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寒背久坐致頸肩痛 按壓6個穴位助舒緩兼改善失眠

生活事

寒背久坐致頸肩痛 按壓6個穴位助舒緩兼改善失眠
生活事

生活事

寒背久坐致頸肩痛 按壓6個穴位助舒緩兼改善失眠

2021年04月28日 15:43 最後更新:15:43

抗疫期間,港人居家工作和學習成為新常態,同時亦帶來身心問題,「名人御醫」張勇表示,居家時間長,活動時間短,更多人被頸椎問題困擾。而長時間低頭工作,更會加重頸椎負荷,導致上頸段出現椎動脈型頸椎病,造成血管神經受壓,影響腦部供血,常出現頭暈、頭痛、心悸、焦慮、失眠等症狀,令人不能集中精神。至於坐姿不良,寒背久坐等,則導致下頸段出現神經根型頸椎病,使頸痛、頸背肌肉僵硬及放射至手臂麻痹和疼痛。有些人一扭動頸項,便發出『𠺝𠺝』聲,就是頸椎韌帶鈣化所致,如不及早治療,會引發骨刺等問題。

太陽穴:在顳部,眉梢與目外眥(外眼角)之間,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

太陽穴:在顳部,眉梢與目外眥(外眼角)之間,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

面對新常態的「居家隱患」,張醫師就建議按壓以下穴位,有助舒緩頸肩臂痛,更可以改善失眠問題。

更多相片
太陽穴:在顳部,眉梢與目外眥(外眼角)之間,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

抗疫期間,港人居家工作和學習成為新常態,同時亦帶來身心問題,「名人御醫」張勇表示,居家時間長,活動時間短,更多人被頸椎問題困擾。而長時間低頭工作,更會加重頸椎負荷,導致上頸段出現椎動脈型頸椎病,造成血管神經受壓,影響腦部供血,常出現頭暈、頭痛、心悸、焦慮、失眠等症狀,令人不能集中精神。至於坐姿不良,寒背久坐等,則導致下頸段出現神經根型頸椎病,使頸痛、頸背肌肉僵硬及放射至手臂麻痹和疼痛。有些人一扭動頸項,便發出『𠺝𠺝』聲,就是頸椎韌帶鈣化所致,如不及早治療,會引發骨刺等問題。

風池穴:後頸部枕骨下,斜方肌上部外緣與胸鎖乳突肌上端後緣之間凹陷處。

面對新常態的「居家隱患」,張醫師就建議按壓以下穴位,有助舒緩頸肩臂痛,更可以改善失眠問題。

百會穴:頭頂正中綫前髮際後五吋處,約兩耳尖直上頭頂中央。

-肩井穴:肩上,前直乳中,大椎與肩峰端連綫的中點處。

肩井穴:肩上,前直乳中,大椎與肩峰端連綫的中點處。

●改善失眠

居家時間長,活動時間短,更多人被頸椎問題困擾。

-百會穴:頭頂正中綫前髮際後五吋處,約兩耳尖直上頭頂中央。

●舒緩頸肩臂痛及醒腦

-風池穴:後頸部枕骨下,斜方肌上部外緣與胸鎖乳突肌上端後緣之間凹陷處。風府與翳風之間,或顳骨乳突尖(下端)與第二頸椎棘突之間連綫的中點。

功效:改善頸部僵硬,消除肩膀痠痛,兼具祛風、解表、清頭目、利五官七竅功效。 

風池穴:後頸部枕骨下,斜方肌上部外緣與胸鎖乳突肌上端後緣之間凹陷處。

風池穴:後頸部枕骨下,斜方肌上部外緣與胸鎖乳突肌上端後緣之間凹陷處。

-肩井穴:肩上,前直乳中,大椎與肩峰端連綫的中點處。

功效:利肩臂、平氣逆,還可下乳及催產。

百會穴:頭頂正中綫前髮際後五吋處,約兩耳尖直上頭頂中央。

百會穴:頭頂正中綫前髮際後五吋處,約兩耳尖直上頭頂中央。

●改善失眠

-太陽穴:在顳部,眉梢與目外眥(外眼角)之間,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

功效:清肝明目、安神、醒腦及通絡止痛。

-內關穴: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曲澤與大陵的連綫上。即前臂掌內側,腕橫紋上兩吋,即約三橫指距離處。

功效:寧心、安神、和胃、寬胸、降逆、止嘔。

肩井穴:肩上,前直乳中,大椎與肩峰端連綫的中點處。

肩井穴:肩上,前直乳中,大椎與肩峰端連綫的中點處。

-百會穴:頭頂正中綫前髮際後五吋處,約兩耳尖直上頭頂中央。

功效:平肝熄風、安神、醒腦、開竅、明目及提升陽氣。

居家時間長,活動時間短,更多人被頸椎問題困擾。

居家時間長,活動時間短,更多人被頸椎問題困擾。

-合谷穴:手背第一至二掌骨間(虎口),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功效:疏散風邪、開關通竅、清泄肺氣、和胃通腸、調經引產。

(註:進行以上穴位按摩前先諮詢醫師意見。)

往下看更多文章

常飲酒或減弱手術麻醉效果?台醫生揭2大可能性

2024年04月29日 07:00

坊間流傳,常飲酒會對手術麻醉效果造成影響,有醫生則解釋背後可能的原因。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過度飲酒會危害身體健康且影響手術麻醉效果?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說「飲酒傷身」,過度飲酒會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它不僅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在接受手術麻醉時也會帶來額外的風險。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常飲酒人士在手術時往往需要更大的麻醉劑藥量

有醫生特別指出,對於那些雖然器官功能尚保持正常,但習慣性飲酒的人來說,在麻醉過程中,往往需要更大劑量的麻醉藥量。這是因為這類人群的肝臟中分解麻醉藥物的酵素活性較高,並且他們的身體對這類中樞神經抑制藥物已經產生耐受性,導致藥量需加大。因此戒酒或在不傷身體的情況下適度飲酒尤為重要。

酗酒或器官衰退的患者在手術麻醉中需要特別注意藥物劑量的調整

台灣知名外科醫生鍾雲霓指出,飲酒量及頻率會影響施行麻醉的過程。對於酗酒者或因飲酒導致肝腎及心臟功能衰退的患者,在手術中使用麻醉時需謹慎考量,根據器官的實際情況調整適當的藥劑量,或可能需減少藥物劑量。

醫生揭示常飲酒人士需要更高麻醉藥劑量的兩大原因

鍾雲霓進一步說明,檢測器官功能並非患者自行判斷,而需進行抽血和超音波等檢查,由專業醫生進行診斷。此外,對於器官功能正常但經常飲酒的人士而言,則需要更高的麻醉藥劑量。其主要原因包括,酒精作為一種中樞神經抑制劑,經常性使用會使肝臟分解此類物質的酵素逐漸增多。其次是身體對酒精或麻醉藥會產生耐受性,從而需要增加藥物劑量以達到相同的麻醉效果。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醫生提倡標準化酒精攝入量以減少健康風險

鍾雲霓表示,避免飲酒或控制酒量是最佳選擇,在2023年加拿大的研究亦顯示,飲酒無任何益處,但由於在社交場合飲酒似乎難以避免。因此,醫生建議將酒精攝入量標準化,例如將40%酒精濃度的威士忌或高粱設定為一個shot杯為一個單位,而酒精濃度大概10%至15%的葡萄酒、白酒或紅酒則可以用一個高腳玻璃杯計算,5%酒精濃度的氣泡酒或啤酒則以一樽為一單位。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醫生強調飲酒過量會增加癌症風險且導致器官功能衰退

鍾雲霓認為,每週攝入不超過兩個單位的酒精為低風險,相當於兩個shot的威士忌、兩杯紅酒或兩瓶啤酒。若每週飲酒量達三至六個單位,則會增加患乳癌、大腸癌的風險,超過七個單位以上,諸如每天睡前喝一杯紅酒,除了罹癌機率外,也會影響心臟、腎臟或肝臟功能、還有高血脂,骨密度下降,負面作用會開始顯著累積。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