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床單枕頭套懶得洗 隨時變細菌溫床或致肺炎淋病

社會事

床單枕頭套懶得洗 隨時變細菌溫床或致肺炎淋病
社會事

社會事

床單枕頭套懶得洗 隨時變細菌溫床或致肺炎淋病

2020年03月27日 08:11 最後更新:03月28日 00:38

唔好懶,要勤洗~~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有時候嫌麻煩,未必每星期換一次枕頭套及牀單,但疫情未平息前千萬不要偷懶。英國有項研究指出,經常不清洗枕頭套,其細菌量分分鐘多過廁所。根據外媒引述英國一項研究,每晚睡覺時,身體是會脫落約1,500萬個皮膚細胞,並堆積在枕頭套及床單上。如果不定時更換,恐防會成為塵蟎的家。人體所掉落的皮膚細胞,為塵蟎的養分,牠們會自然滋生及繁殖。

更多相片
GETTY圖片

唔好懶,要勤洗~~

GETTY圖片

有時候嫌麻煩,未必每星期換一次枕頭套及牀單,但疫情未平息前千萬不要偷懶。英國有項研究指出,經常不清洗枕頭套,其細菌量分分鐘多過廁所。根據外媒引述英國一項研究,每晚睡覺時,身體是會脫落約1,500萬個皮膚細胞,並堆積在枕頭套及床單上。如果不定時更換,恐防會成為塵蟎的家。人體所掉落的皮膚細胞,為塵蟎的養分,牠們會自然滋生及繁殖。

GETTY圖片

加上塵蟎並非睡牀上唯一的過敏原,有可能會形成一個真菌群落。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有項研究發現,使用過的枕頭套內含16種不同真菌及過百萬的真菌孢子,包括:常見真菌-煙麴黴。出現過敏反應外,同時也可感染肺部及其他器官。有專家建議,大眾應該一個星期換一次枕頭套及牀單,才能保障健康。

GETTY圖片

研究人員發現,細菌已在第7日開始生長,從培養皿看出菌落愈來愈多。直到第28日更發現有和肺炎、淋病、闌尾炎等的危險細菌,如可引致淋病的奈瑟菌目(neisseriales)。

消委會圖片

1.吸塵機

研究發現,18至25歲之間的單身男士,有近55%的人一年只換4次床單。他們不清洗枕頭套及牀單,平日就像睡在成千上萬的「蜘蛛」上。除不衛生外,塵蟎的糞便所產生的蛋白質,是可令部分過敏人士出現眼睛發紅、痕癢、流鼻水或其他感冒的症狀。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加上塵蟎並非睡牀上唯一的過敏原,有可能會形成一個真菌群落。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有項研究發現,使用過的枕頭套內含16種不同真菌及過百萬的真菌孢子,包括:常見真菌-煙麴黴。出現過敏反應外,同時也可感染肺部及其他器官。有專家建議,大眾應該一個星期換一次枕頭套及牀單,才能保障健康。

床單連續使用一個月可引致肺炎。英國牀褥零售商 Time4Sleep 2018年曾進行一調查,發現一個月才更換床單有近25%的受訪者。隨後Time4Sleep與塞維亞大學生物系合作,進行細菌實驗。實驗者要在同一張牀上睡28個晚上,過程並不會更換任何床上用品。從而檢測枕頭、床的中、末段,多日來的細菌量。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研究人員發現,細菌已在第7日開始生長,從培養皿看出菌落愈來愈多。直到第28日更發現有和肺炎、淋病、闌尾炎等的危險細菌,如可引致淋病的奈瑟菌目(neisseriales)。

塞維利亞大學生物學家 Luis 解釋,細菌大多源自於皮膚,口腔和糞便。詳細分析結果,發現枕頭位置多為梭菌目(Clostridiales),擬桿菌目(bacteroidales)及奈瑟菌目(neisseriales)的細菌。牀的末段於腳部位置,則發現放線菌屬(Actinomyces)細菌,雖毒性不高但可引致膿瘡等疾病。

定期更換床單外,牀蝨亦是一大難題。要小朋友睡得健康,也要解決這問題,才能避免睡醒起來全身又紅又腫。綜合消委會資料,可以使用以下7大防治牀蝨方法: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1.吸塵機

利用吸塵機捕捉床蝨,並預先集塵袋中加入殺蟲劑,從而殺死牀蝨。

2.蒸氣噴射

使用可以噴出高溫蒸氣的機器,以約80度的溫度消滅在表面及藏在細縫(包括床墊、梳化墊、窗簾等各種家具)的牀蝨。如果有遺漏,牀蝨很易繁殖,再度為患。

3. 清洗紡織品

先用密封厚膠袋或膠箱載好受到牀蝨污染的衣物、床單、窗簾等,然後使用不低於80°C的熱水浸泡及徹底清洗,若以乾衣機將衣物烘乾更佳。清洗後的衣物應暫時放在厚膠袋裡隔離,等牀蝨被完全消滅後再使用。

4.熱力處理

假如房間或有牀蝨的地方能夠完全密封,也不會因熱力而受損壞,便可使用熱力處理。方法是先將乾熱空氣導入蟲患處或替房間加熱的方法,將溫度保持在45°C至60°C之間及維持不少於60分鐘。但是方法較為複雜,香港較少使用。

5.化學防治

噴灑或注入具殘留性的殺蟲液劑。天然的矽藻土粉劑能磨損牀蝨表皮,使其脫水而死,故此也可放於牀蝨出沒及匿藏處。

6.環境防治:

定期進行檢查,勤洗被褥、衣物,保持家居環境乾爽,避免用二手家具,以及盡快更換剝落的牆紙,填塞牆壁、家具和牀蝨可滋生的縫隙、洞口。從外地回港也要徹底檢查行李,確保沒有把牀蝨帶回家中。

7.滅蟲公司

如果自已無法處置,可以考慮聘用專業的滅蟲服務對付牀蝨,約需進行2至3次滅蟲工序,實際次數按蟲患的嚴重程度、範圍及環境而定。

除了著重清潔,都市人生活繁忙,亦要「安枕」無憂獲得優質睡眠,選擇適合自己的枕頭尤其重要。消委會提醒消費者在選購枕頭時,除需考慮個人體型、睡眠習慣及床褥等因素外,在購買和使用枕頭時,還應注意以下事項:

消委會圖片

消委會圖片

- 店鋪於售出枕頭後,一般都會基於個人衛生理由而不設退換;

- 大部分枕頭不可清洗,即使原枕袋或枕芯可以清洗,仍不宜頻密清洗,以免枕頭變形或內裏的填充物料受損;

- 枕頭一般可用上數年,更換枕頭通常是基於衛生考慮,例如有異味、變色或發霉,或枕頭承托欠佳,例如枕頭按下沒有回彈性或局部下陷,令睡眠不舒適;

- 合適的枕頭應該支持頸椎在仰臥時,能夠保持正常的生理弧度,而側臥時能夠盡量使頸椎與胸椎維持直線,讓頸部附近肌肉能放鬆,並使頸椎關節承受最少的壓力。

往下看更多文章

常飲酒或減弱手術麻醉效果?台醫生揭2大可能性

2024年04月29日 07:00

坊間流傳,常飲酒會對手術麻醉效果造成影響,有醫生則解釋背後可能的原因。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過度飲酒會危害身體健康且影響手術麻醉效果?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說「飲酒傷身」,過度飲酒會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它不僅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在接受手術麻醉時也會帶來額外的風險。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常飲酒人士在手術時往往需要更大的麻醉劑藥量

有醫生特別指出,對於那些雖然器官功能尚保持正常,但習慣性飲酒的人來說,在麻醉過程中,往往需要更大劑量的麻醉藥量。這是因為這類人群的肝臟中分解麻醉藥物的酵素活性較高,並且他們的身體對這類中樞神經抑制藥物已經產生耐受性,導致藥量需加大。因此戒酒或在不傷身體的情況下適度飲酒尤為重要。

酗酒或器官衰退的患者在手術麻醉中需要特別注意藥物劑量的調整

台灣知名外科醫生鍾雲霓指出,飲酒量及頻率會影響施行麻醉的過程。對於酗酒者或因飲酒導致肝腎及心臟功能衰退的患者,在手術中使用麻醉時需謹慎考量,根據器官的實際情況調整適當的藥劑量,或可能需減少藥物劑量。

醫生揭示常飲酒人士需要更高麻醉藥劑量的兩大原因

鍾雲霓進一步說明,檢測器官功能並非患者自行判斷,而需進行抽血和超音波等檢查,由專業醫生進行診斷。此外,對於器官功能正常但經常飲酒的人士而言,則需要更高的麻醉藥劑量。其主要原因包括,酒精作為一種中樞神經抑制劑,經常性使用會使肝臟分解此類物質的酵素逐漸增多。其次是身體對酒精或麻醉藥會產生耐受性,從而需要增加藥物劑量以達到相同的麻醉效果。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醫生提倡標準化酒精攝入量以減少健康風險

鍾雲霓表示,避免飲酒或控制酒量是最佳選擇,在2023年加拿大的研究亦顯示,飲酒無任何益處,但由於在社交場合飲酒似乎難以避免。因此,醫生建議將酒精攝入量標準化,例如將40%酒精濃度的威士忌或高粱設定為一個shot杯為一個單位,而酒精濃度大概10%至15%的葡萄酒、白酒或紅酒則可以用一個高腳玻璃杯計算,5%酒精濃度的氣泡酒或啤酒則以一樽為一單位。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醫生強調飲酒過量會增加癌症風險且導致器官功能衰退

鍾雲霓認為,每週攝入不超過兩個單位的酒精為低風險,相當於兩個shot的威士忌、兩杯紅酒或兩瓶啤酒。若每週飲酒量達三至六個單位,則會增加患乳癌、大腸癌的風險,超過七個單位以上,諸如每天睡前喝一杯紅酒,除了罹癌機率外,也會影響心臟、腎臟或肝臟功能、還有高血脂,骨密度下降,負面作用會開始顯著累積。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