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兒童嚴重鼻鼾或患睡眠窒息 中醫推介兩食療舒緩

生活事

兒童嚴重鼻鼾或患睡眠窒息 中醫推介兩食療舒緩
生活事

生活事

兒童嚴重鼻鼾或患睡眠窒息 中醫推介兩食療舒緩

2019年03月15日 08:00

兒童患睡眠窒息症的情況在香港甚為普遍

不少小朋友睡眠時都有扯鼻鼾或呼吸不暢順問題,嚴重鼻鼾可能是睡眠窒息症的徵狀,又或鼻敏感、哮喘引致,確診後可針對不同成因,以食療舒緩不適。

黃芪白朮防風湯有助改善鼻敏感。

黃芪白朮防風湯有助改善鼻敏感。

耳鼻喉科醫生黃漢威表示, 兒童患睡眠窒息症的情況在香港甚為普遍,「通常是家長發覺子女睡眠時經常打鼻鼾,於是前來求醫。」他指出,小朋友打鼻鼾屬不正常現象,通常是由於鼻敏感、睡眠窒息症或過胖引起,經醫生檢查後一般都可確定成因。而兒童睡眠窒息症成因絕大部分由於咽喉中的扁桃腺或增殖體脹大(扁桃腺肥大患者大部分同時有增殖體脹大問題),令呼吸道空間收窄,致睡眠時呼吸不順、打鼻鼾,甚至出現間竭性停止呼吸,治療方法主要是切除扁桃腺或增殖體。

兒童患睡眠窒息症的情況在香港甚為普遍。

兒童患睡眠窒息症的情況在香港甚為普遍。

「切除扁桃腺手術屬微創手術,須全身麻醉,醫生會利用儀器切除扁桃腺,以及在鼻咽後方的增殖體。」手術完成後,兒童患者一般須留院觀察24至48小時,以防有出血情況。黃漢威強調,切除扁桃腺對小朋友日後成長及發育完全沒有影響,「很多人以為切除扁桃腺會損害兒童免疫力,甚至影響發育,這都是謬誤。」相反,不少病童在手術後能追回正常生長速度。「很多孩子因為睡眠時缺氧、精神不佳,以致身高偏矮及發育遲緩,手術後睡眠質素得以改善,反而有利生長和發育。」

睡眠時呼吸不暢順、打鼻鼾,背後可以隱藏了不同成因,例如或患上其他疾病所致:

1. 鼻敏感:香港約4成兒童患有鼻敏感,鼻敏感亦可引致睡眠時呼吸不順或打鼻鼾,如果患者本身有鼻敏感問題,醫生會先處方抗敏感藥物,看看鼻鼾問題有否改善,如沒法改善,即反映鼻鼾成因有可能源於睡眠窒息症。

2. 哮喘:哮喘患者睡眠時亦會出現呼吸不順情況,但同時會氣促,呼吸時發出「HeHe」聲,整個人清醒,與睡眠窒息症徵狀略有不同。

3. 血管環:此乃心臟科疾病,台灣有兒童患者因心臟兩側主動脈生長不正常,把氣管和食道卡在其中,令氣管因受到壓逼而造成睡眠障礙,病童睡覺時呼吸紊亂並有嚴重鼻鼾,日間做運動後即出現難以呼吸的情況,經檢查後確診患有血管環,接受手術治療後睡眠問題即大大改善。

所以,患者如有懷疑,應盡快向家庭醫生求醫,及早找出病因。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至於中醫學則認為,鼻敏感內在成因是臟腑功能失調所致,如脾、肺弱、腎虛令免疫功能下降而致病,患者可透過藥膳預防;

1. 黃芪白朮防風湯
材料:黃芪2両、白朮3錢、防風3錢、雞1隻約1斤、水6碗
製法:雞去內臟洗淨,將炒過的白朮及其餘藥材填入雞腹;以6碗水放入鍋內燉3小時即可。
功效:補氣固本、健脾益肺,改善鼻敏感

2. 黃芪粥:哮喘病童常有神疲乏力、容易出汗等症狀, 配餐原則為扶正固體,補益肺、脾,以减少或控制哮喘的發作。
材料:黃芪30克、粳米50克、水適量。
製法:以水適量煮黃芪,取其汁置於鍋內;放入粳米同煮成粥,晨起時空腹服用。
功效:肺氣不足者宜吃,可於哮喘緩解期食用

註:食用前先諮詢醫生意見。

圖為兒童睡眠窒息症患病口腔情況。資料圖片

圖為兒童睡眠窒息症患病口腔情況。資料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常飲酒或減弱手術麻醉效果?台醫生揭2大可能性

2024年04月29日 07:00

坊間流傳,常飲酒會對手術麻醉效果造成影響,有醫生則解釋背後可能的原因。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過度飲酒會危害身體健康且影響手術麻醉效果?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說「飲酒傷身」,過度飲酒會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它不僅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在接受手術麻醉時也會帶來額外的風險。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常飲酒人士在手術時往往需要更大的麻醉劑藥量

有醫生特別指出,對於那些雖然器官功能尚保持正常,但習慣性飲酒的人來說,在麻醉過程中,往往需要更大劑量的麻醉藥量。這是因為這類人群的肝臟中分解麻醉藥物的酵素活性較高,並且他們的身體對這類中樞神經抑制藥物已經產生耐受性,導致藥量需加大。因此戒酒或在不傷身體的情況下適度飲酒尤為重要。

酗酒或器官衰退的患者在手術麻醉中需要特別注意藥物劑量的調整

台灣知名外科醫生鍾雲霓指出,飲酒量及頻率會影響施行麻醉的過程。對於酗酒者或因飲酒導致肝腎及心臟功能衰退的患者,在手術中使用麻醉時需謹慎考量,根據器官的實際情況調整適當的藥劑量,或可能需減少藥物劑量。

醫生揭示常飲酒人士需要更高麻醉藥劑量的兩大原因

鍾雲霓進一步說明,檢測器官功能並非患者自行判斷,而需進行抽血和超音波等檢查,由專業醫生進行診斷。此外,對於器官功能正常但經常飲酒的人士而言,則需要更高的麻醉藥劑量。其主要原因包括,酒精作為一種中樞神經抑制劑,經常性使用會使肝臟分解此類物質的酵素逐漸增多。其次是身體對酒精或麻醉藥會產生耐受性,從而需要增加藥物劑量以達到相同的麻醉效果。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醫生提倡標準化酒精攝入量以減少健康風險

鍾雲霓表示,避免飲酒或控制酒量是最佳選擇,在2023年加拿大的研究亦顯示,飲酒無任何益處,但由於在社交場合飲酒似乎難以避免。因此,醫生建議將酒精攝入量標準化,例如將40%酒精濃度的威士忌或高粱設定為一個shot杯為一個單位,而酒精濃度大概10%至15%的葡萄酒、白酒或紅酒則可以用一個高腳玻璃杯計算,5%酒精濃度的氣泡酒或啤酒則以一樽為一單位。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醫生強調飲酒過量會增加癌症風險且導致器官功能衰退

鍾雲霓認為,每週攝入不超過兩個單位的酒精為低風險,相當於兩個shot的威士忌、兩杯紅酒或兩瓶啤酒。若每週飲酒量達三至六個單位,則會增加患乳癌、大腸癌的風險,超過七個單位以上,諸如每天睡前喝一杯紅酒,除了罹癌機率外,也會影響心臟、腎臟或肝臟功能、還有高血脂,骨密度下降,負面作用會開始顯著累積。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