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到衰敗之路

博客文章

到衰敗之路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到衰敗之路

2023年05月11日 18:44 最後更新:19:00

年輕的時候,我很喜歡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海耶克的名著《到奴役之路》,雖然對他的觀點不盡認同,但覺這本古典自由主義的經典著作,將自由主義完全理想化,容易令年輕人受落。

海耶克在書中對政府管制強烈的計劃經濟,發出嚴厲警告,認為這種制度必導致集權暴政,他進一步論證,若拋棄個人主義和古典自由主義,將導致自由喪失、社會壓逼和個人被奴役。
我當年讀這本書時,已察覺一個問題,如果海耶克的古典自由主義是一種正確理論,為什麼美國不將之奉為圭臬,而要實行相當的干預呢?如果純粹的自由,無論在市場、在輿論場還是政治場,都可以因為無形之手而自然地達到最理想的狀態的話,為什麼美國不嘗試實行這種制度,而只是向其他國家推銷呢?

海耶克的信徒們很推崇香港的制度,因為香港是一個自由港,政府對市場的干預甚少,相對於美國,香港才是自由市場的典型。部份論者甚至將香港過去的經濟成功,純粹歸因於香港殖民政府推行積極不干預的自由政策。然而,這是一種既容易、也神化了的自由市場成功論。

在當年的亞洲四小龍中,新加坡、台灣及南韓,對市場的干預比香港多很多,甚至由政府主導重要經濟發展政策,例如台灣在70年代,國民黨政府謀劃發展半導體產業,1974年在台北南陽街「小欣欣豆漿店」,政府官員和科研業界開了一個早餐會,就決定要搞台積電這公司。可見,不一定是自由市場才可帶來經濟成功,反之香港的自由市場也不一定是經濟成功的主因,更可能是因為香港背靠中國大陸這片廣闊的腹地。在1978年改革開放前,香港是偷運一些內地緊缺物資回大陸的窗口就已經賺到大錢。到改革開放後,香港就以前店後廠模式,食盡了內地經濟起飛的紅利。

海耶克的信徒們後來在東歐盡展所長,進行全面套用西方的政治、經濟自由體系的最大實驗,是在蘇聯及東歐鐵幕在1991年解體之後,大量東歐國家採用「震盪療法」,一夜之間改成市場經濟和西方民主制度。但是,32年過去,幾乎找不到一個成功的案例。很多前東歐國家,變成了西方的附庸,沒有哪個國家可以拿出一個亮麗的發展業績。反觀中國,就在這30多年間,拼發光芒,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海耶克的古典自由主義理論的核心錯誤,是假設無形之手可以達致均衡。但現實上,無論是市場、政壇或輿論場,完全自由會與均衡狀態越離越遠。就以言論自由為例,《明報》停刊了尊子的漫畫後,有人問,香港難道連政治諷刺也容不下?

2017年香港回歸20年週年,國家主席習近平來港訪問,有一個擅玩政治諷刺的網媒發了一個帖子,將習近平稱為「屎大大」(這是使用了普通話「習大大」的諧音),這個帖子在網上瘋傳,成為習主席那次訪港最高互動量的帖子。

不要小看這些「屎大大」的諷刺文宣,它觸發年青人對國家的輕藐和污衊,可能比1000篇正正經經批評中國的文章更深入人心。言論自由可以容許理性的批評,但不能接受無止盡地激進化的偏見。但現實上,自由不會帶來自律,自由不會適可而止。

結論是,沒有界線的自由,不會讓一個國家或社會走上發展之路,反而會走上激進化的衰敗之路,經濟如是,政治也如是。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現年93歲高齡的「金融大鱷」索羅斯,到處歇斯底里地推銷古典自由主義式的開放社會,但卻是「美國例外」。美國對付異見,沒有半點自由主義味道,從用莫須有的借口扼殺華為,到把激進份子送到關塔那摩監獄接受水刑逼供,不正正是海耶克口中的暴政嗎?

盧永雄

Tags:

明報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國要打的仗,叫中國去找數?

2024年05月03日 19:19 最後更新:20:02

美國把烏克蘭戰爭的包袱摔向中國。

美國在5月1日宣布對近300間公司及個人實施制裁,指涉嫌為俄羅斯規避西方制裁,支持俄國入侵烏克蘭。美國財政部的制裁目標,包括位於中國、俄羅斯、阿塞拜疆、比利時、土耳其等60家企業,被指協助俄羅斯「從國外獲取急需的技術和設備」。當中包括香港Finder Technology Ltd.,被指對俄出口293批電子產品,當中包括可用於無人機的零件等。

觀察美國制裁公司提供的零件,都是很普通的東西,就被美國制裁。可以肯定,美國如果制裁自己,禁止自己和俄羅斯買核原料濃縮鈾,效果更加直接,可以馬上減少俄羅斯一年10億美元的收入,但美國當然不會這樣做。

不過美國都會整色整水,假扮自己在制裁俄羅斯的鈾,因為快要選舉了。

美國參議院在4月30日表決通過《禁止俄羅斯鈾進口法案》,禁止從俄羅斯進口濃縮鈾,並將該法案送交白宮。但該法案指出,在沒有可以替代的鈾來源可以維持美國反應堆運轉,或者採購符合「華盛頓國家利益」的情況下,美國可以在2028年1月1日前繼續從俄羅斯採購濃縮鈾。

俄羅斯核能信息網站主編烏瓦羅夫指出:「如果摒棄法案文本中所有優美的詞句,只留下精髓,那麼它將歸結為這樣一句話:『你不能購買俄羅斯鈾產品,但如果你真的想,你可以買』」。

烏瓦羅夫形容,美國參議院通過的禁止從俄羅斯進口鈾的法案純粹是選舉前的公關行為。

美國就是這樣偽善的國家,不斷催著烏克蘭人為美國賣命。俄烏衝突打了兩年多,和談之窗不止一次打開了,如在開戰之初,兩國進行過十分認真的談判,可依舊遭到了美英的破壞。

現在德媒適時曝光了俄烏那次談判的內幕,德国《星期日世界报》獨家獲得一份17頁的文件,文件顯示,基輔和莫斯科在2022年4月15日戰爭開打個多月後,基本上就戰爭結束的條件達成了一致,只剩下少數幾個小問題,需要由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當面協商決定。

德媒透露了當時達成的草案,烏方承諾永久中立,避免舉行外國參與的軍事演習,也避免參與任何軍事衝突。俄羅斯則承諾不再攻擊烏克蘭,且同意由聯合國五常國可以為烏克蘭提供全面的安全保證,但不包括克里米亞。

可以看出,雙方都做出了讓步,也涉及關鍵的領土爭端的問題,一名烏方談判代表表示,這是烏克蘭本可以達成的最好協議。已經離開澤連斯基辦公室的一名烏克蘭高級政客也曾表示,烏克蘭談判團隊一度開香檳慶祝。

這些細節都說明,俄烏在兩年前接近達成和平協定,協定達成之後,戰爭也就結束了。

但最後在美英干預下,阻止澤連斯基簽署和議。

如果當時達成了協議,這兩年的仗本來是不用打的。所以說,這兩年的戰爭算是白打了,俄羅斯確實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烏克蘭的損失比俄羅斯大得多,死的人多得多,是更大的受害者。全球通脹急升,各國人民陪著受苦。而最大得益者,是美國的軍火商。美國政府為爭取國會支持援烏,承認援助烏克蘭的608億美元,有90%會回流美國的口袋,為美國創造就業。記著,是要烏克蘭出人命,為美國創造就業。

近日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荷蘭皇家海軍中將羅布·鮑爾在出席「基輔安全論壇」時,竟然直白的說:「你不僅需要手榴彈,還需要更多的人來替代死者和傷者。這意味着要加強動員。我理解讓人們相信自由民主是多麼困難。但我看到這種情況正在改變。」

當民主自由變成叫他人去死時,的確很難接受。

最後的問題是,為什麼一場美國人堅持要打的戰爭,卻叫中國人去找數呢?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