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成功首發6G衞星 用全新「太赫茲」超高速傳送技術 2030年人體全面數字化

博客文章

中國成功首發6G衞星 用全新「太赫茲」超高速傳送技術 2030年人體全面數字化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國成功首發6G衞星 用全新「太赫茲」超高速傳送技術 2030年人體全面數字化

2020年11月17日 13:12 最後更新:13:16

世界有一半國家仍未有4G,現時全球只有38個國家使用5G網絡,美國則力阻中國推廣5G電訊服務。不過,中國已經大力開展6G研究。11月6日,山西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6G通信測試衛星,以驗證太空中第6代網絡的性能,6G頻段將從5G毫米波頻率擴展到太赫茲(terahertz)頻率。

11月6日,山西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6G通信測試衛星。CGTN截圖。

11月6日,山西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6G通信測試衛星。CGTN截圖。

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說,這顆衛星是太赫茲通信在太空中應用的首次技術測試。該技術有望比5G快100倍以上,從而實現空間無損傳輸,以較小的功率輸出實現長距離通信。

太赫茲輻射(THz)所處的位置。

太赫茲輻射(THz)所處的位置。

所謂太赫茲技術是太赫茲輻射的應用。太赫茲輻射是0.1~10THz的電磁輻射,從頻率上看,在無線電波和光波之間;從能量上看,在電子和光子之間;在電磁頻譜上,太赫茲波段兩側的紅外和微波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但是太赫茲技術基本上還是在初階段,其原因是在此頻段上,既不完全適合用光學理論來處理,也不完全適合微波的理論來研究。太赫茲系統在寬頻通信、微波定向等許多領域有廣泛的應用。

6G測試衛星的發射,標誌著在中國航天領域,探索太赫茲空間通信技術方面的突破。之前中國在發展超高速通信網絡方面,一直落後於美國。

中國各部委和學術機構最近在北京舉行了6G技術研發啟動會議,在會議上,任命了一個國家6G技術研發小組來推動該項目。

該小組將由來自大學、研究機構和科技公司的37名專家領導,他們主要負責起草6G研究藍圖,進行技術演示以及就重大決策提供建議。專家們認為,6G技術仍在發展中,需要克服基礎研究,硬件設計及其對環境的影響方面的許多障礙,然後才能用於商業用途。

5G網絡的推出,引起人們極大的關注,因為它過度的輻射,可能會對人類健康產生影響。6G技術將涉及使用新的頻率範圍,新的基礎設施以增強「太空-天空-地-海」通信技術的集成,一些科學家擔心這可能會影響天文儀器或公共衛生。

中國的電信公司已經在5G網絡基礎設施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華為已在許多國家及地區建立了據點,美國正力圖阻擋。韓國三星電子已成華為的最大挑戰者,三星與美國的Verizon Communications簽署了一項價值66億美元的合同,向運營商提供5G無線電接入網絡設備,不過要到2025年底,才得以實現。 目前,華為、愛立信和諾基亞共同主導全球網絡市場,它們共同佔有70%至80%的份額,但是三星在今年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並有可能趕上競爭對手。

中國電信公司正在加緊步伐,以迎接6G時代的到來,目前已經到了任何國家都難以與之抗衡的階段。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同意共同開發6G技術。 從種種跡像看,中國進入6G通信時代可能並不遙遠。

中國移動研究院首席專家劉光毅在一個論壇上表示,集團從2018年開始進行6G網絡的研究,預計在2030年可以實現大規模商業應用。隨著5G從去年開始的大規模應用,令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加速發展,估計大約在10年後,6G技術將通過人體可穿戴的設備,甚至是納米機器人進入人體等等,對人體的數據和信息進行全量採集,簡單來說就是「把人數字化」,這樣在醫療上或有助進行更好的手術操作;在生活方面,則可觀察每個人日常的行為,並模仿出個人的行為方式、邏輯推理、情感,以至在該人死後可以模仿其行為,代替其去管理財產,甚至陪伴家人。

推斷在十年後的世界將會走向「數字孿生」,每一個物體會有一個數字化的對應存在於網絡空間中,而6G會為整個社會的治理效率、日常工作的效率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中文大學

「月球是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支撐人類走向更遠深空。」除了載人航天取得的成就,中國牽頭組織的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未來又是什麽樣?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4月24日是第九個中國航天日。當日,國家航天局通過一小段影片,公布了探月工程的最新進展,令所有人一睹為快。

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由中國牽頭發起,已經吸引10多個國家和機構加入,並計劃在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以月球南極為核心開展月球環境探測和資源利用試驗驗證。拓展型建設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計劃2045年前建成。

從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視頻中可以看到,國際月球科研站擁有多種多樣的功能。

為什麽要建國際月球科研站?又要怎麽建?

國際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軌道上,建設可進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等多學科多目標科研活動、長期自主運行的綜合性科學實驗基地。

隨著深空探測技術、經驗的不斷積累,中國也已制定了對深空和國際月球科研站的研究方向。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稱:「過去我們能够到達月球,現在我們主要是要到上面去開展科學實驗;過去都是到某一個點去,現在可能要大面積探索,要深入探索;過去都是以政府主導,現在開始向政府來牽引商業航天積極參與轉變;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聯合起來共同來進行探測。」

吳偉仁介紹,國際月球科研站將按照2個階段分步實施,第一步是基本型建設階段,2035年前,以月球南極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齊備、要素基本配套的綜合科學設施。第二步是拓展型建設階段,2045年前,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建成功能完善、相當規模、穩定運行的設備設施。

吳偉仁稱,月球這是一個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就為以後人類走向更遠深空提供一個長時間科研研究、長時間能够在上面進行作業、進行工作、進行生活,為以後奔向火星,奔向更遠的深空做技術儲備和物資、智力上這方面的儲備。

另外,在4月24日上午舉行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紹說,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各系統正按計劃開展研製建設。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2023年,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經中央政府批准啟動實施,總體目標是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據悉,中國第四批航天員選拔即將完成,不久將正式對外發布相關信息。第四批航天員入隊後,將和現役航天員一起,實施空間站後續任務,+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目前,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夢舟載人飛船、攬月月面著陸器、登月服等主要飛行産品均已完成方案研製工作,正在全面開展初樣産品生産和各項試驗。飛船、著陸器已基本完成力熱試驗産品研製,火箭正在開展各型發動機地面試車,文昌載人月球探測發射場建設全面啟動實施,向全社會公開徵集的載人月球車、月面載荷方案正在進行競爭擇優。

相比空間站任務,登月任務中航天員需要訓練掌握夢舟飛船和攬月著陸器正常以及應急飛行情况下的操作,月面出/進艙,六分之一重力條件下負重行走,月球車遠距離駕駛,月面鑽探、采樣和科學考察等技能。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