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趣話豬年】豬兒渾身是寶 愛泥穢因避暑中古史書有載

歷史長河

【趣話豬年】豬兒渾身是寶 愛泥穢因避暑中古史書有載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趣話豬年】豬兒渾身是寶 愛泥穢因避暑中古史書有載

2019年02月05日 07:00 最後更新:10:43

2019年送狗迎豬。狗與豬一直被中國人視為家畜的代表,日常生活都經常聽見「豬狗不如」、「豬朋狗友」,豬與狗走在一起,都是貶義的。加上豬與狗兩大生肖相連,因此,這兩種動物被中國人扯在一起已有一段很長的日子,也許這是命。

雖然如此,豬在中國人的生活和文化上,遠遠比狗重要。狗有靈性,豬也聰明。養狗傳統上用來看門口,豬卻是生活上不可或缺,因為牠是中國人的動物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中國人吃肉,豬牛羊雞魚,講的大多都是豬。

更多相片
敦煌壁畫豬紋拓片 (網上圖片)

2019年送狗迎豬。狗與豬一直被中國人視為家畜的代表,日常生活都經常聽見「豬狗不如」、「豬朋狗友」,豬與狗走在一起,都是貶義的。加上豬與狗兩大生肖相連,因此,這兩種動物被中國人扯在一起已有一段很長的日子,也許這是命。

《說文解字》中「廁」的解釋 (網上圖片)

豬比狗早早已融入中國之社會環境,大家不妨將「豬」這個中文字拆出來看看,「豕」字邊與「豬」通用,「豕」代表家豬,豬住的地方蓋上一個屋頂,那就是「家」字,這個漢字的結構,再配合文獻及漢代出土模型,推斷出古代的中國人,會將豬飼養為家畜,豬隻圈飼的地方和人住的地方皆同處一屋簷下。《說文解字》載:「圂,廁也,從豕在口中也。」,古時的廁所,是與豬圈連接在一起,而古代一般百姓家庭都養有豬。

清明上河圖的豬 (網上圖片)

當中國人沒有豬肉,中國烹調會大失光彩。我們吃豬肉,很早已講明不同部位:排骨、豬手、五花腩、肋條、豬尾、豬耳,配合不同烹調方法,這麼講究,也反映出豬在中國人食物中的重要地位。除了豬肉,中國人做豬雜、用豬內臟可堪稱世界第一:豬腦、豬舌、豬鼻、豬心、豬肺、豬肝、豬腰、豬腸、豬皮、豬血,還有將皮下脂肪熬製成的豬油,連豬油渣也不放過。不能吃的可能只淨下豬骨、豬毛及豬糞,卻能物盡其用,豬在中國人看來,的確渾身是寶。

《西遊記》繪本中的豬八戒 (左) (網上圖片)

豬肉作為餡料製成餃子、飽子、餛飩及月餅。還可加工製成鹹肉、火腿、臘肉、臘腸、肉乾,一旦沒有豬肉,中國菜的文化可能沒了一半內容。據《東京夢華錄》卷二「朱雀門外街巷」條說:「唯民間所宰豬,須從此入京,每日至晚,每群萬數。」可見民眾消費豬的數量相當巨大。除了在《夢華錄》,不少古籍都記載很多關豬菜式,有些製法更相當刁鑽:宋代呂原明《歲時雜記》載:「寒食煮豚肉並汁露頓,候其凍取之,謂之『姜豉』,以薦餅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調以薑豉,故名焉。」這菜式製法與現今北方農村小吃豬皮凍相似,更是農曆年愛吃的食品。

豬八戒的角色,樣貌生得兇險,《西遊記·第八回》載:「卷髒蓮蓬吊搭嘴,耳如蒲扇顯金睛。獠牙鋒利如鋼銼,長嘴張開似火盆。」此外,作者還將肥胖、愚蠢、懶散、貪吃、貪睡、不思進取、風流好色集於其身。雖然如此,但豬八戒的憨厚、老實、幽默等,也在豬八戒中找到,為偉大的豬隻留回幾分情面。

敦煌壁畫豬紋拓片 (網上圖片)

敦煌壁畫豬紋拓片 (網上圖片)

豬比狗早早已融入中國之社會環境,大家不妨將「豬」這個中文字拆出來看看,「豕」字邊與「豬」通用,「豕」代表家豬,豬住的地方蓋上一個屋頂,那就是「家」字,這個漢字的結構,再配合文獻及漢代出土模型,推斷出古代的中國人,會將豬飼養為家畜,豬隻圈飼的地方和人住的地方皆同處一屋簷下。《說文解字》載:「圂,廁也,從豕在口中也。」,古時的廁所,是與豬圈連接在一起,而古代一般百姓家庭都養有豬。

《說文解字》中「廁」的解釋 (網上圖片)

《說文解字》中「廁」的解釋 (網上圖片)

當中國人沒有豬肉,中國烹調會大失光彩。我們吃豬肉,很早已講明不同部位:排骨、豬手、五花腩、肋條、豬尾、豬耳,配合不同烹調方法,這麼講究,也反映出豬在中國人食物中的重要地位。除了豬肉,中國人做豬雜、用豬內臟可堪稱世界第一:豬腦、豬舌、豬鼻、豬心、豬肺、豬肝、豬腰、豬腸、豬皮、豬血,還有將皮下脂肪熬製成的豬油,連豬油渣也不放過。不能吃的可能只淨下豬骨、豬毛及豬糞,卻能物盡其用,豬在中國人看來,的確渾身是寶。

清明上河圖的豬 (網上圖片)

清明上河圖的豬 (網上圖片)

豬肉作為餡料製成餃子、飽子、餛飩及月餅。還可加工製成鹹肉、火腿、臘肉、臘腸、肉乾,一旦沒有豬肉,中國菜的文化可能沒了一半內容。據《東京夢華錄》卷二「朱雀門外街巷」條說:「唯民間所宰豬,須從此入京,每日至晚,每群萬數。」可見民眾消費豬的數量相當巨大。除了在《夢華錄》,不少古籍都記載很多關豬菜式,有些製法更相當刁鑽:宋代呂原明《歲時雜記》載:「寒食煮豚肉並汁露頓,候其凍取之,謂之『姜豉』,以薦餅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調以薑豉,故名焉。」這菜式製法與現今北方農村小吃豬皮凍相似,更是農曆年愛吃的食品。

豬在古今角色偉大,但中華文化則將之與「骯髒」、「愚蠢」、「懶惰」、「肥胖」掛勾:說人「肥得像隻豬」、「豬咁蠢」;近年網絡常用的「不怕神一樣對手,只怕豬一樣隊友」就是變奏;80至90後的你也許遇過:幼兒園賞罰分明,「兔仔」永遠象徵潔淨,勞作家課被冠以「黑豬」則相反;上海話的「豬頭山」則形容人不識好人心......當然,豬也有可愛一面,但在傳統的中華文化,則貶比褒還要多。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中的豬八戒,或許將已植根在中國人腦海的負面形象,再作多一番的推波助瀾。

《西遊記》繪本中的豬八戒 (左) (網上圖片)

《西遊記》繪本中的豬八戒 (左) (網上圖片)

豬八戒的角色,樣貌生得兇險,《西遊記·第八回》載:「卷髒蓮蓬吊搭嘴,耳如蒲扇顯金睛。獠牙鋒利如鋼銼,長嘴張開似火盆。」此外,作者還將肥胖、愚蠢、懶散、貪吃、貪睡、不思進取、風流好色集於其身。雖然如此,但豬八戒的憨厚、老實、幽默等,也在豬八戒中找到,為偉大的豬隻留回幾分情面。

現代科學表明,豬不旦不是愚不可及,智力在家畜中還名列前茅。至於豬為何說豬骯髒?主要與牠生活環境有關,為何豬愛泥巴打滾?因為豬討厭炎熱,為了降溫才在泥地打滾,將泥土覆蓋在身上,也能保護皮膚日曬,也防蚊叮蟲咬。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載:「圈不厭小,圈小肥疾,處不厭穢,泥穢得避暑」豬如何聰明,古代農民早已知曉。豬年又到,為何不為豬說一說好話?

往下看更多文章

郭象出仕 「口若懸河」受讚賞

2024年05月06日 20:00

「口若懸河」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世說新語.賞譽》,當中有言:「王太尉云:『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西晉玄學家郭象少有才學,對於日常生活中之事,他總能在當中找到不平凡之處。每每接觸到一些現象,他都會留心觀察,然後再冷靜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說他智周萬物也不為過。他不僅知識淵博,甚至對於老莊學說有著獨到的見解。當時,有不少人因仰慕其才名而慕名而來。然而,郭象並不向往官場,所以凡是請他出仕的,他都一概謝絕。每天不是埋頭研究學問,就是和志同道合的人談論哲理。

郭象的核心哲學理論就是「獨化論」,「獨」即是指個體,即可以自存、自足、自立、自由、自生、自已的存在個體;「化」就是形容活動的變化。 換言之,「獨化」就是一個絕對個體的活動變化。在「獨化論」中,郭象不但肯定萬事萬物的個體性,也同時否定了「造物主」和「有生於無」的觀點。(網上圖片)

郭象的核心哲學理論就是「獨化論」,「獨」即是指個體,即可以自存、自足、自立、自由、自生、自已的存在個體;「化」就是形容活動的變化。 換言之,「獨化」就是一個絕對個體的活動變化。在「獨化論」中,郭象不但肯定萬事萬物的個體性,也同時否定了「造物主」和「有生於無」的觀點。(網上圖片)

郭象恪守「不做官、只做學問」的人生原則,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活得自在。可是朝廷又怎麼暴殄天物呢?朝廷多年來都不放棄,哪怕多次被郭象拒絕,也要派人來請他出仕。郭象實在推辭不掉了,只得硬著頭皮答應下來。朝廷一見郭象把事情應了下來,馬上就把他封為「黃門侍郎」。要知道,黃門侍郎在晉朝已經有副宰相的地位了!

作為皇帝近侍之臣,黃門侍郎主要的職責是傳達詔令。到了明清時期,黃門侍郎為從二品官員,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朝廷事務。(網上圖片)

作為皇帝近侍之臣,黃門侍郎主要的職責是傳達詔令。到了明清時期,黃門侍郎為從二品官員,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朝廷事務。(網上圖片)

到了京城,郭象很快就憑著自己豐富的知識在官場上站穩了腳。加上,他口才很好,對什麽事情都能講得頭頭是道,所以人們都愛聽他那生動且深刻的論述。當時太尉王衍也十分欣賞郭象,認為他不但立論新穎,講話還條理清楚,所以他常常在別人面前讚揚郭象說:「聽郭象說話,就好像一條倒懸起來的河流,滔滔不絕地往下灌注,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人據此提煉出「口若懸河」這個成語,而「懸河」即瀑布之意,所以這個成語比喻人說話滔滔不絕,像河水傾泄一樣。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