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港大醫學院研發新型光活化聯合療法 可治療老年黃斑病變

社會事

港大醫學院研發新型光活化聯合療法 可治療老年黃斑病變
社會事

社會事

港大醫學院研發新型光活化聯合療法 可治療老年黃斑病變

2023年11月23日 12:32 最後更新:13:01

港大醫學院和廣州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的研究團隊合作,成功研發新型光活化聯合療法,用於治療老年黃斑病變。

此新療法通過靜脈注射納米製劑,並向患者眼睛進行光照,以激活抗血管增生和光動力聯合療法,為治療黃斑病變和其他由異常血管增生所引致的眼疾提供新的微創治療方案。研究成果現已在國際學術期刊《Advanced Science》發表,並已根據專利合作條約提出國際申請。

光動力療法提供一種臨床解決方案,利用特定波長的光照激活無毒光敏藥物,產生活性氧,從而破壞和清除病變血管。

光動力療法提供一種臨床解決方案,利用特定波長的光照激活無毒光敏藥物,產生活性氧,從而破壞和清除病變血管。

根據香港眼科調查2019年發表的數據,早期老年黃斑病變在本港70歲以上人口中發生率高達7.5%1,是導致香港成年人視力障礙及失明的第二大病因。目前,在眼內玻璃體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是治療濕性黃斑病變的首選方案。然而,這種侵入性的治療方式可能引起病人不適,並可能伴隨嚴重的併發症風險,如眼內炎和視網膜剝離等,因此有迫切需要開發一種非眼內注射方式,如靜脈注射,實現眼內遞送抗血管增生藥物的製劑技術。

此外,傳統的抗血管增生藥物在清除現有增生血管的效果欠佳。光動力療法提供一種臨床解決方案,利用特定波長的光照激活無毒光敏藥物,產生活性氧,從而破壞和清除病變血管。目前,光動力療法已廣泛應用於治療息肉狀脈絡膜血管病,這是亞洲區濕性黃斑病變的常見類型。因此,結合抗血管增生療法和光動力治療可為濕性黃斑病變的治療提供更有效的方案,有助延緩病情惡化,同時改善患者視力。

抗血管增生療法通過壓抑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相關的路徑,抑制脈絡膜新生血管形成(CNV)。這項研究首次將抗血管增生藥物和光敏藥物結合製成納米製劑用於黃斑病變治療,為黃斑病變和其他新生血管性眼病的微創療法提供了新的方向。

抗血管增生療法通過壓抑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相關的路徑,抑制脈絡膜新生血管形成(CNV)。這項研究首次將抗血管增生藥物和光敏藥物結合製成納米製劑用於黃斑病變治療,為黃斑病變和其他新生血管性眼病的微創療法提供了新的方向。

研究團隊設計了新型光活化納米藥物,將納米藥物單次靜脈注射在有脈絡膜增生血管的小鼠模型,然後對小鼠的眼部進行紅光輻照,以激活納米製劑中的光敏藥物並產生活性氧,這種活性氧不僅促使眼部病變血管消退,同時觸發抗血管增生藥物從納米製劑中釋放,抑制病變血管繼續增生。研究結果顯示,該聯合療法效果顯著,而且沒有導致明顯的全身或眼部的副作用。

這項研究首次將光活化抗血管增生藥物與光敏藥物結合製成納米製劑用於黃斑病變治療,治療程序既簡單又安全。通過靜脈注射和眼部光照,抗血管增生藥物和光敏藥物可發揮聯合效應。這一創新成果為黃斑病變和其他新生血管性眼病的微創療法提供了新的方向。此外,這項研究採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的藥物和藥用輔料進行製劑設計,或有助將來的臨床轉化。

港大醫學院團隊研發光活化聯合療法,用於治療老年黃斑病變。 研究團隊成員包括(左起):李嘉博士、許舒婷、汪衛平博士、樊妮博士與龍凱麒。

港大醫學院團隊研發光活化聯合療法,用於治療老年黃斑病變。 研究團隊成員包括(左起):李嘉博士、許舒婷、汪衛平博士、樊妮博士與龍凱麒。

港大醫學院及工程學院的跨學科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創新篩選平台,可快速評估新冠病毒變異對疾病嚴重程度的影響,新方法比傳統方法速度提升39倍。

港大醫學院

港大醫學院

研究人員亦專注了解病毒變異如何影響「合胞體」形成,即受感染細胞與未感染細胞融合的過程,這有助識別可能對公共衞生構成重大風險的新興病毒變異株。

通過研究刺突蛋白及其突變,研究人員發現某些變異株,如 Delta變異株,與病毒原始株相比形成較大的合胞體,團隊發現單個K854H突變可將Omicron 變異株轉變為具有高融合能力的變異株。研究又發現一些變異,系統可預測出它們與Omicron和Delta等現有變異株具有相近的變異機率,顯示這些新變異應受監控,因可能在未來病毒演變中出現。

為提高篩選效率,團隊開發了一種根據細胞大小篩選的策略,在更大範圍上將融合和未融合的細胞進行高速篩選;與傳統方法比較,新方法精確度超過80%

團隊還確定兩種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的藥物,可減輕疾病嚴重程度。倉鼠模型實驗顯示,藥物可抑制由刺突蛋白誘導的合胞體形成,並有潛力緩解病情。

團隊認為,新系統不僅有助快速追蹤新冠病毒變異並找出治療方案,還可廣泛應用於各種與細胞融合相關的生物醫學研究,包括癌症免疫療法。而細胞互作平台可系統分析多種病毒的合胞體形成能力,包括愛滋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疱疹病毒科、新冠病毒和其他誘導合胞體形成的冠狀病毒。

團隊期望從這項研究中獲得嶄新方法和深入知識,為治療新冠病毒病症和其他涉及細胞融合的疾病提供新策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