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政制開放. 搵地難. 人禍

博客文章

政制開放. 搵地難. 人禍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政制開放. 搵地難. 人禍

2018年09月10日 18:58 最後更新:20:35

特首林鄭月娥講及房屋問題是其施政報告的重點,現香港最主要問題是沒有地,有地的話她一定會起樓。而政府委任的覓地小組主席黃遠輝就說,填海不是唯一方案,因填海造地需時15至20年。

在國內,填海造地可能5年就完工,香港則要20年,這15年的額外填海起樓時間,無論住劏房,或過擠迫生活的貧民,或捱貴租等上車的中產,十幾年都是漫長的時間,正所謂是人生有幾個15年?究竟香港現在的狀況,是天災還是人禍?

填海究竟要多久?沒有一名官員講得準確,按覓地小組講的數字,至少要11年,小組主席黃遠輝就說要20年,在這10多20年的冗長時間裏,除了必須的顧問研究、具體工程施工外,其餘大量時間就花費在各種程序,從城規會到區議會到立法會等等,光是立法會拉布已可無限期拖延,終審庭最近放生了新界東北撥款的暴力示威者,他們持大竹撞毁立法會玻璃大門的一幕, 仍然歷歷在目,令人猶有餘悸。

我與政府官員談過,他們都搖頭歎息,覺得政制愈開放,填海工程施工就愈拖愈長,單以城規會為例,每發展一個地方,或起樓或填海,也會引起當地人反對,因既增加供應,又可能影響景觀。政府為防止相關人士進行司法覆核,也會容許反對者有充份時間表達意見,城規會的處理方法,是每個到來表達意見的,都讓他們講15分鐘,即使項目只是地區人士的反對,也可以發動幾百人來表達意見,也要開幾個月的會,由朝坐到晚,就是聽這些千篇一律的反對意見,完成這些程序,就減少了成功司法覆核的機會。

立法會的撥款申請也排大長龍,即使並沒有很大的政治爭議,反對派也利用各種程序,拖延各種類型的撥款,逼政府在其他問題上讓步。

表面上,議員為民請命,每個政黨都為大家好,每個特首候選人選舉時都探劏房、搭地鐵、見貧民。選舉時每個特首候選人都承諾縮短公屋輪候時間,結果輪候時間就愈來愈長。

我年青時都十分支持發展民主制度,因討厭當時的殖民地政府的專制,但想不到香港逐步發展民主,政制逐步開放,會有這麼多流弊,而源起於有更多立法和區議會議席可供爭奪,每個政黨、每名候選人,都會就其狹隘的利益發聲,加起來公共利益(common good )就會湮沒。更有甚者,就是特首由選舉產生,不要少看大選舉團的壓力,內部利益紛紜,人人都去游說特首候選人,結果就令選出來的特首,要討好各方人等, 輕則做事不敢孭飛,重則向利益低頭。以覓地小組本身的存在為例,就是拖長了土地供應起碼一年,搞覓地小組諮詢民意也是有型有款的事情,顯示特首尊重民意,但實際上這樣又拖多一年。劏房戶未能上公屋,每月俾多6000元租金, 一年就俾多7.2萬元,政府這些美輪美奐的民意包裝,就由受影響的市民找數埋單。

在開放政制下,特首要顧全民望,見到爭議就避,就出現很多緩慢決策,甚至拖延不決策的狀況。若個個特首都只做一屆,不怕人罵,不怕民望低,只以改善人民生活為己任,其實有可能大幅縮短填海的時間,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政黨只看政治利益,特首又只看連任機會, 表面上好好睇睇,實質上一事無成。香港民生問題從房屋、到教育、到油價,都無人理,也不會解決。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國要打的仗,叫中國去找數?

2024年05月03日 19:19 最後更新:20:02

美國把烏克蘭戰爭的包袱摔向中國。

美國在5月1日宣布對近300間公司及個人實施制裁,指涉嫌為俄羅斯規避西方制裁,支持俄國入侵烏克蘭。美國財政部的制裁目標,包括位於中國、俄羅斯、阿塞拜疆、比利時、土耳其等60家企業,被指協助俄羅斯「從國外獲取急需的技術和設備」。當中包括香港Finder Technology Ltd.,被指對俄出口293批電子產品,當中包括可用於無人機的零件等。

觀察美國制裁公司提供的零件,都是很普通的東西,就被美國制裁。可以肯定,美國如果制裁自己,禁止自己和俄羅斯買核原料濃縮鈾,效果更加直接,可以馬上減少俄羅斯一年10億美元的收入,但美國當然不會這樣做。

不過美國都會整色整水,假扮自己在制裁俄羅斯的鈾,因為快要選舉了。

美國參議院在4月30日表決通過《禁止俄羅斯鈾進口法案》,禁止從俄羅斯進口濃縮鈾,並將該法案送交白宮。但該法案指出,在沒有可以替代的鈾來源可以維持美國反應堆運轉,或者採購符合「華盛頓國家利益」的情況下,美國可以在2028年1月1日前繼續從俄羅斯採購濃縮鈾。

俄羅斯核能信息網站主編烏瓦羅夫指出:「如果摒棄法案文本中所有優美的詞句,只留下精髓,那麼它將歸結為這樣一句話:『你不能購買俄羅斯鈾產品,但如果你真的想,你可以買』」。

烏瓦羅夫形容,美國參議院通過的禁止從俄羅斯進口鈾的法案純粹是選舉前的公關行為。

美國就是這樣偽善的國家,不斷催著烏克蘭人為美國賣命。俄烏衝突打了兩年多,和談之窗不止一次打開了,如在開戰之初,兩國進行過十分認真的談判,可依舊遭到了美英的破壞。

現在德媒適時曝光了俄烏那次談判的內幕,德国《星期日世界报》獨家獲得一份17頁的文件,文件顯示,基輔和莫斯科在2022年4月15日戰爭開打個多月後,基本上就戰爭結束的條件達成了一致,只剩下少數幾個小問題,需要由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當面協商決定。

德媒透露了當時達成的草案,烏方承諾永久中立,避免舉行外國參與的軍事演習,也避免參與任何軍事衝突。俄羅斯則承諾不再攻擊烏克蘭,且同意由聯合國五常國可以為烏克蘭提供全面的安全保證,但不包括克里米亞。

可以看出,雙方都做出了讓步,也涉及關鍵的領土爭端的問題,一名烏方談判代表表示,這是烏克蘭本可以達成的最好協議。已經離開澤連斯基辦公室的一名烏克蘭高級政客也曾表示,烏克蘭談判團隊一度開香檳慶祝。

這些細節都說明,俄烏在兩年前接近達成和平協定,協定達成之後,戰爭也就結束了。

但最後在美英干預下,阻止澤連斯基簽署和議。

如果當時達成了協議,這兩年的仗本來是不用打的。所以說,這兩年的戰爭算是白打了,俄羅斯確實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烏克蘭的損失比俄羅斯大得多,死的人多得多,是更大的受害者。全球通脹急升,各國人民陪著受苦。而最大得益者,是美國的軍火商。美國政府為爭取國會支持援烏,承認援助烏克蘭的608億美元,有90%會回流美國的口袋,為美國創造就業。記著,是要烏克蘭出人命,為美國創造就業。

近日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荷蘭皇家海軍中將羅布·鮑爾在出席「基輔安全論壇」時,竟然直白的說:「你不僅需要手榴彈,還需要更多的人來替代死者和傷者。這意味着要加強動員。我理解讓人們相信自由民主是多麼困難。但我看到這種情況正在改變。」

當民主自由變成叫他人去死時,的確很難接受。

最後的問題是,為什麼一場美國人堅持要打的戰爭,卻叫中國人去找數呢?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