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首艘國產大郵輪成功出塢 中國成唯一同時集齊三大造船明珠國家

博客文章

首艘國產大郵輪成功出塢 中國成唯一同時集齊三大造船明珠國家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首艘國產大郵輪成功出塢 中國成唯一同時集齊三大造船明珠國家

2023年06月06日 17:06 最後更新:17:14

據新華社報道,由中國船舶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今天(6日)成功出塢,停靠在長江口的碼頭,這標誌著國產大型郵輪項目全面轉入碼頭系泊調試階段,預計將於今年底完工交付。

首艘國產大型郵輪交付後,將從上海出發,執航日本及東南亞航線,還將適時推出「海上絲綢之路」中長航線。

更多相片
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成功出塢。新華社

據新華社報道,由中國船舶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今天(6日)成功出塢,停靠在長江口的碼頭,這標誌著國產大型郵輪項目全面轉入碼頭系泊調試階段,預計將於今年底完工交付。

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出塢。新華社

目前中國已同時集齊了航母、LNG船、大型郵輪三大造船明珠,成為世界唯一一個能同時建造這三種船舶的國家。

「愛達·魔都」號6日下午離開上海船塢。

而從6月1日起,「愛達•魔都」號正式開始了為期6天的出塢作業。據介紹,大型郵輪出塢包括塢內注水起浮、移塢和出塢三個過程,期間將通過岸邊牽引機控制郵輪的位置動態,相應開展傾斜試驗、舷門衝水試驗、救生艇脫鉤和巡游試驗等三項關鍵試驗,對全船的重量、重心穩性以及救生艇、舷門的性能進行實船驗證。

全球的大型郵輪幾乎都在歐洲建造,尤其是大型郵輪訂單,主要被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團、德國邁爾船廠、法國大西洋船廠和芬蘭馬薩船廠這4大船企所壟斷。

「愛達•魔都」號內部。中新社

在三年多的建造時間內,郵輪項目團隊先後攻克了重量控制、減振降噪和安全返港等貫穿郵輪全生命周期的三大核心技術,並形成了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

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成功出塢。新華社

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成功出塢。新華社

目前中國已同時集齊了航母、LNG船、大型郵輪三大造船明珠,成為世界唯一一個能同時建造這三種船舶的國家。

「愛達•魔都」號是中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總長323.6米、型寬37.2米,共有2826間艙室,最多可以容納乘客5246人。因設計建造難度極高,被譽為造船工業「皇冠上的明珠」,體現著一個國家船舶製造的綜合能力。

「愛達•魔都」號於2019年開始建造,2020年11月,全面轉入塢內連續搭載總裝階段;2021年10月,實現全船貫通的裡程碑節點;2022年7月,首台主發電機動車和全船中控系統上電;2023年5月19日,上海市文旅局和中船郵輪將其正式定名「愛達•魔都號」。

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出塢。新華社

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出塢。新華社

而從6月1日起,「愛達•魔都」號正式開始了為期6天的出塢作業。據介紹,大型郵輪出塢包括塢內注水起浮、移塢和出塢三個過程,期間將通過岸邊牽引機控制郵輪的位置動態,相應開展傾斜試驗、舷門衝水試驗、救生艇脫鉤和巡游試驗等三項關鍵試驗,對全船的重量、重心穩性以及救生艇、舷門的性能進行實船驗證。

6月1日,「愛達•魔都」號成功完成起浮,6月6日,在完成塢內系列試驗後,「愛達•魔都」號出塢,轉入碼頭建造階段。

「愛達·魔都」號6日下午離開上海船塢。

「愛達·魔都」號6日下午離開上海船塢。

全球的大型郵輪幾乎都在歐洲建造,尤其是大型郵輪訂單,主要被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團、德國邁爾船廠、法國大西洋船廠和芬蘭馬薩船廠這4大船企所壟斷。

「愛達•魔都」號的到來,填補了國產大型郵輪空白,實現國產大型郵輪領域零的突破,將讓中國成為全球第五個有能力建造大型郵輪的國家。

這艘郵輪的整船零件數達到2500萬個,相當於C919大飛機的5倍,「復興號」高鐵的13倍,所使用的電纜長度有4200公里,約等於上海到拉薩的距離,是名副其實的巨系統工程。

在三年多的建造時間內,郵輪項目團隊先後攻克了重量控制、減振降噪和安全返港等貫穿郵輪全生命周期的三大核心技術,並形成了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

以重量控制為例,郵輪用的大部分鋼板都是厚度在8毫米以下的薄鋼板,差不多是4個1元硬幣疊起來的厚度。薄鋼板雖然解決了為郵輪減重的難題,但是在搬運和加工的過程中都非常容易發生變形。外高橋造船建設了智能薄板生產車間,首次采用國際最先進大功率激光復合焊生產線、首次將機器人焊接技術應用到船舶中組立生產過程,通過機器對焊接過程熱輸入和裝配精度的精準控制,最大程度減小了生產過程中的形變。

「愛達•魔都」號內部。中新社

「愛達•魔都」號內部。中新社

目前中國已初步掌握大型郵輪設計建造關鍵核心技術,2022年8月8日,我國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開工建造。據悉,該船在同型首製船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優化,總噸位約14.2萬噸,總長341米,型寬37.2米,設計吃水8.17米,最大吃水8.4米,最高航速22.7節,擁有客房2144間。據內媒此前報道,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預計2025年9月底實現交船。將比計劃的2025年年底交付再次提速。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月球是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支撐人類走向更遠深空。」除了載人航天取得的成就,中國牽頭組織的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未來又是什麽樣?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4月24日是第九個中國航天日。當日,國家航天局通過一小段影片,公布了探月工程的最新進展,令所有人一睹為快。

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由中國牽頭發起,已經吸引10多個國家和機構加入,並計劃在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以月球南極為核心開展月球環境探測和資源利用試驗驗證。拓展型建設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計劃2045年前建成。

從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視頻中可以看到,國際月球科研站擁有多種多樣的功能。

為什麽要建國際月球科研站?又要怎麽建?

國際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軌道上,建設可進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等多學科多目標科研活動、長期自主運行的綜合性科學實驗基地。

隨著深空探測技術、經驗的不斷積累,中國也已制定了對深空和國際月球科研站的研究方向。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稱:「過去我們能够到達月球,現在我們主要是要到上面去開展科學實驗;過去都是到某一個點去,現在可能要大面積探索,要深入探索;過去都是以政府主導,現在開始向政府來牽引商業航天積極參與轉變;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聯合起來共同來進行探測。」

吳偉仁介紹,國際月球科研站將按照2個階段分步實施,第一步是基本型建設階段,2035年前,以月球南極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齊備、要素基本配套的綜合科學設施。第二步是拓展型建設階段,2045年前,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建成功能完善、相當規模、穩定運行的設備設施。

吳偉仁稱,月球這是一個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就為以後人類走向更遠深空提供一個長時間科研研究、長時間能够在上面進行作業、進行工作、進行生活,為以後奔向火星,奔向更遠的深空做技術儲備和物資、智力上這方面的儲備。

另外,在4月24日上午舉行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紹說,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各系統正按計劃開展研製建設。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2023年,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經中央政府批准啟動實施,總體目標是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據悉,中國第四批航天員選拔即將完成,不久將正式對外發布相關信息。第四批航天員入隊後,將和現役航天員一起,實施空間站後續任務,+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目前,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夢舟載人飛船、攬月月面著陸器、登月服等主要飛行産品均已完成方案研製工作,正在全面開展初樣産品生産和各項試驗。飛船、著陸器已基本完成力熱試驗産品研製,火箭正在開展各型發動機地面試車,文昌載人月球探測發射場建設全面啟動實施,向全社會公開徵集的載人月球車、月面載荷方案正在進行競爭擇優。

相比空間站任務,登月任務中航天員需要訓練掌握夢舟飛船和攬月著陸器正常以及應急飛行情况下的操作,月面出/進艙,六分之一重力條件下負重行走,月球車遠距離駕駛,月面鑽探、采樣和科學考察等技能。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