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日韓相爭對中國無益,科技無戰事最理想

博客文章

日韓相爭對中國無益,科技無戰事最理想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日韓相爭對中國無益,科技無戰事最理想

2019年07月11日 12:38 最後更新:13:28

日本限制半導體材料出口韓國,兩國科技戰正式打響。大家最關心局勢對中國的影響,生怕日韓僵持不下,美國乘機調停並操控大局,促成美、日、韓結成新的同共體,另起供應鏈制衡中國科技產業,其影響恐怕比全力打擊華為甚。

美、日戰略關係深遠,而韓國半導體是由美國一力扶持,所以日、韓爆發矛盾,最有力的和事佬兼仲裁人非美國莫屬。韓國政府已向世貿組織(WTO)申訴,實質是向美國求救;如果邀得美國出手襄助,對韓國半導體、手機零部件依賴甚深、以中國為主體的供應鏈,可能成為美國插手干預的機遇。

美國貿易談判代表萊特希澤力主改變以中國為主的供應鏈現狀。(AP圖片)

美國貿易談判代表萊特希澤力主改變以中國為主的供應鏈現狀。(AP圖片)

事實上,主催美國發動貿易戰的貿易談判代表萊特希澤、白宮經濟顧問那法若,力主改變全球產業供應鏈,打造以美國為中心,連繫日、韓加上台灣的平台,讓東南亞國家供應商跟風站隊過來,形成新的供應鏈,此舉可令「中國製造」科技產業優勢大打折扣,與此同時,美國擺脫與中國現時「我中有你」的關係,美國便可無後顧之憂地大打貿易戰。

萊特希澤等人的貿易戰略言之成理,可是單靠美國之力移動不了這個產業供應鏈,可以的話,都要花上十年八載時間,這個空白如何填補?須知道,美國過去花廿多年時間經營全球化,形成了今天環環相扣的產業供應鏈,不是說變就變。美國目前依靠由日、韓和台灣技術支援,中國生產的消費品、零部件,美國若要大幅增加關稅對付中國,又或以技術抵制國產貨品,先不說中國會進行什麼反擊措施,美國企業成本即時增加之餘,消費品因此漲價而引入通貨膨脹,這恐怕不是謀求連任的特朗普政府能承受的壓力。是以美國暫時緩和了貿易戰攻勢,對中國謀而後動。

意想不到的是日韓忽然出現矛盾,日本主導的上游技術直接牽制韓國主要企業如三星、SK的生命線。韓國的選擇一是服軟,更加依附美、日體系之內,那麼中國未來面對威脅便會更大;二是韓國全面投向中國,因為國產科企才是最大賣家,另外,中國正致力自主研發核心技術產品——從半導體的芯片,到軟件和應用材料,韓國以本身一流的技術基礎,與中國全面合作的話,將加快雙方脫離美、日陣營的控制。

三星在日韓科技戰中受到嚴重影響。(AP圖片)

三星在日韓科技戰中受到嚴重影響。(AP圖片)

韓國要靠近中國,美國必然施加壓力,聯手日本一起打擊韓國貿易也未可料;但是美國要韓國跟日本合作,合成新的「三角關係」,將引起韓國國內反對,美韓積累的矛盾或進一步惡化,這不是一個理想的結果,最理想是日韓能夠尋求和解的方案,大家繼續相安無事。科技無戰事,方為全球經濟發展之福。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習對歐「分而治之」,此話何來?

2024年05月06日 20:33 最後更新:05月07日 09:34

國家主席習近平到巴黎進行國事訪問,行程包括塞爾維亞、匈牙利,有聲音猜度東方大國對歐進行「分而治之」,注意啊,今次是應法國總統馬克龍之邀,適逢中法建交60周年,我們的主題是「高山流水遇知音」。

AP圖片

AP圖片

習近平抵法後發表書面講話。「60年前,中法兩國突破冷戰藩籬,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60年來,中法關係始終走在中國同西方國家關係前列,為國際社會樹立了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之間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典範。」

法國戰後奉行獨立自主的「戴高樂主義」,最震撼的是不顧美西方的制華政策,率先跟新中國建交,戴高樂與英美等國出現矛盾,但打好與中國建立良好的外交關係基礎。

什麼是外交?外交就是處理國與國之間關係的政治活動,目的是維護本國利益。兩國結成「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之好,必須遵從以上的「第一原理」,BBC疏理中法的利益關係︰「法國是最早同中國開展民用核能合作的西方國家,1994年投產的大亞灣核電站就是法方深度參與,至今核能仍是中法合作的重點,2023年4月馬克龍訪華兩國又簽署該領域的新協議經貿關係。」

2023年中法貿易額789億美元,法國對華投資逾216億美元,這個數字未算高,在歐盟內,德國和荷蘭兩個高端科技國家,對華貿易經濟都高於法國,然而,這可不是用銀碼來衡量友誼,我們實在買不那麼多的法國包包時裝化妝品,畢竟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拜託,也請不要拿中俄兩國貿易年增26%去年超2400億美元的數字來相比。中國和俄羅斯貿易高度互補,俄羅斯是天然資源大國,擁有中國需求甚殷的能源、糧食和原材料,其中能源佔了70%。俄羅斯過後沒有那麼多東西需要中國進口的,因為電子、機電產品,紡織和汽車等,都是向歐洲買的,可是俄羅斯兩年前被歐美各國聯手制裁,怎麼辦?唯有尋求中國製造。

把歐洲分而治之的不是中國,中國一直專注現代化發展,以民生經濟為重,法國方面早前宣佈要馬克龍跟習近平「討論的重點將是國際危機,首當其衝是烏克蘭戰爭和中東局勢」,希望法方可以校正焦點,秉承戴高樂反對美國對歐洲「統而治之」的理智外交傳統。

拜登以一貫美國的強硬取態,要求包括法國在內的發達國家,一起反對中國的工業製造出口,以及限制對華輸出技術,外媒稱︰「自去年10月起,歐盟陸續對中國的電動車、風力渦輪機、太陽能電池企業啟動反補貼調查;若調查結果認定歐洲產業確實因為中國政府對其企業的補貼,而遭受『市場扭曲與不公平競爭的阻礙』,歐盟可能對中國商品施加懲罰性關稅。」

法國是知音者,想必明白不公平貿易競爭在哪裡,中國不是歐洲任何人的對手,不過,歐洲有些想法很難理解的,例如,德國要派軍艦將要闖渡台灣海峽。馬克龍最好勸一勸朔爾茨,歐洲大國要對中國合而圍之?太不明智了,搞不好,就難辦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