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不想住得這麼遠、這麼貴、這麼細?填海吧!

博客文章

不想住得這麼遠、這麼貴、這麼細?填海吧!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不想住得這麼遠、這麼貴、這麼細?填海吧!

2018年06月07日 19:02 最後更新:19:21

昨天寫了篇香港工作、內地居住的「狂想」。稱得上「狂想」,自然知道會有很多人反對,果然惹來一名讀者的臭罵:「唔該咪再寫呢啲,工時長車程長,你估人人似你咁鍾意死做爛做,後生放工進修或拍拖或返父母屋企食飯得唔得,仔女讀乜學校?份工係大陸就話住大陸啫,唔該咪咁乞人憎。」

這位讀者罵得真是好、真是「入肉」。要天天乘坐超過一小時的車上班,超過一小時的車下班,的確不是怡人的生活。但為什麼這樣「垃圾」的狂想也要提出來?這不是一個解決香港房屋問題的方法,這只是一個香港人自救的變通辦法。正所謂「有頭髮,邊個想做癩痢?」但你已生了一個「癩痢頭」,就唯有去看醫生急救,僅此而已。

香港樓價高企、房屋不足的頑症,不是沒有辦法醫得好,只是大家不願意去醫治,或者很多人被一些利益團體的怪論影響了思維,不願意接受對症下藥的醫治方法。

據政府的「2030+」研究,屆時香港缺地1200公頃,當中包括了230公頃房屋用地,逾300公頃經濟用途土地及逾700公頃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及休憩用地等。但據政府內部的研判,該缺額只是「最保守的估計」,或者說是低估了,因為未計及港人有擴大人均居住面積的需要。

現時香港人平均居住面積只有161平方呎,鄰近的深圳為300平方呎;上海為260平方呎;新加坡為270平方呎,很多人都覺得東京人口密集,住房都很細,原來東京人均也有210平方呎,比我們多出三成!香港人的居住環境,真的非常狹小。

然而,這個只是平均數。香港現時的私人樓簡直細得驚人和貴得嚇人,一個190方平方呎細單位要賣400萬元以上。試想一下,兩口子買了這個蝸居,生一個BB,這個三人家庭的人均居住面積便只有63平方呎,已經回到40多年前的徙置區年代。

我昨天所講的在香港工作,在深圳居住,只是一個無可奈何的自救方法。正本清源,政府應該大量增加房屋供應,以解決香港的住屋問題。現時的很多覓地建議,只是小打小鬧地找幾百、幾千個單位的細方案。香港欠缺的不是幾千個單位,而是幾十萬個單位。現實上,在多個覓地方安案中,最能夠大量提供房屋單位的是填海。單是在大嶼山及港島之間的西部水域填海計劃,若能夠放手去做,便可以填出一個可供一百萬人居住及工作的新市鎮,以一個單位,平均三人住計算,假設全用作住宅發展,可提供33萬個單位,這還未計其他維港以外地區、可供選擇的填海方案。

當然,一講到填海,必然有很多人反對,反對意見包括一、視填海用來建豪宅益發展商,讓發展商大賺特賺。但若要填海,新增的土地,當然不會全用作私樓的發展,例如可以規定八成,甚至更高的土地比例用以興建公營房屋(公屋或居屋)。當然,居屋售價也不應以私樓市價的七折出售,而是以五折、甚至三折出售。所以,填海是大量增加公營房屋供應,不是私樓。

第二個反對意見是填海損害環境,影響白海豚的生態。任何覓地方案都有代價,也有時間成本。像反對派提出的《利用官地收回條例》收回發展商持有的農地,表面看冠冕堂皇,實際上是持有農地的發展商如果引用《基本法》保護私有產權的條款和政府打官司,可能打十年也打不完。

若選擇了填海,其實可以同時投資環保項目,例如設立數以億元計的保護白海豚生態基金,只要做得好,未來的香港水域不會少了白海豚,而是有更多的白海豚。

第三個反對意見是填海時間長,填得來「蚊都瞓」。填海所需時間的確長,但如果政府銳意加快,是否真的不可以在10至12年內提供大量單位呢?若未來10年內有3、40萬新增單位供應,政府)在居屋建成前的5年低價賣遠期樓花,樓宇供應大增,你覺得樓價會升,還是會跌呢?

香港人不想住得貴、不想住得細、不想住得遠,就要找到能夠提供數以十萬計的房屋的方案,以解決居住的問題。坐而論道,就中了發展商的圈套,搞來搞去,到最後還是沒有大量的新房屋供應,你估誰最得益、誰最受苦呢?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國要打的仗,叫中國去找數?

2024年05月03日 19:19 最後更新:20:02

美國把烏克蘭戰爭的包袱摔向中國。

美國在5月1日宣布對近300間公司及個人實施制裁,指涉嫌為俄羅斯規避西方制裁,支持俄國入侵烏克蘭。美國財政部的制裁目標,包括位於中國、俄羅斯、阿塞拜疆、比利時、土耳其等60家企業,被指協助俄羅斯「從國外獲取急需的技術和設備」。當中包括香港Finder Technology Ltd.,被指對俄出口293批電子產品,當中包括可用於無人機的零件等。

觀察美國制裁公司提供的零件,都是很普通的東西,就被美國制裁。可以肯定,美國如果制裁自己,禁止自己和俄羅斯買核原料濃縮鈾,效果更加直接,可以馬上減少俄羅斯一年10億美元的收入,但美國當然不會這樣做。

不過美國都會整色整水,假扮自己在制裁俄羅斯的鈾,因為快要選舉了。

美國參議院在4月30日表決通過《禁止俄羅斯鈾進口法案》,禁止從俄羅斯進口濃縮鈾,並將該法案送交白宮。但該法案指出,在沒有可以替代的鈾來源可以維持美國反應堆運轉,或者採購符合「華盛頓國家利益」的情況下,美國可以在2028年1月1日前繼續從俄羅斯採購濃縮鈾。

俄羅斯核能信息網站主編烏瓦羅夫指出:「如果摒棄法案文本中所有優美的詞句,只留下精髓,那麼它將歸結為這樣一句話:『你不能購買俄羅斯鈾產品,但如果你真的想,你可以買』」。

烏瓦羅夫形容,美國參議院通過的禁止從俄羅斯進口鈾的法案純粹是選舉前的公關行為。

美國就是這樣偽善的國家,不斷催著烏克蘭人為美國賣命。俄烏衝突打了兩年多,和談之窗不止一次打開了,如在開戰之初,兩國進行過十分認真的談判,可依舊遭到了美英的破壞。

現在德媒適時曝光了俄烏那次談判的內幕,德国《星期日世界报》獨家獲得一份17頁的文件,文件顯示,基輔和莫斯科在2022年4月15日戰爭開打個多月後,基本上就戰爭結束的條件達成了一致,只剩下少數幾個小問題,需要由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當面協商決定。

德媒透露了當時達成的草案,烏方承諾永久中立,避免舉行外國參與的軍事演習,也避免參與任何軍事衝突。俄羅斯則承諾不再攻擊烏克蘭,且同意由聯合國五常國可以為烏克蘭提供全面的安全保證,但不包括克里米亞。

可以看出,雙方都做出了讓步,也涉及關鍵的領土爭端的問題,一名烏方談判代表表示,這是烏克蘭本可以達成的最好協議。已經離開澤連斯基辦公室的一名烏克蘭高級政客也曾表示,烏克蘭談判團隊一度開香檳慶祝。

這些細節都說明,俄烏在兩年前接近達成和平協定,協定達成之後,戰爭也就結束了。

但最後在美英干預下,阻止澤連斯基簽署和議。

如果當時達成了協議,這兩年的仗本來是不用打的。所以說,這兩年的戰爭算是白打了,俄羅斯確實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烏克蘭的損失比俄羅斯大得多,死的人多得多,是更大的受害者。全球通脹急升,各國人民陪著受苦。而最大得益者,是美國的軍火商。美國政府為爭取國會支持援烏,承認援助烏克蘭的608億美元,有90%會回流美國的口袋,為美國創造就業。記著,是要烏克蘭出人命,為美國創造就業。

近日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荷蘭皇家海軍中將羅布·鮑爾在出席「基輔安全論壇」時,竟然直白的說:「你不僅需要手榴彈,還需要更多的人來替代死者和傷者。這意味着要加強動員。我理解讓人們相信自由民主是多麼困難。但我看到這種情況正在改變。」

當民主自由變成叫他人去死時,的確很難接受。

最後的問題是,為什麼一場美國人堅持要打的戰爭,卻叫中國人去找數呢?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