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一個喇沙仔在美國媒體打工的感悟 :西方的指鹿為馬習以為常

博客文章

一個喇沙仔在美國媒體打工的感悟 :西方的指鹿為馬習以為常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一個喇沙仔在美國媒體打工的感悟 :西方的指鹿為馬習以為常

2020年07月08日 15:07 最後更新:15:10

喇沙仔周學文從事新聞工作,97之夜在羅湖邊境拍下解放軍進入香港的第一刻。2020回歸前夕他再次揮筆寫下回歸23年的感受。內地微信公眾號「筆加尺工作室」引述周學文的文章如下:

今天是 6月30日,23年前的今晚,我是美聯社記者,被編輯派到香港邊境,觀察香港回歸祖國時解放軍跨境進駐的歷史時刻。當時我從事媒體已經4年,學會了「冷眼旁觀」。然而當夜,看著一卡一卡的軍車,滿載著排列整齊的解放軍從深圳開進來,從面前駛過,不禁心潮澎湃。

 
為了爭取第一手資料記錄回歸時的民心背向,4年間我深入社會各階層,走訪他們瞭解不同寄望與顧慮。回歸讓很多港人踟躕不決,有的悲觀、有的樂觀。但作為土生土長香港人,我自己一直深信,也從當時社會中普遍看到,香港回歸,是屬於中國人的一個光輝時刻。

周學文(左)在邊境口岸等待解放軍進駐時與同業合影。

周學文(左)在邊境口岸等待解放軍進駐時與同業合影。

 
在此之前,我還專門花了兩年時間,跑到德州州立大學修讀新聞碩士課程。那時候,美國的新聞理念與從業守則,在我心裡有著崇高的地位。美國媒體被譽為第四權,一批受過良好教育的專業記者,為社會上各種不公義打抱不平,捍衛真理不惜一切。就讀時印象最深刻的,是美國人對誠信的重視。小到就如何應用引號,來識別原創和引述別人的話,也絲毫不能含糊,我就因為在論文裏搞糊塗了,差點釀成大錯畢不了業。
 
奈何,曾經以為堅如磐石的信念,經不起23年的風吹雨打,只剩下難堪的一廂情願。

首先是驚訝於美媒不再公正公平公義,甚至連基本人性應有的同情心與同理心都蕩然無存。當湖北人民在最危急存亡的時候,幾家老牌美媒包括華爾街日報、時代週刊等,竟然無恥的落井下石:「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強大的巨無霸被蝙蝠病毒羞辱了」......「冠狀病毒危機粉碎了裝作團結的門面」,他們群起而攻,指責中國的體制只會為世界帶來災難。
 
不久,當中國成功控制疫情後,新冠病毒反而開始在美國爆發,美國媒體非但沒有認可中國的犧牲和痛苦經驗,更情願花大量篇幅去質疑中國的病情和死亡數字。不斷污蔑中國,對美國本土疫情治理有幫助嗎?假如中國真像美國訛傳的驚人數字,那過去數月在中國城市的大街上,為何沒有出現紐約的情景,要調用凍肉車過來冷藏死者?今天,新冠在美國的新增數字,持續刷新。超過250萬確診與接近13萬性命犧牲——似乎美國人對數字已經麻木了?

不止無視病毒橫掃,就連國內經濟衰退,反歧視浪潮席捲全國,都可以擱在一旁,卻要花精神去為港人「捍衛自由」,美國人的偽善,可真如入化境。上周美國參議院通過兩項法案,意欲懲罰中國在香港推行國安法,並宣佈對現任和前任中國官員實行簽證限制。但事實上,美國人有多關心世界事?我就舉個個人經歷吧。碩士畢業後在德州一個小鎮的雙週刊報紙當了數月的實習生,報紙老闆是一對曾在達拉斯的美聯社當過記者的夫婦,老闆娘有天訓導我說:「你不要以為我是女性,我的話就不重要。我非常清楚,香港屬於日本,我非常清楚你們那裡瞧不起女性。」
 
無論新冠多毒,始終比不上人心歹毒。之前聽了一句話,在美國,「非裔駕駛」與「亞裔咳嗽」,同樣是莫須有罪名。光天化日下虐殺非裔,惹起全球反暴;然而,特朗普睜著眼散播種族言論,還輕佻地稱新冠為「kung flu」(功夫流感),何其傲慢無知。

特朗普講中國flu。

特朗普講中國flu。

這還不止,特朗普接著說:「總有一天,它(指病毒來自中國的歪論)將被歷史所認可,總有這一天(Someday, it'll be recognized by history. Someday)」。說到歷史,我非常瞭解,從來只有勝利者的版本。我不禁又想起小時候,同一場戰爭,英文歷史教科書叫 First Sino-British War,中文歷史書則稱鴉片戰爭,這就是施暴者與受害者的視角差異。
 
現在,我已經對西方的指鹿為馬習以為常。請不要用民主來忽悠我,不要用自由來蒙蔽我,不要再別有用心的宣揚所謂普世價值,因為我知道,在這些人眼中,中國人永遠背後繫著根辮子,就如同非裔背上永遠有血淋淋的鞭痕。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月球是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支撐人類走向更遠深空。」除了載人航天取得的成就,中國牽頭組織的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未來又是什麽樣?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4月24日是第九個中國航天日。當日,國家航天局通過一小段影片,公布了探月工程的最新進展,令所有人一睹為快。

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由中國牽頭發起,已經吸引10多個國家和機構加入,並計劃在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以月球南極為核心開展月球環境探測和資源利用試驗驗證。拓展型建設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計劃2045年前建成。

從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視頻中可以看到,國際月球科研站擁有多種多樣的功能。

為什麽要建國際月球科研站?又要怎麽建?

國際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軌道上,建設可進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等多學科多目標科研活動、長期自主運行的綜合性科學實驗基地。

隨著深空探測技術、經驗的不斷積累,中國也已制定了對深空和國際月球科研站的研究方向。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稱:「過去我們能够到達月球,現在我們主要是要到上面去開展科學實驗;過去都是到某一個點去,現在可能要大面積探索,要深入探索;過去都是以政府主導,現在開始向政府來牽引商業航天積極參與轉變;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聯合起來共同來進行探測。」

吳偉仁介紹,國際月球科研站將按照2個階段分步實施,第一步是基本型建設階段,2035年前,以月球南極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齊備、要素基本配套的綜合科學設施。第二步是拓展型建設階段,2045年前,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建成功能完善、相當規模、穩定運行的設備設施。

吳偉仁稱,月球這是一個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就為以後人類走向更遠深空提供一個長時間科研研究、長時間能够在上面進行作業、進行工作、進行生活,為以後奔向火星,奔向更遠的深空做技術儲備和物資、智力上這方面的儲備。

另外,在4月24日上午舉行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紹說,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各系統正按計劃開展研製建設。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2023年,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經中央政府批准啟動實施,總體目標是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據悉,中國第四批航天員選拔即將完成,不久將正式對外發布相關信息。第四批航天員入隊後,將和現役航天員一起,實施空間站後續任務,+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目前,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夢舟載人飛船、攬月月面著陸器、登月服等主要飛行産品均已完成方案研製工作,正在全面開展初樣産品生産和各項試驗。飛船、著陸器已基本完成力熱試驗産品研製,火箭正在開展各型發動機地面試車,文昌載人月球探測發射場建設全面啟動實施,向全社會公開徵集的載人月球車、月面載荷方案正在進行競爭擇優。

相比空間站任務,登月任務中航天員需要訓練掌握夢舟飛船和攬月著陸器正常以及應急飛行情况下的操作,月面出/進艙,六分之一重力條件下負重行走,月球車遠距離駕駛,月面鑽探、采樣和科學考察等技能。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