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pload_article_image

巴士災難曝露結構性問題

九巴大埔致命車禍,死亡人數19人,全港同哀,此次災難直逼2003年屯門大車禍,當年有一架重型貨櫃車失控將巴士推落天橋,造成21人死亡。近年巴士嚴重意外並不只這一宗,去年9月一架城巴在深水埗剷上行人路,造成3死30人受傷,那名司機為了補水那段時間每天開工14小時,出事疑與司機疲勞有關。

去年的城巴意外懷疑因司機過勞,今次則傳是司機跟乘客爭拗後超速行車,巴士司機駕駛一輛巨型巴士在路面行駛,載著一、二百個乘客,它的行駛安全,不單影響車上乘客,亦影響到路上行人,發生小意外也有大影響,如去年11月一架城巴因轉彎時太貼近行人路,輾斷了一名廣州少女遊客的腳,亦都影響傷者一生。

若說一次嚴重車禍,是偶發性事件,但短短幾個月內連續兩次嚴重車禍,並出現在不同巴士公司身上,就令人懷疑是否巴士公司的經營管理存有問題,出現一些結構性缺陷。如果要檢視問題的本質,可以分幾個方向。

第一是資源。現在由九巴工會傳出的消息,就是由於巴士司機人工低,底薪只有11,000元,加上補水都只是16,000元,在現時勞工短缺下,薪酬不夠高難以聘請人手,所以兼職愈來愈多,甚至巴士公司要求站長都要考巴士牌,必要時在人手不夠時,都可以頂更上陣。

- 閱讀更多 -

往下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