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傅瑩拋出中國的橄欖枝 中美關係在微妙變化中

博客文章

傅瑩拋出中國的橄欖枝 中美關係在微妙變化中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傅瑩拋出中國的橄欖枝 中美關係在微妙變化中

2020年11月26日 14:25 最後更新:14:32

《紐約時報》昨天(11月25日)刊發了一篇中國資深外交官傅瑩的文章,題為《中美構建合作-競爭關係是可能的》。

在美國拜登新政府逐漸成型階段,傅瑩這篇文章,論及重新激活中美關係,被視為中國拋出的橄欖枝引發海內外廣泛關注。以傅瑩的背景,在此敏感時刻,在美國主要報章發文講中美關係,沒有理由沒有得到官方首肯。所以文章傳導的信息,有很大的參考價值,亦顯示中美關係在互相試探的微妙變化中。

傅瑩的文章,被外界認為中國是向美方新執政團隊的一次「喊話」。傅瑩文章全文編譯如下:

傅瑩在《紐約時報》發文。紐約時報網站圖片

傅瑩在《紐約時報》發文。紐約時報網站圖片

大國政治無邊界。未來美國政策的方向,成為許多中國人熱議的話題。

毋庸諱言,過去4年中美關係受到嚴重損害,雙方都表達了許多不滿和關切美國認定中國要爭奪世界霸權,而中國人看到的是美國處處阻擋中國前進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進程。似乎雙方都認定對方是錯誤的一方,對方提出的倡議總會被視為對己方利益的損害。

傅瑩。資料圖片

傅瑩。資料圖片

例如,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作為全球公共產品,旨在促進更多的經濟增長和更大的互聯互通,而美方視之為一種謀求地緣政治主導力的戰略;隨著兩國關係日趨緊張,華盛頓開始打壓中國科技企業,給中國留學生製造麻煩,我遇到許多曾經在美國留學的中國青年企業家,在兩國經歷了多年富有成效的合作夥伴關係之後,他們現在被美國視為安全上的威脅,這使他們感到很困惑;將人文交流政治化的做法,也令很多人擔心曾經連結中美雙方的紐帶還能否再現活力。

重新激活中美關係時,重要的是準確判斷對方的意圖。中國無意取代美國在世界上的主導地位,也無需擔心美國改變中國的制度。中美這兩個強大的國家若因誤判而滑向衝突,那將是歷史性悲劇,必然要損害兩國的根本利益,讓許多企業乃至普通民眾付出代價。

中美兩國政府各自都有重要的國內議程去關注,即便競爭不可避免,也需要合作管控好。兩國是有可能通過解決彼此關切來發展某種「競合」(合作與競爭)關係的。

其一,在經濟和技術領域,規則和法律須得到遵守。對中方而言,重要的是傾聽和解決在華美企提出的合理關切,比如更好地保護知識產權、網絡安全和隱私。中國一直在這些領域做出努力,不斷完善法律,從嚴執法。全國人大常委會剛剛通過了關於著作權法的修改決定,其中就包括加大對侵權行為的處罰力度等內容。

美方則應為在美經營的中國企業提供公平環境。美方對華為公司在尖端領域擁有優勢的恐懼,不應以政府霸凌的方式表達,這樣做不僅傷害到相關企業,也阻礙了人們從新技術中獲益。美國政府應該做的是鼓勵自己的企業與華為開展合作和競爭。

以「國家安全」為理由試圖禁止頗受歡迎的社交平台TikTok的做法也是很不公正的,美方並沒有能公開證明其所謂「違反安全」的證據,而TikTok承諾了要遵守美國的所有法律和規則。

華盛頓以所謂「國家安全」為藉口打壓中國企業的論調,在中國人看來是很虛偽的。因為中國在過去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引進了各種西方技術,也歡迎美企進入中國。這並沒有妨礙中國維護國家安全。

如果雙方能進行平等和坦誠的談判,應能為長久互利交往奠定堅實基礎。

其二,在政治領域,美國早該放棄干涉他國內政的習慣了。多年來美國的全球干預行為屢屢碰壁(例如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亞),華盛頓應從中吸取教訓。美國擔心他國干預自己的總統大選,那麼是否也能理解為何他國對美國的干預如此敏感?

美方指責中國制度或者針對中國國內政策採取行動令中方反感。當然,中方也需更加主動地向外部世界提供第一手信息,讓外界更好地瞭解中方的立場和行為的緣由。

中美應當相互尊重、承認各自政治制度不同、各美其美,從而營造一種更加平和的氣氛。

其三,在安全領域,雙方都有責任維護和保持亞太地區多年來享有的和平、安寧局面。美方需尊重中國人對國家統一的信念,不要在台灣等問題上挑戰中方,或是介入南海領土爭端。

中國海軍的成長給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帶來壓力——美國海軍一貫自恃是該地區的主導力量,中國這個強大本土力量的出現令其感到不安。美軍針對中國申明擁有主權的領土進行抵近偵察活動,遭到中國軍隊越來越強的反對。

美方漠然對待中國在台灣和南海領土爭端問題上的關切,不能不讓中方質疑其動機何在:美國是否想幫助台灣實現獨立?是否想在南海爭議中選邊站隊、幫助其他爭議方?是否要像過去的帝國主義者那樣欺侮中國?

為了避免誤解和意想不到的衝突,兩國軍方可以在戰略層面開展對話,以建立有效管理潛在危機的機制,找到和平共處的路徑。

這並非不可能。上世紀90年代末期,中美就建立了海上安全磋商機制,後來還建立了處置海空意外相遇的規則和平息可能發生的危機的熱線系統。近年來,兩軍建立了重大軍事活動相互通報機制。

兩國現在需要的是坦誠交談、更好地瞭解彼此意圖並培育信任。

其四,在全球層面,中美合作的空間和需求很大,最緊迫的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合作。

兩國科學家以往在應對衛生危機上有著堅實的專業合作經歷,應鼓勵他們最大限度地發揮相互交流和聯合研究的潛力。中美兩國在疫苗研發方面都有豐富的資源,如果雙方能夠攜手提高全球疫苗的可獲得性和可負擔性,整個世界都會因此而獲益。

氣候變化是另一個迫切需要關注的領域,世界期待中美發揮引領作用,兩國有許多事情可以一起做。至於其他全球議題,諸如經濟穩定、數字安全、人工智能治理等,也都需要團結協作來應對。

中美如能攜手與其他國家同心協力應對這些挑戰,多邊主義將繼續為人類進步帶來希望。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月球是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支撐人類走向更遠深空。」除了載人航天取得的成就,中國牽頭組織的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未來又是什麽樣?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4月24日是第九個中國航天日。當日,國家航天局通過一小段影片,公布了探月工程的最新進展,令所有人一睹為快。

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由中國牽頭發起,已經吸引10多個國家和機構加入,並計劃在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以月球南極為核心開展月球環境探測和資源利用試驗驗證。拓展型建設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計劃2045年前建成。

從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視頻中可以看到,國際月球科研站擁有多種多樣的功能。

為什麽要建國際月球科研站?又要怎麽建?

國際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軌道上,建設可進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等多學科多目標科研活動、長期自主運行的綜合性科學實驗基地。

隨著深空探測技術、經驗的不斷積累,中國也已制定了對深空和國際月球科研站的研究方向。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稱:「過去我們能够到達月球,現在我們主要是要到上面去開展科學實驗;過去都是到某一個點去,現在可能要大面積探索,要深入探索;過去都是以政府主導,現在開始向政府來牽引商業航天積極參與轉變;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聯合起來共同來進行探測。」

吳偉仁介紹,國際月球科研站將按照2個階段分步實施,第一步是基本型建設階段,2035年前,以月球南極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齊備、要素基本配套的綜合科學設施。第二步是拓展型建設階段,2045年前,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建成功能完善、相當規模、穩定運行的設備設施。

吳偉仁稱,月球這是一個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就為以後人類走向更遠深空提供一個長時間科研研究、長時間能够在上面進行作業、進行工作、進行生活,為以後奔向火星,奔向更遠的深空做技術儲備和物資、智力上這方面的儲備。

另外,在4月24日上午舉行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紹說,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各系統正按計劃開展研製建設。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2023年,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經中央政府批准啟動實施,總體目標是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據悉,中國第四批航天員選拔即將完成,不久將正式對外發布相關信息。第四批航天員入隊後,將和現役航天員一起,實施空間站後續任務,+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目前,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夢舟載人飛船、攬月月面著陸器、登月服等主要飛行産品均已完成方案研製工作,正在全面開展初樣産品生産和各項試驗。飛船、著陸器已基本完成力熱試驗産品研製,火箭正在開展各型發動機地面試車,文昌載人月球探測發射場建設全面啟動實施,向全社會公開徵集的載人月球車、月面載荷方案正在進行競爭擇優。

相比空間站任務,登月任務中航天員需要訓練掌握夢舟飛船和攬月著陸器正常以及應急飛行情况下的操作,月面出/進艙,六分之一重力條件下負重行走,月球車遠距離駕駛,月面鑽探、采樣和科學考察等技能。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