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排除異己卻能阻後金進擊 魏忠賢被除東林黨再起朝廷速敗

歷史長河

排除異己卻能阻後金進擊 魏忠賢被除東林黨再起朝廷速敗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排除異己卻能阻後金進擊 魏忠賢被除東林黨再起朝廷速敗

2019年07月06日 10:00 最後更新:07月07日 12:15

內憂加外患,要心狠手辣。

明朝最有名的大太監魏忠賢,任司禮監秉筆太監,有著「九千歲」的稱號,可媲美「王爺級別」的「頭銜」,可想而知魏忠賢獨掌朝政權力之大,也幾乎能夠不需要將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放在眼內。大多數人都知道魏忠賢欺君罔上、殺害朝臣,無惡不作,但殊不知,魏忠賢升為司禮監秉筆太監後,做了一件大好事,直接關係到明室的「前景」。

更多相片
影視中的明熹宗及魏忠賢 (網上圖片)

內憂加外患,要心狠手辣。

明熹宗畫像 (網上圖片)

魏忠賢算是白手起家,目不識丁,卻極會諂媚於人,又與明熹宗的奶媽客氏相好,在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朱由校即位的第三年,魏忠賢終於爬上東廠第一把交椅,並與當時的東林黨抗衡。

清乾隆年間繪畫的袁崇煥像 (網上圖片)

不過,這些東林黨最多屬於內部之爭,對外明室有著更大的「安全隱患」,那就是在北方虎視眈眈的後金。據《明史》載,朱由校剛即位時,後金的努爾哈赤率軍攻陷了瀋陽,明總兵尤世功、賀世賢都戰死。後來去援助遼東戰事的軍隊,和後金軍在渾河大戰,但全軍覆沒。之後「大清兵取遼陽,經略袁應泰等死之。巡按御史張銓被執,不屈死。」

可以看出,後金異軍突起,靠著驍勇善戰的鐵騎,打得明室軍隊節節敗退。兵敗遼東的熊廷弼與東林黨關係甚密,魏忠賢藉著打壓東林黨之勢,直接取了他的性命,並且傳首九邊。雖然手段過於極端,並且極具爭議,但熊廷弼戰敗是事實,而魏忠賢就任命袁崇煥守寧遠。

要知道,這個時期正是魏忠賢在位期間,聖寵正濃之時,朱由校也將朝廷要事與決策交由魏忠賢,也間接說明袁崇煥是魏忠賢為了抵禦後金,為大明江山所安排的一個重要而又安全的北方保護屏障。為了進一步鞏固北方防禦,魏忠賢把從南方東林黨這些士族、商人手中收來的稅賦,大量投入到北方的軍事上,使後金始終被隔於山海關外。

影視中的明熹宗及魏忠賢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明熹宗及魏忠賢 (網上圖片)

魏忠賢算是白手起家,目不識丁,卻極會諂媚於人,又與明熹宗的奶媽客氏相好,在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朱由校即位的第三年,魏忠賢終於爬上東廠第一把交椅,並與當時的東林黨抗衡。

明熹宗本身不愛朝政,大多時間醉心於製作木匠工藝,手藝非常精緻,構思也極為巧妙,所以後世都稱朱由校為「木匠皇帝」。明熹宗將很多朝廷大權賜予魏忠賢。

魏忠賢升為司禮監秉筆太監之前,對手東林黨在朝廷中就已經擁有很大勢力把握朝政,甚至威脅皇帝權威。然而,東林黨基本上是一群沒有多少政治遠見,缺乏治國才能的士大夫,代表主要為當時江浙商人和地主豪強,打著「開放言路,反對宦官干政,反對礦稅」的旗號,更多的是為自己謀求更多利益,其中包括減免鹽稅、茶稅、礦稅等等。但魏忠賢上位之後,不但沒有減免這些稅收,而且增加海外貿易稅、礦稅、鹽稅、茶葉稅等稅種。以魏忠賢為首「閹黨」的興起,無疑給予東林黨最實際的打壓。

明熹宗畫像 (網上圖片)

明熹宗畫像 (網上圖片)

不過,這些東林黨最多屬於內部之爭,對外明室有著更大的「安全隱患」,那就是在北方虎視眈眈的後金。據《明史》載,朱由校剛即位時,後金的努爾哈赤率軍攻陷了瀋陽,明總兵尤世功、賀世賢都戰死。後來去援助遼東戰事的軍隊,和後金軍在渾河大戰,但全軍覆沒。之後「大清兵取遼陽,經略袁應泰等死之。巡按御史張銓被執,不屈死。」

清乾隆年間繪畫的袁崇煥像 (網上圖片)

清乾隆年間繪畫的袁崇煥像 (網上圖片)

可以看出,後金異軍突起,靠著驍勇善戰的鐵騎,打得明室軍隊節節敗退。兵敗遼東的熊廷弼與東林黨關係甚密,魏忠賢藉著打壓東林黨之勢,直接取了他的性命,並且傳首九邊。雖然手段過於極端,並且極具爭議,但熊廷弼戰敗是事實,而魏忠賢就任命袁崇煥守寧遠。

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努爾哈赤率領後金軍進攻寧遠,袁崇煥臨危不懼,召集諸將議戰守,採取堅壁清野之策,組織全城軍民共同守城。不久用紅衣大砲擊敗了努爾哈赤,史稱「寧遠大捷」。「二月乙亥,袁崇煥為僉都御史,專理軍務,仍駐寧遠。」

要知道,這個時期正是魏忠賢在位期間,聖寵正濃之時,朱由校也將朝廷要事與決策交由魏忠賢,也間接說明袁崇煥是魏忠賢為了抵禦後金,為大明江山所安排的一個重要而又安全的北方保護屏障。為了進一步鞏固北方防禦,魏忠賢把從南方東林黨這些士族、商人手中收來的稅賦,大量投入到北方的軍事上,使後金始終被隔於山海關外。

魏忠賢在位期間雖然做了不少壞事,但他所做的事也許都是為了大明江山社稷。作出一些「過激」行為,為了排除異己,殺了不少忠貞之士,令朝廷整個政局有了一個制衡與發展,不過,這一切在魏忠賢被崇禎殺掉後,東林黨再度興起,破壞原有平衡,使明朝快速走向滅亡。

往下看更多文章

鴉片戰爭前禁止「洋婦」入城 曾幾乎爆發一場戰爭

2024年05月06日 10:00

眾所周知,在鴉片戰爭前清政府對於洋商限制多多,如不允許攜眷(洋婦)進入廣州城,曾使洋商大為不滿。在1830年,英國商人盼師(Willian Baynes)公然違反禁令,試圖測試中方的反應,曾一度使雙方劍拔弩張,幾乎使鴉片戰爭提前爆發。

番婦被逐回澳門示意圖 (資料圖片)

番婦被逐回澳門示意圖 (資料圖片)

在清中葉以前,「洋婦」也稱「番婦」是禁止進入中國的,僅可停留在澳門。當然洋商也是設法無視禁令。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荷蘭商人亞畢時乘坐舢板攜帶一名「番婦」及兩名「番女」試圖進入廣州瑞豐洋行居住,結果被罰驅逐出境。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更頒佈《防範夷條例》(即使稱防夷五事),明令嚴禁外國婦女來華、嚴禁外商在廣州過冬。

1840年澳門南灣外港洋面。按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防夷五事規定,貿易季結束後,外國商人得駕船回國,或在澳門就地過冬。(資料圖片)

1840年澳門南灣外港洋面。按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防夷五事規定,貿易季結束後,外國商人得駕船回國,或在澳門就地過冬。(資料圖片)

雖然朝廷有明文禁止「洋婦」入城,但洋商私帶婦女入境時有發生。如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英商菲臣私帶婦女進入廣州,被當局發現,當即「將該番婦押往澳門,出示嚴禁」,並對有牽連的中國行商、通事、和政府衙役進行嚴懲。在1830年初,英商懷特曼J.C.Whiteman攜妻進入廣州商館,最終在中方抗議下,夫婦二人被迫遷往澳門。不過隨著來華外商人數逐漸增多,雙方的衝突更為頻繁,終於有了1830年的「盼師案」,使雙方一度迫近戰爭邊緣。

沃森Wathen (畫);克拉克Clark(刻印)19世紀《廣州外商洋行區靖遠街道》。圖中可見洋商並未攜同洋婦進城。(資料圖片)

沃森Wathen (畫);克拉克Clark(刻印)19世紀《廣州外商洋行區靖遠街道》。圖中可見洋商並未攜同洋婦進城。(資料圖片)

愛德華‧阿什沃思Edward Ashworth(1814-1896)(畫);戴氏Day & Son(印)1851年《廣州商館區之中國街道建築》。畫中可見洋人及洋婦在街上活動。(資料圖片)

愛德華‧阿什沃思Edward Ashworth(1814-1896)(畫);戴氏Day & Son(印)1851年《廣州商館區之中國街道建築》。畫中可見洋人及洋婦在街上活動。(資料圖片)

盼師Willian Baynes是誰人?他是時任英國東印度公司駐華「管貨人委員會」主席,即中國人慣稱的「大班」。不過更重要的,是他一向主張對華採取強硬政策,這事件也是他處心積慮,有預謀的公然挑釁。1830年10月4日,盼師公開帶著妻子和葡萄牙籍婢女從澳門進入廣州,沿途招搖過市,並違反規定乘坐轎子。這事無疑觸及中方的紅線。11日即一周過後,兩廣總督李鴻賓命令廣州知府轉飭總行商伍受昌令其退回澳門,「並飭嗣後夷商進館,不許乘坐肩輿」。

1859年4月30日《倫敦畫報》上一間香港畫室工作的情況。圖中中國畫師正忙於按手中照片繪製洋婦的畫像。(資料圖片)

1859年4月30日《倫敦畫報》上一間香港畫室工作的情況。圖中中國畫師正忙於按手中照片繪製洋婦的畫像。(資料圖片)

上如前文所說,這是一次有預謀的公然挑釁。因此不僅盼師拒絕執行命令,英國商人也紛紛提出抗議。10月20日,李鴻賓再次通過行商向盼師下達嚴令,如果三天之內不將「番婦」遣回,將派兵入館驅逐。盼師眼見機會來了!立即通過海軍司令調來一百多個士兵,全副武裝進入商館。一時間,雙方劍拔弩張,形勢隨時可能失控。

清末《青花西洋花園圖盤》。內繪西式花園、西洋男女人物圖案。(資料圖片)

清末《青花西洋花園圖盤》。內繪西式花園、西洋男女人物圖案。(資料圖片)

事實上,當時清廷是害怕引起中外戰爭的,因為剛花了好多錢鎮壓了一次邊疆叛亂,實在打不起另一場仗,這也是為什麼後來道光派林則徐到廣州禁煙時,反復叮囑「切莫開啟釁端」的原因所在。所以,李鴻賓所謂出兵驅逐,不過是虛張聲勢罷了。後來,行商伍受昌出面調停(編按︰清廷規定,外國商人不得直接與天朝官員接觸,所以,命令是由行商轉達)。以盼師身體有恙需要人照顧為名,讓兩位女性暫留廣州,待病好後再行離去。最終,「番婦」在廣州共居住50天後,即退回澳門。清廷為了顯示天朝威嚴,將一個向盼師提供轎子的行商謝五革職,並發配新疆。

由於中西方文化上的異差,使當時的中國人對於洋婦的衣著打扮曾經非常反感。(網上圖片)

由於中西方文化上的異差,使當時的中國人對於洋婦的衣著打扮曾經非常反感。(網上圖片)

盼師事件發生後,道光帝於12月8日下諭旨,重申嚴禁「番婦來華」政策。1831年3月,李鴻賓等重新制定了《防範夷人章程》,措施更為詳細、嚴厲。此後十年內,此類公開挑釁事件未再發生。不過,雙方的矛盾越來越深,並終於爆發鴉片戰爭。

當時洋婦在社會上地位普遍較高,也是中方害怕其入城的原因之一。(網上圖片)

當時洋婦在社會上地位普遍較高,也是中方害怕其入城的原因之一。(網上圖片)

在鴉片戰爭結束後, 中方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其中第二款列明:「自今以後,大皇帝恩准英國人民帶同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口岸。」其後,同樣的內容又見於中國與美國、與法國、與瑞典挪威及諸多近代中國與約國的雙邊多邊條約中。它標誌著中國與西方經過漫長時期爭執的外國婦女進入中國通商口岸的禁令,終於在英軍大炮的威力下遭到廢除,並以不平等條約的法律形式將此固定化、制度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