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圍爐取暖 + 推波助瀾 ---- 假新聞是這樣煉成的

博客文章

圍爐取暖 + 推波助瀾 ---- 假新聞是這樣煉成的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圍爐取暖 + 推波助瀾 ---- 假新聞是這樣煉成的

2021年04月21日 19:13 最後更新:04月22日 12:04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令我有很大感觸。

這則新聞是關於一個加拿大籍的年青人,現年20歲。兩年前,他在「7.21事件」的翌日,去了荃灣荃豐中心,打爛立法會議員何君堯的辦事處。裁判官溫紹明在初審判了這年青人12個月感化,其後律政司上訴,法庭改判200小時的社會服務令,繼續不用監禁。但律政司仍然不同意,再度上訴。上訴庭今天判這年青人需要入教導所。

被判刑的加拿大籍年青人。資料圖片

被判刑的加拿大籍年青人。資料圖片

我對這件事的印象甚深,原因是在何君堯辦事處被毀壞事件見報之後,我與一個大學生談過這件事。我一向很喜歡和年青人聊天,想多了解他們的看法。那個大學生主動提起這事件,我說:「無論如何,走到別人的辦事處,暴力打爛櫥窗,這種行為是不可接受的。」誰知大學生的即時反應是「這個新聞是假的。」我有點愕然,假的?問他為什麼說是假的呢?我隨即在手機找出那段視頻給他看。他看看之後說:「那些打爛何君堯辦事處的黑衣人,全部都是藍絲假扮的。」他的回應,令我有點無語。

示威人士前年元朗「721事件」翌日到荃灣荃豐中心的立法會議員何君堯辦事處大肆破壞。資料圖片

示威人士前年元朗「721事件」翌日到荃灣荃豐中心的立法會議員何君堯辦事處大肆破壞。資料圖片

兩年之後的今天,看到這單官司和審判,那個加拿大籍年青人,就是當時打爛何君堯辦事處的黑衣人。他是否藍絲假扮的呢?當然不是。律政司反覆上訴,最後才把他判入教導所。大家都看過「無間道」電影,臥底不會被拘捕和控告,就算被告,律政司也不會上訴加刑吧。所以,所謂「藍絲假扮黑衣人打爛何君堯辦事處」,只是當時年青人相信的假消息。

何君堯荃灣辦事處前年遭嚴重破壞。資料圖片

何君堯荃灣辦事處前年遭嚴重破壞。資料圖片

當年我和年青人聊天,發覺凡涉及濫用暴力或者有不利於他們的消息,他們的反應通常有兩個。一、說是藍絲假扮;二、說「我也不同意,不過…」

第一點上面已講過,至於第二點,他們的即時反應是「我都不同意,但係…」接下又講「警察暴力執法、政府做錯先…」這種回應的方程式,很多時令到討論無法繼續下去。

我一直很好奇,在2019年那段風起雲湧的歲月裡,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假新聞、假消息流傳?為什麼大學的那麼多新聞學者,到了今天,也沒有嘗試做一些研究,找出這麼多假消息是怎樣發生、如何傳播的、又如何讓人相信的?例如「831警察在太子站內打死六個人」的事件,鬧出這樣大的風波,這種假消息怎樣可以流傳、弄到社會上多數人相信呢?

我初步提供一個解釋框架。假消息的出現,第一、有人在網上散播。究竟這是外地勢力指使一些人有意識地散播,目的是為一些對他們不利的新聞提供一些解說,還是有參與者自發地在網上造假?

第二是「回音室效應」(Echo Chamber Effect)。一般人都選擇與自己觀點相同的圈子對話,進一步鞏固自身已有的立場,而對截然不同的主張充耳不聞。

這些習慣本是人性,加上社交媒體的種種運算方式,你其實只是在「圍爐」。對所有與你的信念相矛盾的東面,都會大力排斥,或者胡亂為這些事像賦予一些解釋,將其抹去。「所有做壞事的人都是藍絲假扮的」,就是抹去壞消息的一個方法。

第三是推波助欄。就是有媒體和政客在大力推波助瀾,鼓動人們相信假消息,例如鼓動人們不怕使用暴力、不怕使用不法行為去達到他們的政治目的。相信大家仍記得當時的公民黨的立會議員楊岳橋曾說:「留案底會令你人生更精彩。」他現時正被拘押當中,相信他會體會到當中的精彩。

另一個是公民黨主席梁家傑,他在港大的一番話,令我的記憶尤深。當時是2019年7月1日立法會被衝擊之後,港大校長張翔發表譴責聲明,譴責這些破壞性行動。結果引來港大學生和校友不滿,張翔在一個論壇上與師生校友對話,他重申「暴力永遠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是港大校友梁家傑當時亦在座,他舉手駁斥張翔:「今天的講堂,在1923年,孫中山先生也在這裡發表演講。我提及這點是希望顯示,暴力有時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希望你會明白。」對梁家傑的說話,學生報以熱烈的掌聲。殺君馬者路旁兒,梁家傑就是那個「路旁兒」,在旁邊鼓勵學生去馬、去衝,不怕使用暴力,用了暴力就可以和孫中山先生類比。這就是推波助瀾。

到了今天,有很多年青人被送上法庭、被判刑入獄。先是圍爐取暖,再有人推波助瀾,鼓吹年青人相信那些假的消息,把他們送上不歸路。盲從的年青人成為棋子,鼓動他們的人不少卻逍遙法外。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殘酷的了,你不用腦,做了別人的棋子,最後就要付「智商稅」了。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國雙重標準大平賣

2024年04月30日 18:47 最後更新:18:53

在國際的森林,雙重標準本來已經是見怪不怪,各國都按自己的利益行事。但美國可以把雙重標準玩到如此極致,又的確讓人大開眼界。

一,對俄羅斯。美國近日大力玩一個話題,指中國向俄羅斯輸出軍民兩用產品援助俄羅斯,甚至放料威脅指,如果中國繼續這樣做,美國會制裁中國的銀行。

美國真是這樣關心限制俄羅斯的能力嗎?美國財政部在4月29日公布,指美國政府允許在2024年11月1日之前,與俄羅斯部分銀行進行能源領域相關的結算,被允許交易的俄羅斯銀行,包括俄羅斯外貿銀行、俄羅斯儲備銀行、聖彼得堡銀行等大型銀行,另外相關結算亦可以和俄羅斯央行進行。美國財政部此舉可以說是大幅放生俄羅斯銀行,因為根據之前美國政府發佈的行政命令,上述操作屬於制裁範圍而被嚴格禁止。

美國做出這樣行為,顯然怕油價上升會推高美國通脹。早前美國防長奧斯汀已經警告烏克蘭,不要對俄羅斯境內煉油設施實施打擊,背後原因亦都不想影響俄羅斯的石油產品供應,推高油價。

美國隨意單方面宣佈說要制裁俄羅斯就制裁,說要取消制裁就取消,只按美國的利益行事,其他國家怎樣去跟隨呢?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日前採訪正在北京訪問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時問,你指中國向俄羅斯提供零部件,但美國亦都向以色列提供武器,你不覺得這樣會毀壞美國的信譽嗎?對於BBC記者的提問,布林肯只能支吾以對。

二,對國際刑事法庭。國際刑事法庭正考慮制裁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對此內塔尼亞胡打電話向美國總統拜登求助,白宮就表態反對國際刑事法庭的行為。白宮發言人皮埃爾表示,美國對國際刑事法庭的調查態度非常明確,他們不支持對以色列的調查,他們不認為國際刑事法庭有管轄權。有趣的是,去年3月國際刑事法庭指控俄羅斯總統普京要為戰爭罪行負責,並對普京頒發拘捕令,當時白宮的態度是大表支持。無論俄羅斯或以色列,都是聲稱自己受到威脅之後,向他人領土發動襲擊,但是美國對俄羅斯和以色列,就完全用兩套標準。

三,對學生示威。美國嘗試將注意力轉向俄烏戰爭和中國,企圖淡化不顧反對向以色列撥款260億美元支援以色列打仗。不過這個轉移注意力的行為甚為失敗,美國全國多個大學校園爆發大量學生示威,反對美國軍援以色列。拜登對學生示威的態度相當明確,就是譴責「反猶太主義」和「仇恨言論」,他很明顯是針對學生的示威。美國支持敵對國家學生的反政府示威,但就不支持本國學生示威。

美國智庫昆西研究所的副所長帕西指出,拜登政府言行不一,不斷對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行動表示擔憂,但就持續對軍援以色列開綠燈,一方面拜登增加對以色列的口頭批評,但在實際政策方面,他的所有行動都是在支持自己批評的東西。美國民主黨參議員桑德斯亦都忍不住喊話拜登政府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指不要侮辱美國人的智商,「不要利用反猶太主義這種話語轉移注意力」。

外交部部長助理華春瑩亦都在社交媒體發帖針對美國的雙重標準說,呼籲停火、結束殺戮不等於反猶太主義,畢竟每個人的生命都同樣寶貴,無論以色列人還是巴勒斯坦人。

美國的雙重標準大平賣,在一系列重要問題上全部都是雙標。但美國雙標背後都有一條清晰的脈絡,就是美國的利益,特別是實質控制美國的軍工綜合體的利益,只要影響到他們的利益,所有的原則都可以放兩邊了。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