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染新冠皮膚或現不同症狀 腳趾似凍傷應及早檢測

生活事

染新冠皮膚或現不同症狀 腳趾似凍傷應及早檢測
生活事

生活事

染新冠皮膚或現不同症狀 腳趾似凍傷應及早檢測

2020年06月30日 08:46 最後更新:07月05日 11:21

有疑問及早求醫

AP圖片

AP圖片

新冠肺炎期間,大家都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及戴口罩,但同時有可能引起皮膚問題,例如皮膚炎、酒糟鼻等。有皮膚專科醫生就在個人社交網站分析一些醫學文章和報道,原來感染新冠肺炎後,皮膚亦有機會出現的不同症狀。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皮膚專科醫生葉榮根在其社交網站提到,有報道指湖北有兒童染疫後出病徵,隨後亦醫學文章分析原因,指出年輕病者的血管會有血塊阻塞,成因是發炎,血變濃及血管內膜損傷。另有文章指有患者曾出現紅斑、蕁蔴疹及冰瘡狀水泡,而比例高達20%。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他表示,有意大利團隊上月中提出3個案例,其中2人為14歲,一人為18歲。14歲的2人沒有其他病徵,病發前先有紅疹於腳趾尖和趾背,隨後出現潰瘍,刺痛及痕癢的情況,雙腳腳底都受影響。由於親人染病,所以3人才作深喉測試,而皮膚症狀則在7日後消退。18歲的病人則發高燒2日後退燒,隨即有凍傷足趾皮膚,這現象維持10日,除高燒外,無其他病徵。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葉榮根指出,重要的是兒童或青少年有腳趾如凍傷現象,要及早檢測,因為可能沒有其他新冠病徵,而病情輕重則與皮膚無關。

往下看更多文章

常飲酒或減弱手術麻醉效果?台醫生揭2大可能性

2024年04月29日 07:00

坊間流傳,常飲酒會對手術麻醉效果造成影響,有醫生則解釋背後可能的原因。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過度飲酒會危害身體健康且影響手術麻醉效果?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說「飲酒傷身」,過度飲酒會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它不僅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在接受手術麻醉時也會帶來額外的風險。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常飲酒人士在手術時往往需要更大的麻醉劑藥量

有醫生特別指出,對於那些雖然器官功能尚保持正常,但習慣性飲酒的人來說,在麻醉過程中,往往需要更大劑量的麻醉藥量。這是因為這類人群的肝臟中分解麻醉藥物的酵素活性較高,並且他們的身體對這類中樞神經抑制藥物已經產生耐受性,導致藥量需加大。因此戒酒或在不傷身體的情況下適度飲酒尤為重要。

酗酒或器官衰退的患者在手術麻醉中需要特別注意藥物劑量的調整

台灣知名外科醫生鍾雲霓指出,飲酒量及頻率會影響施行麻醉的過程。對於酗酒者或因飲酒導致肝腎及心臟功能衰退的患者,在手術中使用麻醉時需謹慎考量,根據器官的實際情況調整適當的藥劑量,或可能需減少藥物劑量。

醫生揭示常飲酒人士需要更高麻醉藥劑量的兩大原因

鍾雲霓進一步說明,檢測器官功能並非患者自行判斷,而需進行抽血和超音波等檢查,由專業醫生進行診斷。此外,對於器官功能正常但經常飲酒的人士而言,則需要更高的麻醉藥劑量。其主要原因包括,酒精作為一種中樞神經抑制劑,經常性使用會使肝臟分解此類物質的酵素逐漸增多。其次是身體對酒精或麻醉藥會產生耐受性,從而需要增加藥物劑量以達到相同的麻醉效果。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醫生提倡標準化酒精攝入量以減少健康風險

鍾雲霓表示,避免飲酒或控制酒量是最佳選擇,在2023年加拿大的研究亦顯示,飲酒無任何益處,但由於在社交場合飲酒似乎難以避免。因此,醫生建議將酒精攝入量標準化,例如將40%酒精濃度的威士忌或高粱設定為一個shot杯為一個單位,而酒精濃度大概10%至15%的葡萄酒、白酒或紅酒則可以用一個高腳玻璃杯計算,5%酒精濃度的氣泡酒或啤酒則以一樽為一單位。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醫生強調飲酒過量會增加癌症風險且導致器官功能衰退

鍾雲霓認為,每週攝入不超過兩個單位的酒精為低風險,相當於兩個shot的威士忌、兩杯紅酒或兩瓶啤酒。若每週飲酒量達三至六個單位,則會增加患乳癌、大腸癌的風險,超過七個單位以上,諸如每天睡前喝一杯紅酒,除了罹癌機率外,也會影響心臟、腎臟或肝臟功能、還有高血脂,骨密度下降,負面作用會開始顯著累積。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