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香港人不斷「被消費」,為何不醒?

博客文章

香港人不斷「被消費」,為何不醒?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香港人不斷「被消費」,為何不醒?

2020年09月14日 18:46 最後更新:19:04

反修例風波中的部份被起訴人士選擇外逃,有12人投奔怒海結果在大陸被扣押,想不到有5個人即使抵達台灣仍然被拘禁,在陸台兩地處境類同。

台灣拘禁香港偷渡逃台的示威者消息,首先由台灣記者鍾聖雄引爆,他說曾經協助香港5個示威者偷渡到台灣,但偷渡者抵台之後被台灣當局拘捕,事隔兩個月5人「仍扣在陸委會手中,無法對外聯絡」。估不到香港示威者偷渡赴台有此下場。

至於12個偷渡越境被中國海警拘押的香港人,深圳市公安局證實他們涉嫌「偷越國家邊境罪」,正被刑事拘留。上周六這12個被拘留的香港人家屬和反對派議員涂謹申及朱凱廸開記者會,質疑內地的處理,要求讓有關人士回本港受審。朱凱廸多次提到「國際社會」這個字眼,令人覺得他們是向著外國講說話。

而在他們開記者會之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就發表聲明表示,深切關注12名參與香港民主運動人士的情況,質疑內地未提供他們的控罪以及進一步的資料。在阿爺的眼中,這個反對派議員導演下的記者會,很有和蓬佩奧互相配合的味道。

睇完台灣對5個被拘留的示威者的處理,再看香港這12個在內地被扣押示威者的家屬記者會,令人覺得不知何故香港人不斷在政治上「被消費」。

第一,台灣對香港示威者「用完即棄」。去年台灣的蔡英文在總統選舉中落後對手韓國瑜超過20個百分點,但是她藉著玩香港反修例事件,借恐共的議題,拉抬自己的民望,最後大幅反超韓國瑜獲勝。蔡英文的能夠連任總統,絕對是透過消費香港的政治事件而達成。不過她對香港示威者的態度,亦都相當殘酷。如今台灣扣押5個潛逃台灣的示威者,就是叫香港人不要再偷渡到台灣,台灣是不會接受。台灣很怕大批香港反叛者逃台,亦可見蔡英文支持「香港民主」有多大的誠意。

第二,美國同樣繼續消費香港的示威。蓬佩奧日理萬機,要關心到香港這12名潛逃者,自然是因為香港的反對派向他們申訴。香港反對派走上借美國向中國施壓的老路,結果肯定適得其反,中國內地對這12人不會更好,只會更壞。中國之前公布這12個人是涉及「偷越國家邊境罪」,但蓬佩奧講話之後,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強硬回應,指這12人並非民主運動人士,而是企圖將香港從中國分裂出去。

反對派再這樣搞下去,這12個人在內地的處境會更差,因為他們可能不單被告偷越國家邊境罪,還可能會被控分裂國家罪,千萬不要以為即使他們是分裂國家,所有分裂行為都在香港發生,所以內地無權審理。香港是中國一部份,而按中國刑法第103條,無論是中國公民,還是外國公民、無國籍人,都可以成為內地分裂國安罪的犯罪主體,所以絕對可以在內地審理這12人的案件。

第三,12個人家屬完全用錯策略。這12個港人的家屬向涂謹申同朱凱廸求助,是完完全全的錯誤,他們應該向工聯會或者民建聯求助。這12個人想潛逃往台灣,在內地的水域被捕,偷越國家邊境罪的罪證確鑿,首先就可能為此在內地審判服刑。至於是否在內地起訴他們觸犯國內國安法的罪名,這個完全是在阿爺的一念之間。越是聯結外國向中國施壓,阿爺處理這個問題就會越強硬,最後就會逼使阿爺要將這12個人在內地審判,甚至控告他們,違反國安法的罪名。家屬這種施壓行為,會害死自己的屋企人。

總括而言,香港人不斷被美國以及台灣在政治上消費,但無論是示威者或者他們的家屬,仍然好像瞓未醒那樣,再搞下去,下場是會相當悲慘。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國總是看不慣人家的好…

2024年05月07日 20:06 最後更新:21:09

從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法國,就可以為最近一系列國際謎題找到答案。

習主席訪法先舉行中法歐盟領導人三方會議,接著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中法會談後習主席表示,與馬克龍會談有豐富成果,歡迎馬克龍再度訪華。雙方還發表中東局勢的10點聯合聲明。從習主席的公開宣示到身體語言,都看到中法關係有實質的進展,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時達成那種虛無飄渺的共識,有天壤之別。這也解釋了美國之前一系列操作,究竟所為何事。

近日美方無端向中國掟出兩個炸彈。第一,產能過剩論。美國財長耶倫訪華之前拋出這個觀點,認為中國的新能源產品產能過剩,威脅全世界。美國官員更加放風,表示會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考慮加徵關稅。奇就奇在美國現在已經對中國汽車徵收27.5%的高關稅,而中國電動車根本完全未打入美國市場,美國在這個領域,特別是電動車領域上面發功,令人有點摸不著頭腦。

第二,中國協助俄羅斯論。在兩年多前俄烏戰爭開打之初,美國曾警告中國不能向俄羅斯提供武器,但是後來由於未見中國向俄售武,這種指控逐漸不了了之。近日美國又突然發難,指中國不能夠向俄羅斯輸出軍民兩用產品。布林肯甚至警告,北京向莫斯科運送可製造軍火的關鍵零部件,無疑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事火上澆油,要是中國不停手,美國將採取行動。所謂軍民兩用部件,定義廣闊無倫,即使中國向莫斯科輸出一粒螺絲,都可以說是輸出軍民兩用部件。美國突然間提出這種指控,並且煞有介事向媒體放風,考慮因此向中國的銀行實施制裁。

這樣問題就來了,美國為何突然將這兩個議題無限放大呢?表面來看,突出烏克蘭戰爭,可以轉移美國國內反對巴以戰爭的壓力,但看起來美國還有一箭雙鵰之意,這一著亦想破壞中國和歐洲的關係。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早前和歐洲開會的時候,亦都把話挑得很明,指中國是美國和歐洲的共同敵人,跟著又拿出那套美歐同屬民主體制,要對抗中國這種威權政府的陳腔濫調來說事。如今整個圖畫已經浮現出來,美國對中國無端指控,其實是劍指中歐關係,針對的是近來中國和歐洲,特別是歐盟兩大國法德兩國的關係,有快速改善的趨勢。

4月中德國總理朔爾茨帶了一個豪華的商貿代表團訪問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早訂好要在5月初訪問法國,美國就在這兩個重要的中歐外事活動當中,硬生生加插財長耶倫和國務卿布林肯訪華,借此掟出兩個炸彈,意圖破壞中歐關係。所謂產能過剩,就逼迫歐盟對比亞迪等中國三大電動車生產商加徵關稅。至於指控中國支援俄羅斯,就是想煽動德國和法國民眾的情緒,反對和中國改善關係。

不過,從這次習主席訪問法國的成果來看,美國只是枉作小人,總是看不慣人家的好,但這種「八婆式」講是講非的離間行為,並未得逞。習主席和馬克龍會面之後,一方面嚴詞駁斥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另一方面亦表示中歐雙方應該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照顧雙方合理關切。中國擺明會入更多法國農產品,看來中法雙方有互諒互讓的趨勢。更要命的是中法發表中東聯合聲明,法國成為首個聯合中國去譴責以色列的北約大國,美國的面子難下氣難平。

中國正在捉一盤大棋,在美國認定中國作主要競爭對手之時,全力改善與歐洲關係,倡導歐洲戰略自主,叫歐盟不要做美國的小兄弟來和中國對抗。從德國和法國的態度來看,中國的策略正逐步收獲成果。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