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劉澤星稱未來學額或可增至400個 港大醫學院正興建新大樓應對

社會事

劉澤星稱未來學額或可增至400個 港大醫學院正興建新大樓應對
社會事

社會事

劉澤星稱未來學額或可增至400個 港大醫學院正興建新大樓應對

2024年01月18日 07:08 最後更新:10:42

劉澤星表示,港大醫科生學額已增至295個,若未來數年,如有需要可以進一步增加學額至400個。

港大醫學院院長劉澤星表示,受疫情等影響,醫學院近年面對「人才荒」,形容情況是「幾辛苦」,但醫學院在過去約一年半,已增聘35名教授級人員,分別來自本港、內地以至世界各地,協助教學與科研。他又說已另外物色到15名人才,希望他們加入。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他提到,已增設「夥伴拓展及協作」團隊,成員包括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講座教授孔繁毅,協助招攬人才等。

科技大學早前表明爭取在本港設立第3間醫學院,劉澤星說,本港整體醫療人手不足,無論「第幾間醫學院都好」,目標都是訓練更多人才服務市民。

他說,港大醫科生學額已增至295個,若未來數年,如有需要可以進一步增加學額至400個,相信醫學院正興建的新教學及研究大樓等,可應對有關需求。

港大醫學院院長劉澤星 (港大醫學院網站圖片)

港大醫學院院長劉澤星 (港大醫學院網站圖片)

被問到來年有何收生目標,並如何與中大醫學院競爭,劉澤星認為,收生不是競爭,最重要是與自己競爭。他說,在2023/24年度透過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共取錄21名學生,他們最終在文憑試考獲的分數,均高於本科收生平均分。

港大醫學院及工程學院的跨學科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創新篩選平台,可快速評估新冠病毒變異對疾病嚴重程度的影響,新方法比傳統方法速度提升39倍。

港大醫學院

港大醫學院

研究人員亦專注了解病毒變異如何影響「合胞體」形成,即受感染細胞與未感染細胞融合的過程,這有助識別可能對公共衞生構成重大風險的新興病毒變異株。

通過研究刺突蛋白及其突變,研究人員發現某些變異株,如 Delta變異株,與病毒原始株相比形成較大的合胞體,團隊發現單個K854H突變可將Omicron 變異株轉變為具有高融合能力的變異株。研究又發現一些變異,系統可預測出它們與Omicron和Delta等現有變異株具有相近的變異機率,顯示這些新變異應受監控,因可能在未來病毒演變中出現。

為提高篩選效率,團隊開發了一種根據細胞大小篩選的策略,在更大範圍上將融合和未融合的細胞進行高速篩選;與傳統方法比較,新方法精確度超過80%

團隊還確定兩種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的藥物,可減輕疾病嚴重程度。倉鼠模型實驗顯示,藥物可抑制由刺突蛋白誘導的合胞體形成,並有潛力緩解病情。

團隊認為,新系統不僅有助快速追蹤新冠病毒變異並找出治療方案,還可廣泛應用於各種與細胞融合相關的生物醫學研究,包括癌症免疫療法。而細胞互作平台可系統分析多種病毒的合胞體形成能力,包括愛滋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疱疹病毒科、新冠病毒和其他誘導合胞體形成的冠狀病毒。

團隊期望從這項研究中獲得嶄新方法和深入知識,為治療新冠病毒病症和其他涉及細胞融合的疾病提供新策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