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日本終決定將核污水排入大海 主要原因只是「捨不得花錢」 就要全世界埋單

博客文章

日本終決定將核污水排入大海  主要原因只是「捨不得花錢」  就要全世界埋單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日本終決定將核污水排入大海 主要原因只是「捨不得花錢」 就要全世界埋單

2021年04月13日 11:10 最後更新:04月15日 18:45

一個號稱民主文明的國家,就可以做一個決定,讓全球一同承擔。

今天(4月13日)日本政府決定以海洋排放方式處置福島核電站事故核廢水。中國作為日本近鄰和利益攸關方,對此表示嚴重關切。

據《環球網》報道,中方認為福島核事故是迄今全球發生的最嚴重核事故之一,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質洩漏,對海洋環境、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產生了深遠影響。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組評估報告明確指出,如果福島核電站含氚廢水排入海洋,將對周邊國家海洋環境和公眾健康造成影響,同時現有經過處理的廢水中仍含有其他放射性核素,需進一步淨化處理。德國海洋科學研究機構指出,福島沿岸擁有世界上最強的洋流,從排放之日起57天內,放射性物質將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10年後蔓延全球海域。綠色和平組織核專家指出,日核廢水所含碳14在數千年內都存在危險,並可能造成基因損害。

福島核電站有很多核污水儲存罐。

福島核電站有很多核污水儲存罐。

中國認為,日方在未窮盡安全處置手段的情況下,不顧國內外質疑和反對,未經與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充分協商,單方面決定以排海方式處置福島核電站事故核廢水,這種做法極其不負責任,將嚴重損害國際公共健康安全和周邊國家人民切身利益。

海洋是人類共同財產。福島核電站事故核廢水處置問題不只是日本國內問題。我們強烈敦促日方認清自身責任,秉持科學態度,履行國際義務,對國際社會、周邊國家以及本國國民的嚴重關切作出應有回應。重新審視福島核電站核廢水處置問題,在同各利益攸關國家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充分協商並達成一致前,不得擅自啓動排海。中方將繼續同國際社會一道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並保留作出進一步反應的權利。

去年9月26日,日本首相菅義偉在福島第一核電站視察時問核廢水能不能喝,東電回復:稀釋了能喝。菅義偉最終沒喝。朝日新聞圖片

去年9月26日,日本首相菅義偉在福島第一核電站視察時問核廢水能不能喝,東電回復:稀釋了能喝。菅義偉最終沒喝。朝日新聞圖片

日本為何要如此一意孤行去傾倒核廢水呢? 原來只因一個「錢」字。內地《新京報》作了詳盡分析。

據稱,日方要以兩年後開始排放為目標,開展從核電站向大海排放的準備工作。排放前將把放射性物質「氚」的濃度稀釋至國家標準的四十分之一。

此前,日本表示要向大海排放核廢水,只是試探一下國際社會的態度,但這次日本決定這麼幹。

日本國內官方聲音認為,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對生態和人沒有危害;但國際社會認為有害,只是目前有害程度難以準確估算,要等很長時間才能看到。

核電站或核武器爆炸後釋放到環境中對人和生物影響最大的是放射性核素,主要有鍶-89、鍶-90、銫-137、碘-131、碳-14、鈈-239和放射性氚等。由於這些核素的半衰期都較長,它們可以通過飲水、食品等進入人體,作用於人體組織和器官,造成傷害,當然也會對其他生物造成傷害。

事實上,評估核素對人、生物和環境的危害有兩個主要標準。一是核素沈降到環境中的濃度,即放射性沈降物的濃度;二是核素或放射性物質的輻射量(劑量)對人和生物的危害。

現在,僅以核素對人和生物的影響而言,當短時輻射量低於100毫西弗時,對人體沒有危害。但超過100毫西弗,就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福島核電站當年因海嘯發生核洩漏。

福島核電站當年因海嘯發生核洩漏。

長期以來,福島核電站的主營公司東京電力公司極力淡化核污染水的危害性。其稱,處理過的核污水中碳-14的濃度約為每升2到220貝克勒爾,即使每天持續飲用2升這些水,每年也只會接觸到大約0.001到0.11毫西弗,不會影響健康。

此外,該公司還稱,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符合國際慣例,並且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一些標準。WHO2017年發佈的《飲用水質量標準(第4版)》規定,飲用水中放射性氚的含量(濃度)不得超過10000貝克勒爾/升(Bq/L);輻射量不得超過1.8× 10−11西弗/貝克勒爾(Sv/Bq)。

日本提出,在排放核污水時,將氚的濃度稀釋到日本國家標準的1/40,也是WHO設定的飲用水標準的1/7,因此是安全的。

然而,即便如此,核污水中還有大量的其他核素,如放射性鍶、銫、碘和碳等,不能保證這些核素也處於安全的標準。而且,它們通過食物鏈也可以富集於海洋生物,人們食用海魚和海洋食品時,同樣有受到輻射的危險。

另外,日本向太平洋排放核污水不只是對周邊國家,對全球都有禍害,尤其是太平洋環繞的國家。

由於福島核廢水排泄處位於日本東海岸,又處於日本暖流的末端。日本暖流是自南向北的強洋流,核廢水會先順著日本暖流到達加拿大和美國,繞北太平洋一圈後,到達中國台灣和韓國等地。

如果日本將所有核廢水排入海中,不到半年,整個太平洋都將面臨高輻射威脅。如此看來,全球遭受核污染只是時間問題和程度輕重的問題。

對於日本的一意孤行,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答案是:有。

從法律上看,《防止傾倒廢物和其他物質污染海洋的公約》(下稱《公約》)是最好的法律依據。

《公約》要求,簽約國在其內水和外水不得傾倒和焚燒「廢物或其他物質」。日本是《公約》締約國之一,國際社會有權要求日本遵守《公約》,況且核廢水不是一般的廢物和垃圾。

在具體方式上,也有方法避免向海洋傾倒核廢水。日本稱,現在東京電力裝了137萬噸廢水,到明年就超出儲水罐的極限。但再生產和使用更多的儲水罐,完全可以儲存核廢水。

以現在每天產生140噸廢水計,一年5.11萬噸廢水,100年產生511萬噸廢水,只需要4倍於現在規模的儲水罐,就可以裝下100年的廢水。核污染廢水在100年的時間內也足以讓其中的很多放射性核素衰減,直到無輻射或基本沒有輻射。

放射性碘131的半衰期為8.5天;放射性銫137的半衰期為30年;放射性氚的半衰期為12.43年;放射性鍶90的半衰期為28.5年;只有放射性鈈239的半衰期較長,為2.41萬年。因此,把核污水放置於儲水罐是目前最好的方式,既有利於日本,也有利於全球。

現在唯一的因素是地皮。東京電力公司稱沒有土地修建新的儲存罐,但事實是,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有大量因輻射量過高而不宜居住的區域,現在人員都被轉移,也不能進行農業生產,有大量的閒置土地,完全可以用來新建存儲設施。

因此,沒有地皮恐怕只是一個藉口,唯一的原因可能是捨不得花錢。但東京電力公司並不缺錢。2020年,東京電力在全球500強企業裡面排名188。花一些錢購買福島周邊的閒置土地(這些地並不昂貴),以及建造更多的儲水罐,對於東京電力來說也不過是九牛一毛。

就連日本國內民間組織「核能市民委員會」也提出,採用「大型儲存罐在陸地上保管」或「用灰漿凝固處理」是現有技術下解決核污水問題的最佳方式。對日本來說,是願不願的問題,而非能不能的問題。

日本為了省錢,就要全球為她埋單。但排放核廢水,日本捕撈的海產首當其衝,到底日本海產還安全嗎?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月球是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支撐人類走向更遠深空。」除了載人航天取得的成就,中國牽頭組織的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未來又是什麽樣?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國家航天局公佈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影片。

4月24日是第九個中國航天日。當日,國家航天局通過一小段影片,公布了探月工程的最新進展,令所有人一睹為快。

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由中國牽頭發起,已經吸引10多個國家和機構加入,並計劃在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以月球南極為核心開展月球環境探測和資源利用試驗驗證。拓展型建設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計劃2045年前建成。

從國際月球科研站概念視頻中可以看到,國際月球科研站擁有多種多樣的功能。

為什麽要建國際月球科研站?又要怎麽建?

國際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軌道上,建設可進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等多學科多目標科研活動、長期自主運行的綜合性科學實驗基地。

隨著深空探測技術、經驗的不斷積累,中國也已制定了對深空和國際月球科研站的研究方向。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稱:「過去我們能够到達月球,現在我們主要是要到上面去開展科學實驗;過去都是到某一個點去,現在可能要大面積探索,要深入探索;過去都是以政府主導,現在開始向政府來牽引商業航天積極參與轉變;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聯合起來共同來進行探測。」

吳偉仁介紹,國際月球科研站將按照2個階段分步實施,第一步是基本型建設階段,2035年前,以月球南極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齊備、要素基本配套的綜合科學設施。第二步是拓展型建設階段,2045年前,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建成功能完善、相當規模、穩定運行的設備設施。

吳偉仁稱,月球這是一個起點,國際月球科研站就為以後人類走向更遠深空提供一個長時間科研研究、長時間能够在上面進行作業、進行工作、進行生活,為以後奔向火星,奔向更遠的深空做技術儲備和物資、智力上這方面的儲備。

另外,在4月24日上午舉行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紹說,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各系統正按計劃開展研製建設。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2023年,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經中央政府批准啟動實施,總體目標是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據悉,中國第四批航天員選拔即將完成,不久將正式對外發布相關信息。第四批航天員入隊後,將和現役航天員一起,實施空間站後續任務,+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

目前,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夢舟載人飛船、攬月月面著陸器、登月服等主要飛行産品均已完成方案研製工作,正在全面開展初樣産品生産和各項試驗。飛船、著陸器已基本完成力熱試驗産品研製,火箭正在開展各型發動機地面試車,文昌載人月球探測發射場建設全面啟動實施,向全社會公開徵集的載人月球車、月面載荷方案正在進行競爭擇優。

相比空間站任務,登月任務中航天員需要訓練掌握夢舟飛船和攬月著陸器正常以及應急飛行情况下的操作,月面出/進艙,六分之一重力條件下負重行走,月球車遠距離駕駛,月面鑽探、采樣和科學考察等技能。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