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長期高壓工作患嚴重失眠 31歲女醫生憑4方法戒安眠藥成功自癒

生活事

長期高壓工作患嚴重失眠 31歲女醫生憑4方法戒安眠藥成功自癒
生活事

生活事

長期高壓工作患嚴重失眠 31歲女醫生憑4方法戒安眠藥成功自癒

2024年04月03日 07:00

現代生活節奏快令不少人也患上失眠症。內地一名女醫生因長期處於高壓環境而嚴重失眠,所幸她正視問題以4種方法截斷安眠藥成功自癒。

小紅書截圖

小紅書截圖

內地一名31歲麻醉科女醫生早前在社交平台「小紅書」上分享自己備受失眠困擾4年終成功自癒的心路歷程。身為麻醉科醫生的她日日都承受巨大工作壓力。4年前,她開始難以入睡「如不吃安眠藥就睡不著」嚴重失眠甚至影響工作和生活,最終被診斷為重度失眠患者,令她不得不正視並四處求醫。

更多相片
小紅書截圖

現代生活節奏快令不少人也患上失眠症。內地一名女醫生因長期處於高壓環境而嚴重失眠,所幸她正視問題以4種方法截斷安眠藥成功自癒。

小紅書截圖

內地一名31歲麻醉科女醫生早前在社交平台「小紅書」上分享自己備受失眠困擾4年終成功自癒的心路歷程。身為麻醉科醫生的她日日都承受巨大工作壓力。4年前,她開始難以入睡「如不吃安眠藥就睡不著」嚴重失眠甚至影響工作和生活,最終被診斷為重度失眠患者,令她不得不正視並四處求醫。

小紅書截圖

小紅書截圖

小紅書截圖

她曾試過中西醫交替治療,亦無法改善失眠問題。後來她不想過度依賴藥物,決定面對恐懼,終於擺脫失眠問題。她以自身經歷分享如何與失眠共存,得出4個方法和心得:

小紅書截圖

2. 睡前冥想

小紅書截圖

3. 直面恐懼

小紅書截圖

4. 敢於放棄

小紅書截圖

透過這4個方法,她終於能夠不靠安眠藥入睡,近3個月也沒有失眠的困擾。她希望透過分享自己4年來與失眠戰鬥的經歷,鼓勵其他同路人一同戰勝失眠。

小紅書截圖

小紅書截圖

小紅書截圖

小紅書截圖

她曾試過中西醫交替治療,亦無法改善失眠問題。後來她不想過度依賴藥物,決定面對恐懼,終於擺脫失眠問題。她以自身經歷分享如何與失眠共存,得出4個方法和心得:

1. 準備「最後稻草」

她建議,長期失眠患者必須由醫生處方的安眠藥作為「最後稻草」旁身,如非必要都不需要真的服用,「安眠藥等於安慰藥」,只是讓心靈得到安撫,萬一睡不著都有解決方案。她指,這個方法讓她睡眠焦慮大大減少,更容易放鬆自己助眠。

小紅書截圖

小紅書截圖

2. 睡前冥想

她習慣睡前會閉眼平躺在床上做冥想,將大腦完全放空就能夠慢慢進入夢鄉。她引用外國研究指出,冥想除了可以去除大腦雜念,亦是讓身體休息恢復精力的好方法,故此非常推薦失眠患者試試看。同時亦可以配合睡前瑜伽淨心,平復思緒會更容易有睏意。

小紅書截圖

小紅書截圖

3. 直面恐懼

經歷了失眠最嚴重的頭兩年,她已經接受自己不能像他人一樣飽睡的事實。她坦言,「睡兩三個小時就兩三個小時,第二天冰美式侍候」,她依然能夠精神飽滿應付手術室工作。她亦堅持不讓失眠影響自己日常生活和工作,依舊做自己喜歡的瑜伽和喝酒。她指出,導致失眠的主因是因為情緒焦慮,故此建議失眠人士盡量減少心理負擔,凡事看開點,指「焦慮情緒才會影響健康」,心情一放鬆,說不定失眠就好了!

小紅書截圖

小紅書截圖

4. 敢於放棄

她形容自己是一個不服輸、自我要求很高的人,自覺先天不足而習慣逞強,故此養成「只要努力,我甚麼都可以得到」的價值觀。這樣的想法讓她長年累月都活在壓力下,埋下嚴重失眠的伏線。直到近兩年,她開始了解放鬆自己的重要性,看多了一些心靈書領悟待人處事的道理,明白「成功不僅僅靠努力」,學會要放棄一些「瘋狂想要得到的東西」。

小紅書截圖

小紅書截圖

透過這4個方法,她終於能夠不靠安眠藥入睡,近3個月也沒有失眠的困擾。她希望透過分享自己4年來與失眠戰鬥的經歷,鼓勵其他同路人一同戰勝失眠。

小紅書截圖

小紅書截圖

往下看更多文章

常飲酒或減弱手術麻醉效果?台醫生揭2大可能性

2024年04月29日 07:00

坊間流傳,常飲酒會對手術麻醉效果造成影響,有醫生則解釋背後可能的原因。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過度飲酒會危害身體健康且影響手術麻醉效果?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說「飲酒傷身」,過度飲酒會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它不僅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在接受手術麻醉時也會帶來額外的風險。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常飲酒人士在手術時往往需要更大的麻醉劑藥量

有醫生特別指出,對於那些雖然器官功能尚保持正常,但習慣性飲酒的人來說,在麻醉過程中,往往需要更大劑量的麻醉藥量。這是因為這類人群的肝臟中分解麻醉藥物的酵素活性較高,並且他們的身體對這類中樞神經抑制藥物已經產生耐受性,導致藥量需加大。因此戒酒或在不傷身體的情況下適度飲酒尤為重要。

酗酒或器官衰退的患者在手術麻醉中需要特別注意藥物劑量的調整

台灣知名外科醫生鍾雲霓指出,飲酒量及頻率會影響施行麻醉的過程。對於酗酒者或因飲酒導致肝腎及心臟功能衰退的患者,在手術中使用麻醉時需謹慎考量,根據器官的實際情況調整適當的藥劑量,或可能需減少藥物劑量。

醫生揭示常飲酒人士需要更高麻醉藥劑量的兩大原因

鍾雲霓進一步說明,檢測器官功能並非患者自行判斷,而需進行抽血和超音波等檢查,由專業醫生進行診斷。此外,對於器官功能正常但經常飲酒的人士而言,則需要更高的麻醉藥劑量。其主要原因包括,酒精作為一種中樞神經抑制劑,經常性使用會使肝臟分解此類物質的酵素逐漸增多。其次是身體對酒精或麻醉藥會產生耐受性,從而需要增加藥物劑量以達到相同的麻醉效果。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醫生提倡標準化酒精攝入量以減少健康風險

鍾雲霓表示,避免飲酒或控制酒量是最佳選擇,在2023年加拿大的研究亦顯示,飲酒無任何益處,但由於在社交場合飲酒似乎難以避免。因此,醫生建議將酒精攝入量標準化,例如將40%酒精濃度的威士忌或高粱設定為一個shot杯為一個單位,而酒精濃度大概10%至15%的葡萄酒、白酒或紅酒則可以用一個高腳玻璃杯計算,5%酒精濃度的氣泡酒或啤酒則以一樽為一單位。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醫生強調飲酒過量會增加癌症風險且導致器官功能衰退

鍾雲霓認為,每週攝入不超過兩個單位的酒精為低風險,相當於兩個shot的威士忌、兩杯紅酒或兩瓶啤酒。若每週飲酒量達三至六個單位,則會增加患乳癌、大腸癌的風險,超過七個單位以上,諸如每天睡前喝一杯紅酒,除了罹癌機率外,也會影響心臟、腎臟或肝臟功能、還有高血脂,骨密度下降,負面作用會開始顯著累積。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