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展示決心---不能把兩岸統一問題留給下一代 軍機軍艦繞台巡航常態化

博客文章

中國展示決心---不能把兩岸統一問題留給下一代 軍機軍艦繞台巡航常態化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國展示決心---不能把兩岸統一問題留給下一代 軍機軍艦繞台巡航常態化

2021年01月15日 14:21 最後更新:01月16日 14:22

在特朗普落任前夕,原本打算派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Kelly Craft)於於本周二(1月12日)訪台,豈料美國國務院意外宣布確保交接順利,取消所有官員出訪計畫,克拉夫特也取消訪台。相信美國國務院這國變化,是應候任總統拜登要求,才有這個「確保順利交接」而取消外訪的說法。

不過特朗普的小動作死不斷氣,除了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還和台方搞視像會議之外,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發又推特稱,蓬佩奧國務卿宣佈開放美國政府與台灣交往限制,給予台灣「自由國家」地位。

按中美共同承認的一中原則,台灣是一個國家嗎?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就猛烈批評,克拉奇上述言論,嚴重違背國際關係基本准則,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嚴重違背美方在台灣問題上的政治承諾,中方對此堅決反對,予以強烈譴責。中方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立即停止借台灣問題進行政治操弄,停止美台官方交往和提升實質關係。

在本周三(1月13日)的國台辦新聞發佈會上,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展示《金甌無缺——紀念台灣光復七十五週年主題展》一觀眾留言:「祖國統一不能一直等下去,我們這一代人要看到統一的那一天,不能把問題留給下一代。」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明言: 「不能把統一問題留給下一代」。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明言: 「不能把統一問題留給下一代」。

朱鳳蓮展示的意思也很明確,那就是「不能把統一問題留給下一代」,我們這一代人要看到統一的那一天。無疑,國台辦把這句話單獨拿出來,展示給這個世界,大有深意。這應該就是台灣問題的終極答案了。

那麼,一代人究竟是多少年呢?根據一般認知,是20到25年,如果從2020年算起的話,2040年到2045年之前,台灣問題就必須要解決了。同時,還有一個時間點可以參考,那就是建國100週年的時候,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這個時間點是2049年,屆時,台灣問題是一定解決了。綜上可知,台灣問題最遲,基本不能晚於2045年,就要徹底解決。

不過,一代人只是一個粗略概念,至於究竟什麼時候收復台灣,應該是越早越好,越快越好,只要一些基本條件具備了,隨時可以動手。要嚴防潛在的第三方勢力干擾攪局,準備越周全越好。

除了2045年,還有一個時間點也很關鍵,那就是2028年。據世界經濟論壇專家援引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的數據指出,2020年底,中國GDP約為15.2萬億美元,而美國為20.2萬億美元。到2028年,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也就是說,不出問題的話,7年之後,中國經濟規模就有望和美國打成平手,那麼,中國將更有實力和底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用顧忌誰的臉色。

同時,再過7年左右,兩岸實力對比的天平,將進一步向大陸傾斜,自然,大陸也就掌握了更多主動權,解決台灣問題的戰略迴旋空間,也會大不少。無疑,這個時間點要近得多,也非常值得期待。

事實上,大陸現在解決台灣問題的實力已經足夠。目前,解放軍軍機的繞台頻率,基本上是每日一次,這種常態化的巡航,對於震懾台灣當局意義重大。下一步,艦艇繞台也可能會跟上,讓對岸慢慢習慣。

解放軍軍機經常繞台巡航。

解放軍軍機經常繞台巡航。

同時,在法律層面,大陸也在抓緊研究制定相關配套內容,這非常重要,畢竟,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

內地專家認為,單純就軍事實力而言,解放軍有能力在家門口挫敗任何強敵,這不是一句空話,是有足夠的科學依據的,從歷史上來看,抗美援朝和越南戰爭,美國都沒有打贏,其中,中國的因素起了關鍵作用。不過這次有所不同,那就是主戰場將由陸地轉為海洋,對於解放軍而言是相對的短板,打得贏不是問題,但還需要考慮怎麼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成果。因此,等等航母再建它幾艘,條件和時機會相對成熟得多。

海空繞島巡航將會常態化。

海空繞島巡航將會常態化。

一代人的時間,說短也短,說長也長。不過,台灣問題是一定會解決的,而且不會太遠了。當然如果對方先動手改變台灣現狀,那就另作別論了。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拜登

「月球是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支撐人類走向更遠深空。」除了載人航天取得的成就,中國牽頭組織的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未來又是什麽樣?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4月24日是第九個中國航天日。當日,國家航天局通過一小段影片,公布了探月工程的最新進展,令所有人一睹為快。

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由中國牽頭發起,已經吸引10多個國家和機構加入,並計劃在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以月球南極為核心開展月球環境探測和資源利用試驗驗證。拓展型建設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計劃2045年前建成。

從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視頻中可以看到,國際月球科研站擁有多種多樣的功能。

為什麽要建國際月球科研站?又要怎麽建?

國際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軌道上,建設可進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等多學科多目標科研活動、長期自主運行的綜合性科學實驗基地。

隨著深空探測技術、經驗的不斷積累,中國也已制定了對深空和國際月球科研站的研究方向。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稱:「過去我們能够到達月球,現在我們主要是要到上面去開展科學實驗;過去都是到某一個點去,現在可能要大面積探索,要深入探索;過去都是以政府主導,現在開始向政府來牽引商業航天積極參與轉變;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聯合起來共同來進行探測。」

吳偉仁介紹,國際月球科研站將按照2個階段分步實施,第一步是基本型建設階段,2035年前,以月球南極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齊備、要素基本配套的綜合科學設施。第二步是拓展型建設階段,2045年前,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建成功能完善、相當規模、穩定運行的設備設施。

吳偉仁稱,月球這是一個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就為以後人類走向更遠深空提供一個長時間科研研究、長時間能够在上面進行作業、進行工作、進行生活,為以後奔向火星,奔向更遠的深空做技術儲備和物資、智力上這方面的儲備。

另外,在4月24日上午舉行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紹說,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各系統正按計劃開展研製建設。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2023年,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經中央政府批准啟動實施,總體目標是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據悉,中國第四批航天員選拔即將完成,不久將正式對外發布相關信息。第四批航天員入隊後,將和現役航天員一起,實施空間站後續任務,+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目前,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夢舟載人飛船、攬月月面著陸器、登月服等主要飛行産品均已完成方案研製工作,正在全面開展初樣産品生産和各項試驗。飛船、著陸器已基本完成力熱試驗産品研製,火箭正在開展各型發動機地面試車,文昌載人月球探測發射場建設全面啟動實施,向全社會公開徵集的載人月球車、月面載荷方案正在進行競爭擇優。

相比空間站任務,登月任務中航天員需要訓練掌握夢舟飛船和攬月著陸器正常以及應急飛行情况下的操作,月面出/進艙,六分之一重力條件下負重行走,月球車遠距離駕駛,月面鑽探、采樣和科學考察等技能。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