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明朝以「狼兵」助抗倭 窮年征伐軍紀漸散大肆掠奪

歷史長河

明朝以「狼兵」助抗倭 窮年征伐軍紀漸散大肆掠奪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明朝以「狼兵」助抗倭 窮年征伐軍紀漸散大肆掠奪

2019年04月18日 10:00

希望有助抗倭,後來卻一度與倭寇無別......

明朝中期以後,內有起義叛亂,外有倭寇襲邊。明朝面對倭寇來勢洶洶,在戚家軍登場前,靠正規的衛所軍完全不堪一擊。所以朝廷只好病急亂投醫,徵調全國有戰鬥力的地方武裝至前線。於是,偏處一隅的土司兵,由貧瘠嶺南山區奔赴江浙。三教九流的客兵中,以廣西的「狼兵」人數最眾,名頭最大。

更多相片
《抗倭圖卷》中的明代軍隊 (網上圖片)

希望有助抗倭,後來卻一度與倭寇無別......

《抗倭圖卷》中的明代軍隊 (網上圖片)

「狼兵」有多強悍,當時的軍事家鄭若曾於《籌海圖編·附錄客兵》載:「廣西狼兵於今海內尤悍……東蘭、那地、丹州之狼兵,能以少擊眾,十齣而九勝。」後世也有有不少人看古籍敘述,將他們的戰鬥力譽為「天下第一」。事實上,這批「狼虎之師」有些地方被神化了,但為明朝軍隊有所貢獻實不為過。

明代仇英《抗寇圖卷》明軍抵抗倭寇 (網上圖片)

廣西壯族兵,被形容為中國歷代戰鬥力最強地方軍隊之一。壯族作為為古代百越的分支。早在秦代,大將屠睢率50萬大軍南征百越時遭越人襲擊,「伏屍流血數十萬」。西漢大尉田蚡也曾說:「越人相攻擊,固其常。」 到了明朝,由於當時衛所軍隊糜爛,朝廷一度將希望寄托在各地的客兵身上。

《抗倭圖卷》中的倭寇 (網上圖片)

選中的狼兵,是名氣最大的田州岑氏兵。田州是今天廣西右江地區的田陽縣,岑氏的始祖則是北宋名將狄青的部將,幾百年來一直世襲守衛本土。張經徵調時,田州土司首領岑猛已死,其妾瓦氏夫人主持大局,欣然接受朝廷徵調。

《抗倭圖卷》中倭寇洗村 (網上圖片)

廣西狼兵要到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5年)才揚眉吐氣,當時,四千倭寇突犯嘉興,張經分遣參將盧鏜率部分狼兵和保靖兵馳援嘉興,倭寇大潰,斬首一千九百八十餘級,史稱「王江涇大捷」。此後,狼兵又在陸涇壩戰役中,斬獲倭首三百餘級,燒毀海盜船隻三十餘艘。事後,瓦氏夫人得到朝廷賞賜,被詔封「二品夫人」。

《抗倭圖卷》中倭寇搶掠 (網上圖片)

這支狼虎之師雖說成為明朝兵源,但對較富裕江浙地區的百姓來說則嗤之以鼻。雖然,由瓦氏夫人率領的狼兵,早期的確「頗有紀律,秋毫無犯」,但當抗倭總督張經,因派系鬥爭被朝廷冤斬後,客兵就成為脫韁野馬,加之統領瓦氏因病離開前線,狼兵失去頭目約束,完全成為擾民之師,大肆劫掠民間,與倭寇無異。萬曆期間的嚴從簡於《殊域周咨錄》簡述道:「經去後,又隨閫帥往來年余,竟無成功而還。於是所至騷擾,雞犬不寧。聞瓦氏兵至,皆閉門逃出,殆與倭寇之過無異焉。」

抗倭圖卷中的明軍出擊抵抗 (網上圖片)

再者,民族和生活習慣的迥異,也使狼兵和當地百姓的誤解、對立越來越嚴重,比如狼兵皆以白巾扎頭,是嶺南人的習俗,當地人就反感:天天像死人戴孝。再如狼兵「日需蛇犬為食」,江浙人不理解,罵他們是「狼人」。

到了清代,土司兵被徵調的幾率大幅減少,加上清政府大刀闊斧的「改土歸流」,「狼兵」慢慢失去了存在的土壤,但廣西壯族的勇武之風仍存:民國時期,軍閥白崇禧和李宗仁也是靠壯族人;抗戰時期初,廣西還不是抗日前線,已有不少廣西人參戰......

《抗倭圖卷》中的明代軍隊 (網上圖片)

《抗倭圖卷》中的明代軍隊 (網上圖片)

「狼兵」有多強悍,當時的軍事家鄭若曾於《籌海圖編·附錄客兵》載:「廣西狼兵於今海內尤悍……東蘭、那地、丹州之狼兵,能以少擊眾,十齣而九勝。」後世也有有不少人看古籍敘述,將他們的戰鬥力譽為「天下第一」。事實上,這批「狼虎之師」有些地方被神化了,但為明朝軍隊有所貢獻實不為過。

單從名字上看,「狼兵」似乎看有「虎狼之兵」之意,但據了解,「狼兵」一字為「俍兵」。「俍」者,土官也,「俍兵」為土官統治下的兵丁。故明朝的「狼兵」即指廣西壯族地區的土司兵。

《抗倭圖卷》中的明代軍隊 (網上圖片)

《抗倭圖卷》中的明代軍隊 (網上圖片)

廣西壯族兵,被形容為中國歷代戰鬥力最強地方軍隊之一。壯族作為為古代百越的分支。早在秦代,大將屠睢率50萬大軍南征百越時遭越人襲擊,「伏屍流血數十萬」。西漢大尉田蚡也曾說:「越人相攻擊,固其常。」 到了明朝,由於當時衛所軍隊糜爛,朝廷一度將希望寄托在各地的客兵身上。

嘉靖年間,天下最有戰鬥力的部隊都湧到江浙抗倭,包括「京營神槍手」、「保定箭手」以及「廣西狼兵」等等。徵調廣西狼兵,是當時抗倭總督張經的主意,他曾總督兩廣軍務,深知土兵驍勇善戰,因而力主遠調狼兵禦倭。

明代仇英《抗寇圖卷》明軍抵抗倭寇 (網上圖片)

明代仇英《抗寇圖卷》明軍抵抗倭寇 (網上圖片)

選中的狼兵,是名氣最大的田州岑氏兵。田州是今天廣西右江地區的田陽縣,岑氏的始祖則是北宋名將狄青的部將,幾百年來一直世襲守衛本土。張經徵調時,田州土司首領岑猛已死,其妾瓦氏夫人主持大局,欣然接受朝廷徵調。

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瓦氏親率兩個年幼的曾孫岑大壽和岑大祿,以及狼兵共6872人一同誓師出征。由於瓦氏狼兵陣法千錘百鍊,軍紀也相對殘酷,他們「其兵可死而不可敗」,相當強悍。東南官兵知狼兵增援,兵威大振。

瓦氏兵也一心希望速戰以求立功,以穩重見稱的張經卻認為狼兵「勇進而易潰」,不能託大,要等其仔地方土兵到來合力夾攻才是萬全之策。不久,狼兵和倭寇正式交戰,但幾次規模不大的相接,狼兵卻損兵折將。據《吳淞甲乙倭變志》記載,第一次,狼兵出哨探敵,落入倭寇埋伏,狼兵頭目鍾富、黃維等十四人戰死,損兵大半。次日瓦氏夫人的侄子岑匡,自持勇力獨自出哨,賊兵掩至,人馬俱斃。此後,倭寇三千餘人來襲,游擊白泫率狼兵迎戰,狼兵死傷甚多,全軍大潰......

《抗倭圖卷》中的倭寇 (網上圖片)

《抗倭圖卷》中的倭寇 (網上圖片)

廣西狼兵要到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5年)才揚眉吐氣,當時,四千倭寇突犯嘉興,張經分遣參將盧鏜率部分狼兵和保靖兵馳援嘉興,倭寇大潰,斬首一千九百八十餘級,史稱「王江涇大捷」。此後,狼兵又在陸涇壩戰役中,斬獲倭首三百餘級,燒毀海盜船隻三十餘艘。事後,瓦氏夫人得到朝廷賞賜,被詔封「二品夫人」。 

《抗倭圖卷》中倭寇洗村 (網上圖片)

《抗倭圖卷》中倭寇洗村 (網上圖片)

這支狼虎之師雖說成為明朝兵源,但對較富裕江浙地區的百姓來說則嗤之以鼻。雖然,由瓦氏夫人率領的狼兵,早期的確「頗有紀律,秋毫無犯」,但當抗倭總督張經,因派系鬥爭被朝廷冤斬後,客兵就成為脫韁野馬,加之統領瓦氏因病離開前線,狼兵失去頭目約束,完全成為擾民之師,大肆劫掠民間,與倭寇無異。萬曆期間的嚴從簡於《殊域周咨錄》簡述道:「經去後,又隨閫帥往來年余,竟無成功而還。於是所至騷擾,雞犬不寧。聞瓦氏兵至,皆閉門逃出,殆與倭寇之過無異焉。」

《抗倭圖卷》中倭寇搶掠 (網上圖片)

《抗倭圖卷》中倭寇搶掠 (網上圖片)

再者,民族和生活習慣的迥異,也使狼兵和當地百姓的誤解、對立越來越嚴重,比如狼兵皆以白巾扎頭,是嶺南人的習俗,當地人就反感:天天像死人戴孝。再如狼兵「日需蛇犬為食」,江浙人不理解,罵他們是「狼人」。

不過即使如此,明一代,狼兵作為一種獨立的軍事組織,屢屢被當做「救火員」。而他們的軍費及軍需開支,遠遠比起漢兵低(他們窮年在外征伐,士兵一天只有一分二厘銀子。這也可能是他們需要擄掠之由)。狠兵除了被朝廷用於抗擊外寇。到了崇禎年間,大名鼎鼎的「寧遠守衛戰」中,袁崇煥的守城衛戍部隊中就有五千廣西狼兵。

抗倭圖卷中的明軍出擊抵抗 (網上圖片)

抗倭圖卷中的明軍出擊抵抗 (網上圖片)

到了清代,土司兵被徵調的幾率大幅減少,加上清政府大刀闊斧的「改土歸流」,「狼兵」慢慢失去了存在的土壤,但廣西壯族的勇武之風仍存:民國時期,軍閥白崇禧和李宗仁也是靠壯族人;抗戰時期初,廣西還不是抗日前線,已有不少廣西人參戰......

往下看更多文章

郭象出仕 「口若懸河」受讚賞

2024年05月06日 20:00

「口若懸河」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世說新語.賞譽》,當中有言:「王太尉云:『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西晉玄學家郭象少有才學,對於日常生活中之事,他總能在當中找到不平凡之處。每每接觸到一些現象,他都會留心觀察,然後再冷靜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說他智周萬物也不為過。他不僅知識淵博,甚至對於老莊學說有著獨到的見解。當時,有不少人因仰慕其才名而慕名而來。然而,郭象並不向往官場,所以凡是請他出仕的,他都一概謝絕。每天不是埋頭研究學問,就是和志同道合的人談論哲理。

郭象的核心哲學理論就是「獨化論」,「獨」即是指個體,即可以自存、自足、自立、自由、自生、自已的存在個體;「化」就是形容活動的變化。 換言之,「獨化」就是一個絕對個體的活動變化。在「獨化論」中,郭象不但肯定萬事萬物的個體性,也同時否定了「造物主」和「有生於無」的觀點。(網上圖片)

郭象的核心哲學理論就是「獨化論」,「獨」即是指個體,即可以自存、自足、自立、自由、自生、自已的存在個體;「化」就是形容活動的變化。 換言之,「獨化」就是一個絕對個體的活動變化。在「獨化論」中,郭象不但肯定萬事萬物的個體性,也同時否定了「造物主」和「有生於無」的觀點。(網上圖片)

郭象恪守「不做官、只做學問」的人生原則,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活得自在。可是朝廷又怎麼暴殄天物呢?朝廷多年來都不放棄,哪怕多次被郭象拒絕,也要派人來請他出仕。郭象實在推辭不掉了,只得硬著頭皮答應下來。朝廷一見郭象把事情應了下來,馬上就把他封為「黃門侍郎」。要知道,黃門侍郎在晉朝已經有副宰相的地位了!

作為皇帝近侍之臣,黃門侍郎主要的職責是傳達詔令。到了明清時期,黃門侍郎為從二品官員,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朝廷事務。(網上圖片)

作為皇帝近侍之臣,黃門侍郎主要的職責是傳達詔令。到了明清時期,黃門侍郎為從二品官員,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朝廷事務。(網上圖片)

到了京城,郭象很快就憑著自己豐富的知識在官場上站穩了腳。加上,他口才很好,對什麽事情都能講得頭頭是道,所以人們都愛聽他那生動且深刻的論述。當時太尉王衍也十分欣賞郭象,認為他不但立論新穎,講話還條理清楚,所以他常常在別人面前讚揚郭象說:「聽郭象說話,就好像一條倒懸起來的河流,滔滔不絕地往下灌注,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人據此提煉出「口若懸河」這個成語,而「懸河」即瀑布之意,所以這個成語比喻人說話滔滔不絕,像河水傾泄一樣。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