身備用。

步骤3:戴好手套,把淮山去皮切件備用。

步骤4:椰子打開後,保留椰水,把椰肉用匙羹取出備用。

步骤5:準備8碗水煲滾後,加入以上所有材料,水滾後轉小火,大概煲兩小時後即可飲用。

適合人士:經常熬夜、打邊爐吃辛辣煎炸食物人士、容易口乾舌燥、聲沙、乾咳的人士。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往下看更多文章

常飲酒或減弱手術麻醉效果?台醫生揭2大可能性

2024年04月29日 07:00

坊間流傳,常飲酒會對手術麻醉效果造成影響,有醫生則解釋背後可能的原因。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過度飲酒會危害身體健康且影響手術麻醉效果?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說「飲酒傷身」,過度飲酒會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它不僅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在接受手術麻醉時也會帶來額外的風險。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常飲酒人士在手術時往往需要更大的麻醉劑藥量

有醫生特別指出,對於那些雖然器官功能尚保持正常,但習慣性飲酒的人來說,在麻醉過程中,往往需要更大劑量的麻醉藥量。這是因為這類人群的肝臟中分解麻醉藥物的酵素活性較高,並且他們的身體對這類中樞神經抑制藥物已經產生耐受性,導致藥量需加大。因此戒酒或在不傷身體的情況下適度飲酒尤為重要。

酗酒或器官衰退的患者在手術麻醉中需要特別注意藥物劑量的調整

台灣知名外科醫生鍾雲霓指出,飲酒量及頻率會影響施行麻醉的過程。對於酗酒者或因飲酒導致肝腎及心臟功能衰退的患者,在手術中使用麻醉時需謹慎考量,根據器官的實際情況調整適當的藥劑量,或可能需減少藥物劑量。

醫生揭示常飲酒人士需要更高麻醉藥劑量的兩大原因

鍾雲霓進一步說明,檢測器官功能並非患者自行判斷,而需進行抽血和超音波等檢查,由專業醫生進行診斷。此外,對於器官功能正常但經常飲酒的人士而言,則需要更高的麻醉藥劑量。其主要原因包括,酒精作為一種中樞神經抑制劑,經常性使用會使肝臟分解此類物質的酵素逐漸增多。其次是身體對酒精或麻醉藥會產生耐受性,從而需要增加藥物劑量以達到相同的麻醉效果。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醫生提倡標準化酒精攝入量以減少健康風險

鍾雲霓表示,避免飲酒或控制酒量是最佳選擇,在2023年加拿大的研究亦顯示,飲酒無任何益處,但由於在社交場合飲酒似乎難以避免。因此,醫生建議將酒精攝入量標準化,例如將40%酒精濃度的威士忌或高粱設定為一個shot杯為一個單位,而酒精濃度大概10%至15%的葡萄酒、白酒或紅酒則可以用一個高腳玻璃杯計算,5%酒精濃度的氣泡酒或啤酒則以一樽為一單位。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醫生強調飲酒過量會增加癌症風險且導致器官功能衰退

鍾雲霓認為,每週攝入不超過兩個單位的酒精為低風險,相當於兩個shot的威士忌、兩杯紅酒或兩瓶啤酒。若每週飲酒量達三至六個單位,則會增加患乳癌、大腸癌的風險,超過七個單位以上,諸如每天睡前喝一杯紅酒,除了罹癌機率外,也會影響心臟、腎臟或肝臟功能、還有高血脂,骨密度下降,負面作用會開始顯著累積。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