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方稱遇「複雜開發障礙」延遲向台交付F-16V 專家:把台軍作為軍火生意提款機

博客文章

美方稱遇「複雜開發障礙」延遲向台交付F-16V  專家:把台軍作為軍火生意提款機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方稱遇「複雜開發障礙」延遲向台交付F-16V 專家:把台軍作為軍火生意提款機

2023年05月25日 12:29 最後更新:12:46

台灣向美國採購最新F-16V戰機遲遲未有交付,除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供應鏈問題,美國空軍近期稱,延遲交付是由於遇到「複雜的開發障礙」。大陸軍事專家表示,作為上世紀70年代的戰鬥機,開發挑戰可能來自一些重要零部件生產出現了問題,而且即便沒有延後交付的問題,該機型也無法讓台灣空軍獲得裝備優勢和技術優勢,美國只是把台軍作為軍火生意的提款機。

2023年1月,首架F-16V block 70戰機首飛成功。

2023年1月,首架F-16V block 70戰機首飛成功。

美國F-16戰鬥機自1979年即開始服役,台軍已擁有較早型號的F-16戰鬥機,此番採購的是最新型號F-16V block 70,該型號戰鬥機配備有能以較遠距離射擊精確制導彈藥的「射控雷達」。這批F-16V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將生產148架,外銷至中國台灣地區、巴林、斯洛伐克、保加利亞與約旦。第一架Block 70戰機已於今年1月首飛,已向巴林交付第一架飛機。

台灣2019年向美國採購F-16V block 70戰鬥機共66架,加上同步出售的發動機,整筆訂單總金額高達80億美元。該筆軍購訂單原定預計今年10月至12月間先交付2架戰鬥機,台軍方本月初透露,戰鬥機將延後至2024年7月至9月間才能交付,原因是「新冠疫情導致的供應鏈問題」。

據彭博社24日報道,美國空軍表示,台灣採購最新F-16戰機延遲交付,不單是比先前提到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相關供應鏈問題,還遇到「複雜的開發障礙」。美國空軍未透露技術問題的細節,但表示美國政府、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正積極努力緩解這些延誤」,「我們致力於盡一切努力找到解決方案,盡快將這些完全具備能力的飛機交付給我們的合作夥伴。」

美國空軍和洛克希德公司也拒絕透露上述「複雜的開發障礙」會否影響戰機交付給巴林等客戶的計劃。

台防務部門負責人邱國正此前表示,台灣已要求美方做彌補,料件、零附件優先提供給台灣。同時也要求洛馬公司好好處理,多方面管道進行、降低傷害。他同時表示,仍然希望美方能在2026年之前交付全部訂單。

新生產的F-16V機背處有長條狀凸起,使其能安裝更多電子設備,甚至能安裝適型油箱,增加最大作戰航程。

新生產的F-16V機背處有長條狀凸起,使其能安裝更多電子設備,甚至能安裝適型油箱,增加最大作戰航程。

《環球時報》引述軍事專家張學峰表示,2021年,洛克希德公司在南卡羅來納州格林維爾開通了一條新的F-16戰鬥機生產線,為中國台灣地區,以及巴林、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等客戶製造的F-16V是在這條線上生產。

「美空軍所說的『開發障礙』一方面和這條生產線可能有關,另一方面也可能和F-16重要零部件的生產有關係。畢竟F-16是上世紀70年代的戰鬥機,有些重要零部件恢復生產可能存在一些問題。」張學峰認為,雖然不能完全排除「開發障礙」只是美國人的借口,但是這種可能性似乎比較小。美國對台灣這種「十八線盟友」,通常用不著「找借口」。

此外,軍事專家魏東旭表示,美對台延期交付另一種可能:拖延項目,是美國軍火商的慣用伎倆,目的就是施加壓力,騙取更多經費。

路透社報道稱,自去年以來,台灣就對美國多次延遲交付武器頗有怨言。美國武器製造商將供應優先轉向烏克蘭以支持對俄羅斯的防御。張學峰則表示,目前,美國已經積壓了一百多億美元的裝備沒有交付給台灣了,再多延長一段時間,也沒有本質影響,畢竟是「虱子多了不癢」。

台軍現役F-16戰鬥機。

台軍現役F-16戰鬥機。

F-16V的延期交付使得台灣計劃提升戰鬥力的設想出師不利。按照台空軍代號「鳳展項目」的「F-16A/B型戰機性能提升案」,台灣計劃將現役141架F-16A/B型戰機改裝成F-16V型,此外還訂購了66架新的F-16V。它們配備了新的航電設備、武器和雷達系統,企圖更利於對抗解放軍空軍,提升戰鬥力。這批F-16V戰機交付完成後,台灣的F-16戰機數量將達到200多架。

魏東旭表示,F-16V戰鬥機無論是改造升級版本,還是全新製造的,本質上都是舊瓶裝新酒,無法讓台灣空軍獲得裝備優勢和技術優勢。「面對隱形戰鬥機、先進的雙發重型戰鬥機,F-16V完全處於下風,美國方面對此心知肚明。美國只是把軍售項目視為騙錢手段,只是把台軍作為軍火生意的提款機。」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月球是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支撐人類走向更遠深空。」除了載人航天取得的成就,中國牽頭組織的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未來又是什麽樣?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4月24日是第九個中國航天日。當日,國家航天局通過一小段影片,公布了探月工程的最新進展,令所有人一睹為快。

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由中國牽頭發起,已經吸引10多個國家和機構加入,並計劃在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以月球南極為核心開展月球環境探測和資源利用試驗驗證。拓展型建設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計劃2045年前建成。

從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視頻中可以看到,國際月球科研站擁有多種多樣的功能。

為什麽要建國際月球科研站?又要怎麽建?

國際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軌道上,建設可進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等多學科多目標科研活動、長期自主運行的綜合性科學實驗基地。

隨著深空探測技術、經驗的不斷積累,中國也已制定了對深空和國際月球科研站的研究方向。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稱:「過去我們能够到達月球,現在我們主要是要到上面去開展科學實驗;過去都是到某一個點去,現在可能要大面積探索,要深入探索;過去都是以政府主導,現在開始向政府來牽引商業航天積極參與轉變;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聯合起來共同來進行探測。」

吳偉仁介紹,國際月球科研站將按照2個階段分步實施,第一步是基本型建設階段,2035年前,以月球南極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齊備、要素基本配套的綜合科學設施。第二步是拓展型建設階段,2045年前,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建成功能完善、相當規模、穩定運行的設備設施。

吳偉仁稱,月球這是一個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就為以後人類走向更遠深空提供一個長時間科研研究、長時間能够在上面進行作業、進行工作、進行生活,為以後奔向火星,奔向更遠的深空做技術儲備和物資、智力上這方面的儲備。

另外,在4月24日上午舉行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紹說,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各系統正按計劃開展研製建設。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2023年,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經中央政府批准啟動實施,總體目標是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據悉,中國第四批航天員選拔即將完成,不久將正式對外發布相關信息。第四批航天員入隊後,將和現役航天員一起,實施空間站後續任務,+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目前,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夢舟載人飛船、攬月月面著陸器、登月服等主要飛行産品均已完成方案研製工作,正在全面開展初樣産品生産和各項試驗。飛船、著陸器已基本完成力熱試驗産品研製,火箭正在開展各型發動機地面試車,文昌載人月球探測發射場建設全面啟動實施,向全社會公開徵集的載人月球車、月面載荷方案正在進行競爭擇優。

相比空間站任務,登月任務中航天員需要訓練掌握夢舟飛船和攬月著陸器正常以及應急飛行情况下的操作,月面出/進艙,六分之一重力條件下負重行走,月球車遠距離駕駛,月面鑽探、采樣和科學考察等技能。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