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干擾器官捐贈在謀殺生命  

博客文章

干擾器官捐贈在謀殺生命   
博客文章

干擾器官捐贈在謀殺生命  

2023年06月01日 19:59 最後更新:22:15

最近,香港器官捐贈系統出現異常狀況惹起關注。

5月22日,政府發言人就公眾近日對「跨境器官移植互助機制及器官捐贈登記名冊」的關注發表評論,表示自去年10月至今年3月的5個月期間,中央器官登記名冊接獲5785宗取消登記,數字遠較過去的高,其中有2905宗實際上從沒登記,佔申請取消的總數50%以上。單計今年2月份,根本無登記的「無效的取消」的比率更高達74%。

政府發言人認為「取消的數字有不尋常的情況,不排除少數人的意圖是擾亂中央名冊的代表性及增加政府人員的行政負擔。」特首李家超其後發出批評,警方也介入調查。

外媒卻發表評論,例如英國廣播公司(BBC)指香港官捐贈爭議,為何牽扯到國家安全,質疑官員將爭取捐贈與搗亂行為掛鈎。

初步觀察,事件的起因與扭曲「器官移植互助機制」有關,的確可能有惡意的搗亂行為。去年12月17日,一個4個月大的女嬰,需要接受心臟移植,但合適的心臟在本地遍尋不獲。後經香港向北京求助,內地的「中國人體器官分配共享計算機系統」(COTRS)成功為女嬰配對逝世女孩的心臟,並將心臟運到本港,在兒童醫院完成移植手術。其後,香港與內地討論將有關機制恆常化。

但在抗中情緒影響下,有人刻意將跨境器官移植互助機制和器官買賣的傳聞扯上關係,散播對機制不利的消息。目前最異常的情況是有超過一半的申請取消捐贈者,實際上未有登記,估計出現這麼大量無效取消有兩個可能:一、有人在網上散播器官買賣等謠言之後,激發相信者湧去取消登記,當中很多人其實從未登記捐贈器官。二、有人盜用了市民的資料,向系統申請取消登記,意圖擾亂系統。若屬於後者,就可能干犯不誠實取用電腦,甚至更嚴重的罪名。

散播互助機制與器官買賣有關的假消息,甚至呼籲別人取消捐贈器官登記,都是極其惡劣的行為。根據醫管局的數字,直至今年3月底,香港有2973人在等候器官移植,其中81.8%在等候腎臟移植,其餘的是等候心、肝、肺及眼角膜移植。而香港願意捐贈器官的人本來已經不多,據國際器官捐贈與移植登記組織的統計,香港每100萬人口死後捐贈器官的人數,從2009年的7.5人下降至2020年的4.7人,遠低於與西方國家每100萬人有20至40人捐贈器官的比例。

香港現在加入了內地的人體器官共享機制系統,對香港絕對有利。香港只有729萬人口,內地有14億人口,內地可供款選擇配對的器官肯定會比香港的多,在互通有無的情況下,香港獲益的機會較大。但是,那些散播謠言者,首先是破壞了這個跨境人體器官互助機制,其次是呼籲甚至偽冒市民退出器官捐贈,搞亂系統,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就是那2973個等候器官移植的市民,他們原本有機會獲得移植,但在謠言影響下,有大量的人退出捐贈機制,就令到他們獲得移植器官的機會大減。所以,這些散播謠言的行為,其實等同謀殺等候器官移植的人。

或許這些人這樣做,只是隨意惡搞,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些人完全沒有同理心,他們沒有代入那些等待器官移植人們心急如焚的處境。這個世界,很多人政治上腦,胡亂作為,但卻令其他人付出慘痛的代價。警方介入調查,除了追究責任之外,還可以起警惕效果,制止事態進一步惡化。

盧永雄

Tags:

李家超

往下看更多文章

真正的30年河東,30年河西

2023年09月25日 19:31 最後更新:20:46

杭州亞運會開幕,國家隊高踞奬牌榜首,香港隊開局良好奪3金,成績可喜可賀。

觀賞這次亞運會開幕式,感概良多。數字人及火炬手共同燃點火炬塔「錢江潮湧」,點亮杭州亞運會夜空。

今屆亞運會開幕式,與08北京奧運會的風格又有不同,今次既有江南細膩,又有數字特色。回想33年前,中國首次舉辦亞運會,其艱難程度與現在相比,實在有天壤之別。

1989年中國發生六四事件,正受外國制裁,再加上國力遠不如今天,1990年舉辦亞運會,實在相當吃力。

內地《北京日報》公眾號「長安街知事」回顧了這段歷程。1990年7月3日,鄧小平視察亞運場館,說了幾句名言: 「有的人總以為外國的月亮圓,我看中國的月亮也是圓的,可能還圓得更好一點。」

比對1990年的北京亞運及如今33年後的杭州亞運,鄧小平這句感嘆,更令人回味。當時中國辦亞運的確艱難。上世紀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才12年,國家的GDP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首都北京的建設仍然比較落後,體育場館更和日本等亞洲強國無法比擬。

要辦好亞運,首先就是資金問題。

時任北京亞運會組委會執行主席伍紹祖回憶說,當時舉辦一屆亞運需要21.4億元,中央財政只給了8.5億,缺口是12.9億。面對巨大缺口,只能全國籌措,從藝人義演,畫家拍賣,到企業家捐助,全民慷慨解囊,終於解決了亞運會的資金問題。

第二是建設難度。

大量的場館,要在短時間內建設起來,即使全面加班,是否能如期建好也是問題。當時北京副市長張百發甚至打趣說:「如果亞運會工程不能如期完工,我就從北京最高的京港中心頂樓跳下去了!」

然而,中國就是以奇蹟的速度,從設計到施工只用了3年多時間,便完成了亞運會的巨量工程建設,包括國際奧林匹克中心,亦在限期內建成,成為北京的新地標。中國如今變成「基建狂魔」,中國的高速度基因,早已顯現出來。

第三是體制的優勢。

中國在還是相當貧窮落後的情況下,在受到外國制裁的壓力下,仍然可以成功辦好90亞運,關鍵就是高效的體制。鄧小平當時說:「這麼好的亞運會建築,是集中力量在短時間內搞出來的,而且搞得這麼好,證明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能夠集中力量,什麼困難的事情都能搞成。」這就是所謂「集中力量辦大事」,集全國之力,聚焦在發展相關的項目上,便能把事情辦好。過去如是,如今更是如此。

從90北京亞運,到2008年北京奧運、2010年廣州亞運,再到今年2023杭州亞運,中國已有豐富舉辦世界級運動會的經驗。中國如今已是世界第2大經濟體,如果按實際產出能力的「購買力平價」指標(Purchasing power parity),中國的經濟產出,早於2014年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今年舉辦杭州亞運,對硬件建設固然全無擔憂,運營的軟件亦是世界一流,科技含金量越來越高,綠色程度佔比越來越大,使用功能也越來越強,不但遠超當年水平,也是世界一流。

觀賞中國舉辦國際運動會的開幕式,的確令人有30年河東,30年河西的感嘆。中國由追趕到超越,只用了30多年的時間!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