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一個扼殺中國科技發展的協議

博客文章

一個扼殺中國科技發展的協議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一個扼殺中國科技發展的協議

2019年05月23日 18:05

中美貿易戰繼續升溫,美國繼華為之後,繼續封殺中國其他的科技公司,持續向中國極限施壓,逼迫中國盡快全面接受美國的條件。

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直說中美雙方本來要達成強有力的協議、「很好的協議」。究竟他口中的「很好的協議」是什麼呢?我們可以從《 紐約時報》披露的資料,看到一些端倪。《 紐約時報》引述「知道談判內情的人士」,羅列了美國向中國提出的八項要求:

包括一、中國一年內對美減少貿易順差1000億美元,之後一年再減少1000億美元;二、中國停止《中國製造2025》中對先進製造業的補貼;三、接受美國對《中國製造2025》產業的潛在進口限制;四、實施直接的、可驗證的措施,阻止網絡間諜入侵美國商業網絡;五、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六、接受美國對中國的敏感技術投資的限制,並不進行報復;七、將目前中國關稅10%的平均降至與美國相同的3.5%水平;八、開放服務業和農業。除了這八項要求之外,美國還要有執行機制,包括保留部份加徵的關稅以確保中國遵守協議,以及兩國每季度共同審查協議的執行情況。

據《路透社》分析,美方提出的談判條款,最獨特的地方,不是傳統的談判貿易協議,即降低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壁壘,基於雙方都要遵守一些協議條款的設想而製訂。而當前中美貿易談判的目的似乎是單向的,這種邏輯與以往的貿易談判很不同,更類似美國過去對敵國先實施的制裁,然後開列條件,要對方完全接受,才會解除制裁。

拆解美方的八大要求,主要有兩個面向,第一是逼使中國大幅降低貿易順差,第二是抑壓高科技行業發展。簡言之,美國要協議既藉削減貿赤大大加強自己的實力,同時全面削弱中國的競爭力,說白了這是一個扼殺中國科技發展的協議。若中國對這八項要求照單全收,未來發展將受嚴重限制,只能做一個距離美國很遠、乖乖的老二了。

就大幅降低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美國要求中國降低出口,中國堅持只能增加入口。中國投訴美國要求中國減少貿易順差的數字愈叫愈高,去到一年減1000億美元的水平,不要說一年買多1000億美元美國貨,只是買多600、700億,中國也不易買。買美國大豆買不了那麼多,買美國天然氣不是話買就買,美國要建好大量輸出液化天然氣的設備,可能也要等到2022年。

有高人話,中國計劃大量增購美國貨,但買到無東西可買,曾經討論不如買美國的黃金,中國買黃金作儲備,一年買多200、300億美元無問題,但美方認為美國的黃金不是由本國生產,買黃金不算數。由此可見,美國自己花錢花多了,出現巨額貿赤,但要中國大買美國貨去填數,客觀上並不容易。

就美國要打殘《中國製造2025》的問題,對中國來說,既然美國不喜歡聽《中國製造2025》,中國近日也少講了,但美方提出要中國「接受美國對中國的敏感技術投資的限制,並不進行報復」,如此單方面對中國發展科技的限制,理據何在?中國如全面接受美國提出要中國單向「自殘」的條件,中國領導層接受了,又如何向國人交代?所以中國堅持要麼不管,要管就大家都有對等安排,自有她的道理。

發生全面貿易戰中國要付出的代價很大,但接受一個扼殺中國科技發展的協議代價更大。如今無論有無協議,中國都要全力部署一系列的長遠策略,前題是中美關係已有質變,中國要部署如何在美國的打壓之下,繼續發展成一個科技強國。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國總是看不慣人家的好…

2024年05月07日 20:06 最後更新:21:09

從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法國,就可以為最近一系列國際謎題找到答案。

習主席訪法先舉行中法歐盟領導人三方會議,接著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中法會談後習主席表示,與馬克龍會談有豐富成果,歡迎馬克龍再度訪華。雙方還發表中東局勢的10點聯合聲明。從習主席的公開宣示到身體語言,都看到中法關係有實質的進展,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時達成那種虛無飄渺的共識,有天壤之別。這也解釋了美國之前一系列操作,究竟所為何事。

近日美方無端向中國掟出兩個炸彈。第一,產能過剩論。美國財長耶倫訪華之前拋出這個觀點,認為中國的新能源產品產能過剩,威脅全世界。美國官員更加放風,表示會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考慮加徵關稅。奇就奇在美國現在已經對中國汽車徵收27.5%的高關稅,而中國電動車根本完全未打入美國市場,美國在這個領域,特別是電動車領域上面發功,令人有點摸不著頭腦。

第二,中國協助俄羅斯論。在兩年多前俄烏戰爭開打之初,美國曾警告中國不能向俄羅斯提供武器,但是後來由於未見中國向俄售武,這種指控逐漸不了了之。近日美國又突然發難,指中國不能夠向俄羅斯輸出軍民兩用產品。布林肯甚至警告,北京向莫斯科運送可製造軍火的關鍵零部件,無疑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事火上澆油,要是中國不停手,美國將採取行動。所謂軍民兩用部件,定義廣闊無倫,即使中國向莫斯科輸出一粒螺絲,都可以說是輸出軍民兩用部件。美國突然間提出這種指控,並且煞有介事向媒體放風,考慮因此向中國的銀行實施制裁。

這樣問題就來了,美國為何突然將這兩個議題無限放大呢?表面來看,突出烏克蘭戰爭,可以轉移美國國內反對巴以戰爭的壓力,但看起來美國還有一箭雙鵰之意,這一著亦想破壞中國和歐洲的關係。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早前和歐洲開會的時候,亦都把話挑得很明,指中國是美國和歐洲的共同敵人,跟著又拿出那套美歐同屬民主體制,要對抗中國這種威權政府的陳腔濫調來說事。如今整個圖畫已經浮現出來,美國對中國無端指控,其實是劍指中歐關係,針對的是近來中國和歐洲,特別是歐盟兩大國法德兩國的關係,有快速改善的趨勢。

4月中德國總理朔爾茨帶了一個豪華的商貿代表團訪問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早訂好要在5月初訪問法國,美國就在這兩個重要的中歐外事活動當中,硬生生加插財長耶倫和國務卿布林肯訪華,借此掟出兩個炸彈,意圖破壞中歐關係。所謂產能過剩,就逼迫歐盟對比亞迪等中國三大電動車生產商加徵關稅。至於指控中國支援俄羅斯,就是想煽動德國和法國民眾的情緒,反對和中國改善關係。

不過,從這次習主席訪問法國的成果來看,美國只是枉作小人,總是看不慣人家的好,但這種「八婆式」講是講非的離間行為,並未得逞。習主席和馬克龍會面之後,一方面嚴詞駁斥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另一方面亦表示中歐雙方應該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照顧雙方合理關切。中國擺明會入更多法國農產品,看來中法雙方有互諒互讓的趨勢。更要命的是中法發表中東聯合聲明,法國成為首個聯合中國去譴責以色列的北約大國,美國的面子難下氣難平。

中國正在捉一盤大棋,在美國認定中國作主要競爭對手之時,全力改善與歐洲關係,倡導歐洲戰略自主,叫歐盟不要做美國的小兄弟來和中國對抗。從德國和法國的態度來看,中國的策略正逐步收獲成果。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