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補鐵唔一定要食牛肉 營養師推16大補鐵食物防貧血心悸

樂活道

補鐵唔一定要食牛肉 營養師推16大補鐵食物防貧血心悸
樂活道

樂活道

補鐵唔一定要食牛肉 營養師推16大補鐵食物防貧血心悸

2023年03月29日 07:00 最後更新:07:12

其中一樣含鐵質含量比牛肉高16倍

補鐵不一定吃牛肉!有營養師指,有16種動物性食物及植物性食物鐵質豐富,其中1種比牛肉、豬潤高鐵,鐵質含量比牛肉高出16倍!攝取足夠鐵質可預防貧血、心悸等問題,但若與2種食物同時進食,則會大大減低吸收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鐵質5大功效

營養師蘇祺媛在其Instagram發文指,鐵質是是人體必要的營養素,有5大功效經常被忽視。

功效1:維持腦部正常發育及智力發展

功效2:輸出氧氣及二氧化碳

功效3:幫助細胞進行代謝產生能量

功效4:防止感染,增強細胞免疫力

功效5:促進酵素與身體結合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16大補鐵食物 1食物鐵質比牛肉高16倍

蘇祺媛又列出16大補鐵食物,分為動物性食物及植物性食物,其中植物性的紫菜所含鐵質比牛肉高16倍。

8款動物性鐵質食物:

8款動物性食物及其鐵質含量(每100克計):

1.鴨肉,3.0毫克

2.牛肉,3.4毫克

3.豬腎,7.2毫克

4.豬潤,10.2毫克

5.鵝腿肉,14.0毫克

6.鴨血,15.6毫克

7.豬血,28.0毫克

8.鵝肝,44.6毫克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8款植物性鐵質食物:

8款植物性食物及其鐵質含量(每100克):

1.提子乾,1.5毫克

2.菠菜,2.9毫克

3.黑豆,6.7毫克

4.紅豆,7.6毫克

5.黑芝麻,10.3毫克

6.紅莧菜,11.8毫克

7.紫菜,56.2毫克

8.紅毛苔,62毫克

蘇祺媛提醒,除了鐵質含量外,吸收率也很重要。雖然紫菜的鐵含量比肉類多,但動物性來源的鐵吸收率較高,因其含有促進鐵吸收的血鐵質,以及肉類蛋白因子(MRF),反之植物性來源的鐵吸收率則較低,而且容易受到飲食中其他成份影響,如草酸、植酸、纖維、單寧及其他礦物質等,所以不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補鐵3大正確步驟

蘇祺媛又提出正確補鐵3大步驟:

第1步:考慮鐵質吸收率,選擇動物性植物作為主要來源。

第2步:適當配合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一同進食,如奇異果,可有效幫助吸收鐵質,尤其是植物性鐵質。

第3步:避免飲用咖啡及茶,因為當中含有單寧酸,會抑制鐵質吸收率。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延伸閱讀:缺乏鐵質可導致心悸貧血

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鐵質有甚麼功用是製造血紅素的主要元素。血紅素存於紅血球內,負責運送氧氣至身體各個部位。鐵質亦在人體能量供應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缺乏鐵質,可能導致以下問題:

貧血

臉色蒼白

頭暈

心悸

疲倦乏力

工作能力和運動耐力大為降低

免疫力下降

難以集中精神

如果兒童缺乏鐵質,會影響其認知及學習能力;懷孕中的婦女如果鐵質不足,就無法製造足夠的紅血球供應自身及生長中的胎兒所需,導致胎兒缺鐵,影響其腦部發展。

往下看更多文章

常飲酒或減弱手術麻醉效果?台醫生揭2大可能性

2024年04月29日 07:00

坊間流傳,常飲酒會對手術麻醉效果造成影響,有醫生則解釋背後可能的原因。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過度飲酒會危害身體健康且影響手術麻醉效果?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說「飲酒傷身」,過度飲酒會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它不僅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在接受手術麻醉時也會帶來額外的風險。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常飲酒人士在手術時往往需要更大的麻醉劑藥量

有醫生特別指出,對於那些雖然器官功能尚保持正常,但習慣性飲酒的人來說,在麻醉過程中,往往需要更大劑量的麻醉藥量。這是因為這類人群的肝臟中分解麻醉藥物的酵素活性較高,並且他們的身體對這類中樞神經抑制藥物已經產生耐受性,導致藥量需加大。因此戒酒或在不傷身體的情況下適度飲酒尤為重要。

酗酒或器官衰退的患者在手術麻醉中需要特別注意藥物劑量的調整

台灣知名外科醫生鍾雲霓指出,飲酒量及頻率會影響施行麻醉的過程。對於酗酒者或因飲酒導致肝腎及心臟功能衰退的患者,在手術中使用麻醉時需謹慎考量,根據器官的實際情況調整適當的藥劑量,或可能需減少藥物劑量。

醫生揭示常飲酒人士需要更高麻醉藥劑量的兩大原因

鍾雲霓進一步說明,檢測器官功能並非患者自行判斷,而需進行抽血和超音波等檢查,由專業醫生進行診斷。此外,對於器官功能正常但經常飲酒的人士而言,則需要更高的麻醉藥劑量。其主要原因包括,酒精作為一種中樞神經抑制劑,經常性使用會使肝臟分解此類物質的酵素逐漸增多。其次是身體對酒精或麻醉藥會產生耐受性,從而需要增加藥物劑量以達到相同的麻醉效果。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醫生提倡標準化酒精攝入量以減少健康風險

鍾雲霓表示,避免飲酒或控制酒量是最佳選擇,在2023年加拿大的研究亦顯示,飲酒無任何益處,但由於在社交場合飲酒似乎難以避免。因此,醫生建議將酒精攝入量標準化,例如將40%酒精濃度的威士忌或高粱設定為一個shot杯為一個單位,而酒精濃度大概10%至15%的葡萄酒、白酒或紅酒則可以用一個高腳玻璃杯計算,5%酒精濃度的氣泡酒或啤酒則以一樽為一單位。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醫生強調飲酒過量會增加癌症風險且導致器官功能衰退

鍾雲霓認為,每週攝入不超過兩個單位的酒精為低風險,相當於兩個shot的威士忌、兩杯紅酒或兩瓶啤酒。若每週飲酒量達三至六個單位,則會增加患乳癌、大腸癌的風險,超過七個單位以上,諸如每天睡前喝一杯紅酒,除了罹癌機率外,也會影響心臟、腎臟或肝臟功能、還有高血脂,骨密度下降,負面作用會開始顯著累積。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