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佛教名山九華山 因詩仙李白傳揚天下

史空穿梭

佛教名山九華山 因詩仙李白傳揚天下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佛教名山九華山 因詩仙李白傳揚天下

2018年11月22日 10:00

九華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於安徽省青陽縣城西南,方圓約百公里,號稱有九十九峰、十八景。由於山勢磅礡,引來了歷代不少文人雅士遊山吟詩。

九華山 (網上圖片)

九華山 (網上圖片)

九華山最高峰為十王峰,海拔1,342米,其次為七賢峰(1,337米)、天台峰(1,306米)。海拔達1,000米以上的山峰便有三十多座,雲海翻騰,各展雄姿,氣象萬千。

更多相片

九華山 (網上圖片)

九華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於安徽省青陽縣城西南,方圓約百公里,號稱有九十九峰、十八景。由於山勢磅礡,引來了歷代不少文人雅士遊山吟詩。

「詩仙」李白 (網上圖片)

九華山最高峰為十王峰,海拔1,342米,其次為七賢峰(1,337米)、天台峰(1,306米)。海拔達1,000米以上的山峰便有三十多座,雲海翻騰,各展雄姿,氣象萬千。

九華山 (網上圖片)

話說唐朝時期,李白應邀遊山,遠眺九峰如天賜九蓮,觸景生情,遂詩讚「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自此九華山之名不脛而走。其後,朝鮮半島新羅國高僧金喬覺,渡海來九華山修行。由於傳說他是地藏菩薩的化身,普渡眾生,功德無量,因此吸引「遠近焚香者,日以千計」,令九華山香火更鼎盛。

甘露寺 (網上圖片)

全盛時期,九華山的寺庵數目大約有一百五十多間、僧尼三至四千人。到了現有,仍有常住僧尼約400名,寺廟82座。但山中佛像多達六千多尊,居全國佛山之首。其中又以祇園寺、百歲宮、東岩寺、甘露寺最為著名,號稱九華山「四大叢林」。

九華山歷史文化遺產很豐富,文物甚多,絕大多數屬於佛教文物,現收藏的約有1,300多件,當中最珍貴的有梵文《貝葉經》、明版《藏經》、清版《藏經》等。

「詩仙」李白 (網上圖片)

「詩仙」李白 (網上圖片)

話說唐朝時期,李白應邀遊山,遠眺九峰如天賜九蓮,觸景生情,遂詩讚「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自此九華山之名不脛而走。其後,朝鮮半島新羅國高僧金喬覺,渡海來九華山修行。由於傳說他是地藏菩薩的化身,普渡眾生,功德無量,因此吸引「遠近焚香者,日以千計」,令九華山香火更鼎盛。

九華山 (網上圖片)

九華山 (網上圖片)

全盛時期,九華山的寺庵數目大約有一百五十多間、僧尼三至四千人。到了現有,仍有常住僧尼約400名,寺廟82座。但山中佛像多達六千多尊,居全國佛山之首。其中又以祇園寺、百歲宮、東岩寺、甘露寺最為著名,號稱九華山「四大叢林」。

甘露寺 (網上圖片)

甘露寺 (網上圖片)

九華山歷史文化遺產很豐富,文物甚多,絕大多數屬於佛教文物,現收藏的約有1,300多件,當中最珍貴的有梵文《貝葉經》、明版《藏經》、清版《藏經》等。

往下看更多文章

牧童談治國 只要去除「害群之馬」

2024年04月29日 20:00

「害群之馬」是很常見的成語,意思也簡單直接,但大家能說出它的出處嗎?「害群之馬」出自《莊子•雜篇•徐無鬼》:「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

有一次,黃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見賢人大隗。黃帝一行人來到襄城原野時,迷失了方向。這時,黃帝一行人遇到一個放馬的孩子,他們就問他:「你知道具茨山在哪嗎?」孩子說:「當然知道了。」黃帝說:「那麼你知道大隗住在哪裡嗎?」 孩子說:「知道。」

一群馬 (網上圖片)

一群馬 (網上圖片)

黃帝說:「你這孩子真讓人吃驚,你不但知道具茨山的位置,還知道大隗住在哪裡。那麼我問你,你是否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呢?」孩子說:「治理天下,就像你們在野外遊走一樣,只管前行,不要把政事搞得太複雜。我前幾年在塵世間遊歷,常患頭昏眼花的毛病。有一位長者教導我說:你要乘著陽光之車,在襄城的原野上遨遊,忘掉塵世上的一切。現在我的毛病已經好了,我又要開始在茫茫塵世之外暢遊。治理天下也應當像這樣,我想用不著我來說甚麼。」

牧童 (網上圖片)

牧童 (網上圖片)

黃帝說:「治理天下,確實不是你的事情,可是儘管如此,我還是要向你請教究竟怎樣能治理好天下?」牧童不肯回答,黃帝又問,牧童只好說:「治理天下,就像我放馬一樣,只要能祛除妨害馬兒自然成長、繁衍的東西就足夠了。」黃帝大受啟發,稱牧童為天師,再三拜謝牧童,方才離開。

牧童 (網上圖片)

牧童 (網上圖片)

害群之馬的可怕之處,在於它那驚人的破壞力。一個正直能幹的人進入一個混亂的群體可能會被吞沒,而一個無德無才者能很快將一個高效的人群變成一盤散沙。組織系統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協和容忍的基礎上的,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管理者是否懂得害群之馬的危害,並且在日常中加以抑制,直接關係到群體的生死存亡。成語告訴人們,對於有損國家、集體、人民利益的團體或個人,要及時發現、及時處理,以免給國家、集體人民造成更大的損失。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