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60人提堂被控暴動 部分被告禁足加士居道至彌敦道

政事

60人提堂被控暴動 部分被告禁足加士居道至彌敦道
政事

政事

60人提堂被控暴動 部分被告禁足加士居道至彌敦道

2019年11月20日 23:40 最後更新:11月21日 00:53

今分三案於九龍城裁判法院提堂

警方連續4日圍堵理工大學,前晚大批示威者欲兵分兩路營救被困理大的示威者,各區亦與警方爆發激烈衝突,年齡介乎16至34歲的60名男女被控暴動罪,今分三案於九龍城裁判法院提堂,各人暫毋須答辯,其中8名被告因傷留院,裁判官將案件押後至下週一,其餘則延至明年3月4日、5日、11日再訊,期間准以一系列條件擔保。多位辯方律師斥責警方有違專業,包括涉嫌圍毆、嫁禍不屬於被告的物品、延誤送醫,甚至強迫被告讀出「時代垃圾 溝渠曱X」。

被告押解提堂。

被告押解提堂。

被告依次為:裝修工林樂進(28歲)、浸大三年級生林迪倫(20歲)、嶺大二年級生劉思琪(19歲)、城大三年級生羅凱欣(19歲)、港大一年級生李諾琳(17歲)、澳洲大學二年級生梁嘉淇(24歲)、地盤工梁健朗(24歲)、兼職售貨員吳穎貽(24歲)、浸大一年級生伍潤民(20歲)、售貨員龐志佳(34歲)、設計師潘曉東(22歲)、尼泊爾籍地盤工Pun Dhan Bahadur(34歲)、侍應譚啟沖(24歲)、木匠謝承峯(23歲)、售貨員王志聰(23歲)、兼職侍應王俊元(22歲)、兼職售貨員黃浩軒(23歲)、浸大四年級生黃文澤(23歲)、售貨員王子豪(27歲)、科大生黃梓泓(18歲)。

被告押解提堂。

被告押解提堂。

大學研究員歐育婷(23歲)、學生陳卓賢(18歲)、學生陳亮希(16歲)、物業管理員陳亮儒(24歲)、的士司機陳思朗(31歲)、侍應陳偉納(35歲)、學生鄭偉樂(18歲)、學生張綽元(19歲)、學生張凱(19歲)、攝影師朱兆輝(28歲)、學生馮興榆(21歲)、學生洪主龍(21歲)、商人黎鈞堯(25歲)、學生賴帥彰(20歲)、學生劉沛彥(21歲)、建築工人梁俊傑(22歲)、學生梁家樂(18歲)、學生梁剛瑋(21歲)、學生梁遨然(20歲)、建築工梁栢熙(25歲)。

地盤管工歐陽浩明(25歲)、攝影師翟柏龍(28歲)、學生湛沛林(19歲)、髮型師陳思進(18歲)、廚師陳子謙(24歲)、文員陳子宏(21歲)、學生陳彥宏(17歲)、無業漢鄭太君(25歲)、學生張穎瑜(21歲)、音樂教師莊正(28歲)、學生周嘉慧(19歲)、學生周諾澄(19歲)、設計師朱國智(27歲)、侍應朱盛軒(25歲)、髮型師柱文曉(17歲)、音樂教師簡澧然(24歲)、學生高天佑(18歲)、物業經理郭曉泰(31歲)、酒吧店員黎子欣(22歲),以及學生林鳳芝(18歲)。

被告押解提堂。

被告押解提堂。

他們同被控於本月18日在油麻地彌敦道近窩打老道交界參與暴動,均獲准以1000至5000元現金保釋、交出旅遊證件、不得離港、守宵禁令,部分被告除轉乘交通工具外,須嚴格遵守禁足令,範圍圍繞加士居道至彌敦道。

裁判官何俊堯質疑禁足令範圍遠超實際所需,問及有否顯示被告有參與扔汽油彈、磚頭等暴動行為,控方坦言暫時未有相關證據。辯方大律師潘熙等人援引多案,望法庭考慮禁足令是否適合。

往下看更多文章

理大團隊勇奪國際發明展大獎 科研落地防眼疾風險 助減社會醫療負擔

2024年04月30日 10:37 最後更新:05月04日 22:41

理工大學其中一項研發項目全球首個「便攜式高清角膜地形圖儀」在國際發明展奪得特別大獎。負責研發的紀家樹教授期望,儀器能夠在社會普及,監測學童視力,提升香港醫療水平,長遠減輕醫療系統負擔。

香港理工大學於日前舉辦的第49屆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勇奪多項殊榮,當中,眼科視光學院學院主任兼眼視覺研究中心副總監紀家樹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研發的全球首個「便攜式高清角膜地形圖儀」更榮獲特別大獎和金獎。紀家樹教授接受專訪時坦言,多得創新科技署的計劃資助,研發項目才能得以發展至今。儀器試點計劃將在香港各大的眼科視光中心陸續「落地」推出,希望能夠在社會普及,監測學童視力發展之餘,提升香港整體醫療水平,長遠減輕醫療系統負擔。

對比傳統大型台式儀器,「便攜式高清角膜地型圖儀」體積重量相對減低。

對比傳統大型台式儀器,「便攜式高清角膜地型圖儀」體積重量相對減低。

儀器短時間了解學童視力 尋找改善良方

紀家樹指出,新冠疫情改變生活及上課模式,導致香港學童散光個案激增1.5倍,如果散光沒有得到適當的診斷和矯正,會令眼睛視變得力模糊,增加頭痛的機會,嚴重情況下更可能會引致弱視,大大影響生活質素。紀家樹獲獎的研發項目-「便攜式高清角膜地形圖儀」-能夠發現早期有問題的角膜,配合其他改善視力的工具,就能及早保護學童的視力。

紀家樹教授介紹得獎項目「便攜式高清角膜地型圖儀」 (巴士的報記者攝)

紀家樹教授介紹得獎項目「便攜式高清角膜地型圖儀」 (巴士的報記者攝)

紀家樹表示,一般市面上使用的角膜地形圖儀體積較大,成本較高,相對普及度較低,而且對患者的依從性要求高,但他們團隊研發的「便攜式高清角膜地型圖儀」,體積重量減少了超過90%,配合自家研發的軟件下,測量數據多達11,520點,並能即時進行AI運算及校準,在小至4歲的幼童身上也能取得精確度極高的檢查結果。他補充:「只需要幾十秒,便可上傳圖片至雲端進行分析,從而清楚了解學童的角膜形態,推算其視力程度。」另外,他強調「便攜式高清角膜地型圖儀」攜帶方便,可以令角膜檢查引進校園,對學童進行篩查,及早發現眼睛問題,做到病向淺中醫。

「便攜式高清角膜地型圖儀」測量數據多達11,520點,並能即時進行AI運算及校準,在小至4歲的幼童身上也能取得精確度極高的檢查結果。

「便攜式高清角膜地型圖儀」測量數據多達11,520點,並能即時進行AI運算及校準,在小至4歲的幼童身上也能取得精確度極高的檢查結果。

相比一般大型台式角膜地形圖儀(如圖),「便攜式高清角膜地形圖儀」易於攜帶(巴士的報記者攝)

相比一般大型台式角膜地形圖儀(如圖),「便攜式高清角膜地形圖儀」易於攜帶(巴士的報記者攝)

科研成果轉化落地 讓學童受惠 望減輕醫療系統負擔

紀家樹進一步指出,由「便攜式高清角膜地形圖儀」得出來的準確數據,有助於訂製「角膜矯形鏡」的矯視產品:「角膜矯形鏡是一種特殊的硬性隱形眼鏡,其原理類似牙齒矯正。由於兒童的眼球發育一般會到18至21歲才穩定,學童只需在眼睛發育期間於晚間睡覺時持續佩戴高清角膜矯形鏡,除了可以在日間完全不用佩戴眼鏡而達到清晰視力外,還能有效減緩學童近視加深速度,從而長遠減低日後可能出現的眼疾問題,如白內障、黃斑病變、青光眼、視網膜病變和視網膜脫落等。」他表示,角膜矯形鏡越趨普及,能夠減低市民患上嚴重眼疾的風險,減輕醫療系統的負擔,為香港經濟穩定發展作出貢獻。

研發團隊示範使用「便攜式高清角膜地形圖儀」(巴士的報記者攝)

研發團隊示範使用「便攜式高清角膜地形圖儀」(巴士的報記者攝)

紀家樹表示,設備操作簡單、體積細小,便於攜帶到不同地方,如偏遠地區進行視力篩查。此外,設備價錢相宜,相比一般大型台式角膜地形圖儀,價格更是低出一半,這能增加眼科護理人員加入角膜檢查作為恆常檢查的意欲,提高整體醫療水平。該設備由理大學者領導的初創企業香港和光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落地」推出,長遠希望令角膜檢查普及化,提高醫療服務提供者的效率,及時根據眼睛問題作出多項應對方案。

紀家樹教授介紹得獎項目「便攜式高清角膜地型圖儀」 (巴士的報記者攝)

紀家樹教授介紹得獎項目「便攜式高清角膜地型圖儀」 (巴士的報記者攝)

紀家樹教授以及所率領的研發團隊 (巴士的報記者攝)

紀家樹教授以及所率領的研發團隊 (巴士的報記者攝)

紀家樹感謝創新科技署協助 並放眼中國改善內地學童視力

團隊早期在創新科技署「創科生活基金」資助計劃下研發這項新設備。紀家樹表示獲得創新科技署的幫助,是項目成功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我們的團隊從2018年開始研發產品模板時,遇上新冠疫情,國內的整個生產線停工,幸得到創新科技署的支持,項目才能發展至今。」在未來日子,他表示,團隊除了在香港為智慧醫療科技發展作出貢獻,亦會放眼中國,冀望能在主要眼科診所推出產品:「終極目標是每所學校具備一台,成為學童度高、量體重以外的另一指標。」同時希望眼睛檢查也可普及至內地偏遠地區,為國家未來發展出一分力。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