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美媒體戰 阿爺順手趕美國駐港媒體 翻歷史:「美國發展史就是一部印第安人血淚史」

博客文章

中美媒體戰 阿爺順手趕美國駐港媒體 翻歷史:「美國發展史就是一部印第安人血淚史」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美媒體戰 阿爺順手趕美國駐港媒體 翻歷史:「美國發展史就是一部印第安人血淚史」

2020年03月18日 17:09 最後更新:17:29

美國新冠肺炎愈演愈烈的同時,又爆出和中國的外交風波。美國之前打壓5家中國主流媒體駐美機構,本周美國總統特朗普又稱新冠肺炎為「中國病毒」,終於惹來中國強硬反擊。

中國外交部今日(3月18日淩晨宣佈對美國駐華新聞機構採取三項新規定:
第一,針對美方將5家中國媒體駐美機構列為「外國使團」,中方對等要求「美國之音」、《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時代週刊》這5家美國媒體駐華分社向中方申報在中國境內所有工作人員、財務、經營、所擁有不動產資訊等書面材料。

第二,針對美方大幅削減、實際驅逐中國媒體駐美機構員工,中方要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年底前記者證到期的美籍記者從即日起4天內向外交部新聞司申報名單,並於10天內交還記者證,今後不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繼續從事記者工作。

第三,針對美方對中國記者在簽證、行政審查、採訪等方面採取歧視性限制措施,中方將對美國記者採取對等措施。

高人話,中國這三招很重,除了表面看到事情之外,有兩個重點,第一,這5家美國媒體駐華分社要申報在中國境內「所有工作人員、財務、經營、所擁有不動產資訊等書面材料」,如果他們有做新聞採訪以外的工作,馬上被放到放大鏡上被監察。

第二,順手停了這5家機構在香港及澳門的記者活動。由於特區的國防、外交由中央管理,未來港澳都不能再發工作簽證予這5家機構的人員。等如凍結了他們在港澳的活動。

這場中美媒體戰由美方觸發。先是2018年美國要求部分中國媒體駐美機構註冊為「外國代理人」,不久前美方又變本加厲要求5家中國主流媒體駐美機構按照「外國使團」登記。中國未採取報復行動。到近日《華爾街日報》將中國稱為「亞洲病夫」,事後拒絕道歉,而導致中方驅逐3名《華爾街日報》記者後,美方又驅逐約60名中國主流媒體駐美人員,從而逼使中方採取最新報復行動。

《環球時報》發表社评:「媒体战」若打下去,美方佔不了便宜

《環球時報》發表社评:「媒体战」若打下去,美方佔不了便宜

《環球時報》發表社論認為,美方之所以向中國媒體下手,挑起這場特殊的「戰爭」,根本原因是美方就想製造這樣一個新的衝突點,通過打壓中國新聞機構來抹黑中國的政治體制。華盛頓認為開闢這個戰線能夠得到西方世界的廣泛回應,並且能順勢製造西方的意識形態團結。他們同時大概還算計著:中方會忍氣吞聲,息事寧人。

《環球時報》認為這是一個嚴重的誤判。中國如今是新聞富礦,各國媒體來華報導可謂趨之若鶩。如果雙方互逐記者愈演愈烈,美國媒體會更加難受,因為美國媒體在中國設分支機搆的有29家,遠比中國在美設分支機搆的9家媒體多得多。無論是雙方按照人數均等還是媒體數量均等打下去,最後更難受的都是美方。

《人民日報》發表文章,題為「美國發展史就是一部印第安人血淚史」。

《人民日報》發表文章,題為「美國發展史就是一部印第安人血淚史」。

另外,《人民日報》又發表文章,題為「美國發展史就是一部印第安人血淚史」
。《人民日報》指今年是英國船隻「五月花」號登陸北美大陸400周年,包括美國和英國各地將舉行活動紀念這一事件。文章引述美國媒體評論稱,回顧歷史和現實,「五月花」號登陸這一美國歷史上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事件,對於美國印第安人而言卻是悲慘時代的開始。從歷史上遭驅逐、屠戮和強制同化,到如今陷入系統性貧困和被歧視,原本是這片大陸主人的印第安人在美國社會聲音日漸微弱。

華盛頓國會大廈旁矗立的美國印第安人國家博物館,用文字、圖片和實物的方式,展示了印第安人400年來的悲慘遭遇。據博物館網站介紹,當初面對「五月花」號上的不速之客,印第安人展示了好客天性。在他們的幫助下,白人殖民者定居下來並獲得了豐收,他們和印第安人共慶豐收的日子後來定名為感恩節。然而此後,白人殖民者卻通過戰爭、誘騙的方式逼使印第安部落簽訂了一個又一個不平等條約,從印第安人手中巧取豪奪大量土地。

文章指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估算,截至2018年底,全美有570萬印第安人,約占總人口的2%,他們中的22%居住在印第安人保留地。這些保留地主要位於貧瘠的中西部地區,最大的面積約6.5萬平方公里,最小的僅0.5平方公里。在白人殖民者到來之前,印第安人幾乎分佈于全美各處,如今卻在東西海岸主要大城市難覓蹤跡。印第安人保留地大多位置偏遠,基礎設施不便,缺乏發展經濟的基本能力。

《人民日報》毫不客氣,揭露美國起源的不光彩殖民史。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月球是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支撐人類走向更遠深空。」除了載人航天取得的成就,中國牽頭組織的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未來又是什麽樣?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4月24日是第九個中國航天日。當日,國家航天局通過一小段影片,公布了探月工程的最新進展,令所有人一睹為快。

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由中國牽頭發起,已經吸引10多個國家和機構加入,並計劃在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以月球南極為核心開展月球環境探測和資源利用試驗驗證。拓展型建設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計劃2045年前建成。

從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視頻中可以看到,國際月球科研站擁有多種多樣的功能。

為什麽要建國際月球科研站?又要怎麽建?

國際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軌道上,建設可進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等多學科多目標科研活動、長期自主運行的綜合性科學實驗基地。

隨著深空探測技術、經驗的不斷積累,中國也已制定了對深空和國際月球科研站的研究方向。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稱:「過去我們能够到達月球,現在我們主要是要到上面去開展科學實驗;過去都是到某一個點去,現在可能要大面積探索,要深入探索;過去都是以政府主導,現在開始向政府來牽引商業航天積極參與轉變;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聯合起來共同來進行探測。」

吳偉仁介紹,國際月球科研站將按照2個階段分步實施,第一步是基本型建設階段,2035年前,以月球南極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齊備、要素基本配套的綜合科學設施。第二步是拓展型建設階段,2045年前,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建成功能完善、相當規模、穩定運行的設備設施。

吳偉仁稱,月球這是一個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就為以後人類走向更遠深空提供一個長時間科研研究、長時間能够在上面進行作業、進行工作、進行生活,為以後奔向火星,奔向更遠的深空做技術儲備和物資、智力上這方面的儲備。

另外,在4月24日上午舉行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紹說,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各系統正按計劃開展研製建設。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2023年,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經中央政府批准啟動實施,總體目標是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據悉,中國第四批航天員選拔即將完成,不久將正式對外發布相關信息。第四批航天員入隊後,將和現役航天員一起,實施空間站後續任務,+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目前,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夢舟載人飛船、攬月月面著陸器、登月服等主要飛行産品均已完成方案研製工作,正在全面開展初樣産品生産和各項試驗。飛船、著陸器已基本完成力熱試驗産品研製,火箭正在開展各型發動機地面試車,文昌載人月球探測發射場建設全面啟動實施,向全社會公開徵集的載人月球車、月面載荷方案正在進行競爭擇優。

相比空間站任務,登月任務中航天員需要訓練掌握夢舟飛船和攬月著陸器正常以及應急飛行情况下的操作,月面出/進艙,六分之一重力條件下負重行走,月球車遠距離駕駛,月面鑽探、采樣和科學考察等技能。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